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何时“干掉”微博】 微信群名称大全

  11月22日,微信开放公众账号认证,将包括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在内的微博认证信息与微信公众账号认证打通。这一举动,被业界解读为微信进一步开放和加速商业化的标志,亦令业界对新浪微博作为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商业未来充满疑问。
  2011年1月,腾讯公司(0700.hk)推出微信——定位于熟人圈子的网络社交新平台。依靠腾讯既有的QQ平台、共享通讯录等特点,微信在面世十个月时,注册用户数便突破5000万;2012年9月,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宣布,微信用户突破2亿。
  虽然用户数不及新浪微博的一半,但微信正与腾讯旗下的电子商务、支付工具等公司联合,试图利用微信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从而形成特定的商业模式:二维码+账号体系+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支付+关系链,抢占新的互联网市场。
  微信的快速商业化,让起步更早且更有社会影响的新浪微博顿显黯淡。
  11月16日,在新浪公司(NASDAQ GS:SINA)今年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承认,腾讯微信的崛起,在用户停留时间上对新浪微博形成了威胁。
  财报显示,2012年三季度新浪净营收为1.524亿美元,环比增长15.8%,同比增长17%;净利润为990万美元,环比下降70%,上年同期为净亏损3.363亿美元。
  其中,关于新浪微博的信息受到格外关注:截至9月30日,新浪微博用户数已达4.24亿,平均每天活跃用户为4230万。今年三季度,新浪微博广告收入约2000万美元,占新浪广告收入的16%。尽管这与上季度的1000万美元相比有较大提高,但与新浪对微博的投入相比,增长仍偏慢。
  早在2011年底,曹国伟曾预计,2012年新浪将为微博投入1.6亿美元,这应当是基于2011年新浪微博的投入,1.1亿-1.2亿美元。
  自2009年8月上线以来,微博成为新浪最具想象力的新业务平台。虽然包括腾讯在内的各大门户网站均相继推出自己的微博产品,但新浪微博迅速成为领跑者,即使是有QQ平台作为依托的腾讯微博,亦难媲美新浪微博一枝独秀。
  新浪最初希望,借助微博打造一个以社交和兴趣分享为纽带的生态系统(包括电子商务),直接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展开竞争。但由于其产品设计能力存在缺陷,且迟迟未能找到变现的商业模式,新浪微博这一理想至今未能真正实现。
  作为后起之秀,微信是腾讯的创新产品。更重要的是,微信借助腾讯的平台效应及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在移动互联网方面还逐步实现了新浪的理想,并使后者达成理想的机会越来越渺茫,因为微信不仅抢占了用户的时间,还会抢占商户在这类平台上的营销投入比例。
  从社会化媒体属性来讲,微信不能取代新浪微博,但是微信在问世不到两年时间里,确实正在终结新浪成为互联网新的生态系统平台的机会,这令早起步的新浪微博充满新的发展变数。
  若无重大转机,新浪更有可能成为专一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却无缘加入互联网新的生态系统平台巨头之争,这恐怕更多属于腾讯,或者传闻入股新浪微博的阿里巴巴,它们之间必有一战。
  移动终端狭路相逢
  微信与微博的较量,起源于PC互联网,却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分出高下。
  11月14日,腾讯发布三季度财报,截至9月30日的财季,腾讯公司总收入115.656亿元,同比增长54.3%;净利润32.2亿元,同比增长31.6%。
  但是,腾讯也不得不面对QQ账户数增速放缓的现实。在其后,付费用户增速也会随之放缓,从而影响腾讯业绩。在腾讯内部,微信是作为一个面向未来的种子业务而存在的。
