是金子总会发光 类似句_挖掘“沉淀的金子”

  常言道: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但库存产品却在颠覆这个常识。上海市虹口区祥德路上一家专售库存服装的小店天天人流不息,店主介绍,进来的服装一般一周就卖光了,平均每星期要进两次货,每次进货的服装都将近百件。
  细看,小店的服装风格杂陈,老年装、淑女装、休闲装俱全,因此,进小店买衣服的人层次很多,有五六十岁的老妈妈,三四十岁的中年妇女,白领也是常客,不少白领还在进货日提前等在小店,以便新货上柜时先下手为强。
  开店两年,店主已赚得盆满钵溢,听说正四处看房准备购一套大屋呢。
  外贸库存服装只是库存商品之一,登录阿里巴巴网站,点击库存商品栏,惊喜不期而至:羊绒内衣150元一套,折叠式手机400元一部……据了解,服装、电子等库存产品,价格只有原价1/3左右。而一些企业的抵债商品则更低,有的是原价的一折,有的连一折都不到,于是就有了5元一套的西服、1元一本的16开笔记本、0.5元一件的童装……原来便宜也有好货。
  
  金子被埋没
  
  据统计,全国库存及闲置物资总量超过3万亿元,且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种类包括家电、服装、家具用品、机电设备、玩具等。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是库存商品的主要产生区,很大原因在于这些地区的企业生产加工量较大。库存产品不少来自国有企业,这些资产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模具、设备以及成品,甚至有些是20世纪90年代用了大量外汇进口的高、精、尖设备,这些资产年复一年在仓库堆放,渐渐从有用变无用,从商品变废品,以至于形成了庞大的库存及闲置物资的沉淀。
  相当数量的库存产品是因为生不逢时。由于产品转型、经营不善、生产过剩或者流转方面的原因,许多企业多多少少会有些库存品,大到汽车,小到服装。随着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很多新产品还没有进入市场就成了旧货。从某种意义上把库存产品定义为金子,毫不为过。但这些金子却大多埋没于黑暗中。
  
  百人买百货
  
  是金子,总要发光。中国地域之广,市场之大,完全有可能使此地的库存产品在彼地成为紧俏品。有人,就是对库存产品情有独钟。
  对宾馆而言,电视机只要具有使用功能即可,造型款式用不着紧跟潮流,库存家电正好对路。每年很多大企业或者科研单位都会淘汰一些闲置设备,这些在他们看起来已经无用的设备,在技术含量不高的中小企业看来却是值钱的宝贝,对于小本经营的中小企业而言,采用二手设备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很多外地到上海打工的民工等喜欢到旧货市场买家居用品,一些房东在出租房屋前,也喜欢到旧货市场去配齐室内家居用品及家电等。库存产品的质量胜于旧货,而价格却比旧货高不了多少,自然首选库存商品。
  “库存货越多越好,根本不愁买家。”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介绍,“库存品利润很薄,比如箱包,每个只赚几分钱,多数商品的利润都不超过0.1元,但量大,一个单五六万个,也能赚到几千元了。”由于生意越做越大,有人还投资建设了一个“国际库存网”,以方便海外客户及时获取库存供应信息并前来下单。前来采购的外商主要来自中东、非洲、欧美等地,其中欧美约占1/3,一年的出口额竟做到了两三千万元。
  
  掘金正当时
  
  要让库存商品这个金子闪闪发光,需要伸展商机触角,如将库存商品纳入政府、大型企业的采购计划,在这方面,库存办公用品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库存商品还应该进入慈善事业。当前救助受灾地区、贫困家庭,不少采用市民捐助的方式,这当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慈善举措。
  低收入人群、都市“租房族”、部分流动人群、大量的个体服务业者都属价格敏感人群,对“淘便宜货”有着很大的热情。2004年上海出现了“积压家电”专卖店,主要经营彩电、冰箱、空调、电饭锅等六大类常用家电,它们要么是工厂积压货、淘汰机型,要么就是商场展示的样机,或是外观破损的处理品。同档次的家电,比如同等容积的电冰箱、同等尺寸的电视机,这里卖的要比家电商场最新的型号便宜30%左右。质量却没有打任何折扣,售后服务也与购买全新的家电完全一样。专家介绍,随着家电销售通道越来越为少数企业所垄断,面对高昂的通道费,一些企业只能让那些最畅销的型号在主流卖场销售,加速资金周转,而把那些滞销型号撤到专门的渠道进行销售。“积压家电专卖”对企业而言,是一种差异化竞争策略,在中低收入者、创业初期者、欲装修出租房者和生活态度随意者四大人群中,颇有市场。
  (钱小春摘自2006年7月29日《解放日报》)

推荐访问:金子 沉淀 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