  马化腾在公开场合表示,微信之于腾讯,并不是增量和补充,而是替代和迁徙,微信要成为最大的移动入口。事实上,微信正是在与手机QQ等腾讯部门的内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
  腾讯对微信的此种战略定位,符合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新浪财报显示,在新浪微博用户中,已经有72%使用移动端登录(包括移动端与PC兼用)。在微博广告中,已有15%至20%是来自移动端。
  在移动领域,微信和微博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冲突。
  现状是,在移动终端,新浪并未拿出展示广告之外的有效商业化手段。新浪微博的三大主要收入来源,即广告收入、游戏平台分成、会员付费,主要适用于PC互联网。
  与新浪微博主要的广告模式不同,腾讯微信则在移动互联网广告之外,逐渐探索出了新的商业模式。腾讯生活电商经理张颖向《财经》记者介绍,微信主推的业务为“微生活会员卡”,即:商家推出自己的二维码,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商家的会员资格,享受打折和优惠。
  由于智能手机带有地理位置标识,微信在设计之初就具备基于地理位置的“摇一摇”功能,可比较精确定位用户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设想的是,用户通过主动提供地理位置“报告”,使得商家实现基于地理位置的精准营销。
  “大家可以通过微信,定位到不同的地点,从而发现不同的商机。”在一个聚集了全国各地微信营销人员的QQtalk群里,《财经》记者发现,微信的使用方法已经被大大扩展。“我定位到绍兴,推送空调保养项目;定位到南京,推送软件业务……在澳洲,会推送很多房产中介……这就是微信全球的状况。”一位微信营销专家介绍。
  在他看来,微信已经成为移动领域里一个强大的展示和CRM管理工具,亦可被用来发现商机,而微信在推送的过程中可与用户适时沟通互动。
  新浪微博曾跟随微信推出了“摇一摇”的功能,但因其媒体属性,用户并不愿意过多公开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
  目前,腾讯已在全国的六个城市拥有约100名地面推广人员,促进微信会员卡的普及。未来,腾讯将与更多代理商合作,进一步推广微信的生活服务。腾讯则通过与商家的提成,获得收益。
  根据“腾讯微生活”首页上实时增长的数字,截至11月25日19点,全国160个城市已经有135.65万个商家加入,23208家参与了优惠活动。这些商家有多少曾是微博的客户,不得而知。   在推广微信独有的生活服务模式之外,微信新增添的功能基本可覆盖微博的相关功能。
  微信的公众账号,具备了类似微博发布、传播消息的功能。鉴于微博信息过多所造成的信息泛滥,微信在推出发布消息功能时颇为谨慎:目前,非微信公众认证账号每天只能对外发布一条消息,公众认证账号则可发布三条消息。
  同时有消息传出,微信将开放游戏平台,这与微博的游戏平台模式如出一辙。微信的“朋友圈”则承担了微博的兴趣分享功能,但与微博相比更具私密性,只在朋友间分享。
  针对微信侧重熟人关系的特点,新浪微博也于近期推出了“密友”功能,设定信息公开范围,在微博明显的媒体功能之外,加强社交互动元素。但知道此功能的网友并不多。
  曾受益于微博营销的快书包创始人徐智明表示,微博活跃度确实有些下降。在这种趋势下,新浪微博于今年6月快速推出会员付费制度,并开始对“微游戏”平台收取30%的收入分成。
  微信正飞速地将PC端的优势迁徙到移动端,并不断抹杀新浪微博的竞争力。
  微信实现微博理想
  起步高、用户更多的微博,并非一开始就只定位于成为社会化媒体平台。
  “如果说微博面临威胁,那么最大的威胁一定来自内部。”互联网资深分析人士程苓峰对《财经》记者表示,在商业化尝试方面,新浪微博的产品设计并未有效地解决它存在的问题,而是逐渐被微信逼退至媒体属性,亦与新浪当初对其寄予的生态平台设想相距甚远。
  2009年5月,曹国伟与其他新浪管理层人士开始讨论做互动类产品。此前,新浪对一款名为“新浪朋友”的产品已经投入很多资源,并初具模型。
  据媒体报道,“新浪朋友”定位类似于Facebook,考虑到当时新浪并没有运营大型社交网站的能力,管理层最终决定将Facebook的Mini-feed功能拿出来,由名人消息出发,做成新浪微博,与Twitter形式接近。彼时,国内最早的类似Twitter的网站——饭否,则因内容监管问题关闭了服务器。
  微博面世后,新浪在其上逐渐增加应用、微吧、微刊,甚至推出微币,试图使微博成为集媒体功能、社交功能、增值服务提供商于一体的平台,但产品的最终形式并未达到此愿景。
  新浪为何难以在商业化方面给出满意答案?在众多因素当中,新浪的产品设计能力是被诟病最多的。从新浪产品历史来看,产品运营能力确实影响了新浪的互联网机会。
  2004年,新浪收购了朗玛UC,后者曾于2002年推出即时通讯工具。但随后新浪未能把握机会,腾讯QQ迅速发展,在即时通讯领域一家独大。2005年,新浪推出博客,依靠名人效应使得用户数一时暴涨,可随着微博兴起,博客影响力又逐年下降。
  从新浪博客、微博诞生过程来看,其向名人微博倾斜的媒体特点一以贯之,这部分基因影响了微博的信息分类和整理。
  2012年7月,新浪微博推出“智能排序”,试图打破“时间排序”方式优化用户的信息管理,但产品效果欠佳。
  11月16日,在三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上,新浪透露,将在四季度末正式推出“推广信息反馈”(Promote Feed)广告系统。据《财经》记者了解,包括宝马中国、中国移动等在内的微博账号已率先参与。新浪微博副总经理芦义对《财经》记者表示,该系统早在今年夏季就开始测试,将采用CPC(按点击付费)模式。
  曹国伟表示,该广告系统为自助广告系统,将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同时,包括普通用户、已经注册微博的在线商家在内,都可以使用“推广信息反馈”来自助投放广告。由于目前新浪微博用户多使用移动端登录,新浪微博还将推出移动支付系统。
  可以对比的是,在此之前,Twitter即推出Promoted tweet。但Twitter主要将信息反馈显示在用户搜索结果页,新浪的系统广告属性则更浓。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魏武挥在接受i美股网站访谈时表示,现在,广告主们更愿意接受CPC(按点击付费)和CPA(按用户行动付费)模式,新浪推出的Promote Feed系统如果采用这两种模式将面临较大挑战,而若固守新浪门户网站已经成熟的CPM(每千人成本)的展示广告形式,则新浪微博将失去商业价值:在相同广告模式下,新浪微博和新浪门户已经出现左右手互博现象。
  曹国伟对此表示:“蚕食效应也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但目前无法量化其效果。”
  新浪自助广告系统上线,可能对微博营销企业产生冲击。从2009年上线以来,基于微博的营销公司和账号应运而生,在2011年末几乎达到顶峰。
  不过,电商分析人士龚文祥表示,“大家都以为新浪微博自有广告平台会对第三方中介平台有冲击,几个月的实验中发现没有人用,广告主及大号还是用微博易(一家微博营销公司)。”
  微博易CEO徐扬对《财经》记者表示,最近一段时间新浪微博活跃度有所下降,IP导向能力减弱。他认为,不管微博还是微信,都需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健康。
  新浪微博的公众媒体属性,让人们更愿意相信粉丝众多的“大号”,而不是广告自主系统,这是微博的尴尬之处。
  多家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微博营销企业表示,微博和微信属不同类型的营销工具,前者媒体属性较重,适合广泛地发布消息,后者熟人关系特点明显,适合利用关系做企业营销、CRM管理。以两者目前的用户规模来看,虽然相互不可替代,但分流现象已十分明显。
  与微博的尴尬不同,微信的盈利模式是可预期的。与微信起点几乎一致的韩国通讯应用KaKaoTalk,今年7月已经实现盈利,它的商业模式就是:电子商务+付费表情+Plus Friend广告+游戏平台。
  在腾讯内部已经有消息透露,未来将电子商务和游戏植入到微信,微信的生活服务也带动了腾讯电商、腾讯旗下支付企业财付通的发展。
  11月19日,腾讯财付通总经理赖志明表示,微信与财付通将在两个月内打通;“美肤汇”已成为第一家接入微信的电商网站,用户关注其公众账户,点击“美肤汇会员购物”专区便可直接进入一个手机商城。   这意味着,腾讯内部将有三个业务系统合作,打通微信内部的电子商务链条:腾讯电子商务公司负责发展商户,这些商户可以开通“微生活会员卡”,并通过“公共账号”平台管理在微信上关注自己的用户;用户则可通过在微信中搜索“微信会员卡”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商家并且关注,接受推送信息,一旦选中,即用财付通支付——整个电子商务链条全部贯通。
  用户将在微信环境下完成支付,在社交、信息、资金、物流等要素中,微信再进一步。最终在移动端,腾讯将依托微信形成一个商业和社交的生态闭环。这些都是新浪微博所缺失的。
  微信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搭建了新浪微博最初的理想架构,成为新的互联网生态系统平台,展现出较大商业潜力,并很可能在未来某一时刻,终结新浪微博的SNS(社交)情怀。
  新浪渐离生态大战
  面对并不乐观的竞争态势,新浪微博的探路和转身,亦在传闻中微妙酝酿。
  11月14日,在新浪发布三季度财报前夕,一则“阿里巴巴将入股新浪微博”的消息被广为传播;11月21日,再度传出该项交易中止。
  除了阿里巴巴,外界亦设想,缺乏用户信息的百度,实为新浪微博的最佳选择。
  不管“花落”谁家,这似乎都表明:一方面,新浪微博急需获得财务支持及流量变现能力;另一方面,微博将只是阿里巴巴或百度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即上游流量入口),微博独立发展成为新的生态系统平台的机会微乎其微。
  在传出入股新浪之前,阿里巴巴已于今年8月,以4000万美元投资移动社交应用——“陌陌”。“陌陌”在社交功能上类似于微信。这一收购预示着,阿里巴巴正加速SNS的战略布局。
  从阿里巴巴角度而言,其主业电子商务需要大量流量,因此,美丽说、蘑菇街、微博等类似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对其均具有收购或投资价值。据媒体报道,美丽说、蘑菇街两家导购网站及旗下的返利网站占据淘宝等电商网站上游,除广告收入外,每月从淘宝分成达400万-600万元人民币。
  与美丽说、蘑菇街等导购网站相比,新浪微博对阿里巴巴的流量贡献更大。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Hitwise今年10月的监测数据显示,淘宝网来自新浪微博的流量约占2.5%,高于美丽说和蘑菇街导购网站。
  今年初开始,腾讯开始与美丽说合作;6月,有“腾讯收购美丽说”的消息传出;11月,有消息称腾讯领投了美丽说D轮融资。但据美丽说C轮投资方纪源资本内部人士透露,因美丽说要价过高,此轮融资尚未谈妥,美丽说亦在与阿里巴巴投资部门接触。
  阿里巴巴参谋长曾鸣曾在公开场合表明,阿里巴巴和腾讯殊途同归。阿里巴巴要建的是以电子商务为纽带的生态系统,腾讯则是以社交为纽带。
  两者为了达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良性循环,必然要向各自的领域进军。这也才有了腾讯不断搭建电商体系的行为。目前腾讯已有拍拍、QQ商城、QQ网购、搜搜团购、QQ票务,以及斥资最少20亿元控股或参股的十家综合性和垂直类电商网站、社区。
  同时,阿里巴巴向互联网社交领域扩张。电子商务分析人士鲁振旺认为,自成立以来,阿里巴巴始终围绕目录和搜索、店铺等级和销量排名等,在这种架构下,SNS难以在阿里巴巴内部建立。从淘宝历史来看,此前推出的SNS工具“雅虎关系”“淘江湖”,移动社交产品“湖畔”“来往”等均告失败,因此,对新浪微博的投资可以实现协同和转化。
  从阿里巴巴、腾讯的历史来看,二者都具有围绕核心业务的强大变现能力,也具有对新产品的容错能力和实力,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站等领域,二者的竞争将持续进行。
  如果阿里巴巴最终入股新浪微博,那么新浪微博将是腾讯最直接的敌人。当阿里巴巴与腾讯正面交锋之时,便是微信公开起意,必须“干掉”微博之时。
  新浪是否还执意以生态系统的姿态对决微信?这成为业界所有人关注的问题。
  新浪内部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11月19日前后,新浪高层曾聚集北京香山,商议重大决策。身为新浪微博事业部总经理的彭少彬并未出席该会议,其职位或将由新浪主管无线业务的副总裁王高飞接任,王擅长产品运营。
  可以看到,新浪正着力调整微博战略或策略方向,但具体内容或将等到阿里巴巴(或其他战略投资者)进入之后,才可明晰。
  不管怎样,新浪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会化媒体平台,能否有新商业模式创新仍然值得观察。

推荐访问:干掉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