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创新】

  课程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教育家Spencer(斯宾塞)提出来,作为教育术语,意指学习者在一定的计划指导下的“学习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它既可以指一门课的学程,也可以指学校提供的所有学程(课程)。“课程”一词为我国所固有。课,指课业,就是现在所说的教育内容;程,有程度、程序、程限、进程的意思。课程就是指课业的进程,是把社会知识传递给学生,付诸理论知识于实践的过程。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为了完成其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置的一系列课程的总和或结合,是专业一切教与学活动的核心和重要载体,是实现专业人才目标的重要手段。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离不开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本文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开始谈起,进一步谈谈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
  一、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一)商务英语课程类型。
  就商务英语课程类型而言,目前较有代表性的划分有三种。第一种,分为商务特殊英语课程(商务英语基础课)、普通英语课程(基本语言能力的训练课)和以英语为载体的商务专业课程(以英语为载体学习商务专业知识课);第二种,分为语言知识和技能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规律的课程)、商务学科知识课程、商务操作技能课程(传授商务规范、流程及相关常识,提高学生商务意识和商务能力的课程);第三种,分为语言知识(包括听、说、读、写、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包括外贸理论、函电单证、报关、文秘等内容)和应用能力(通过观摩商务实务和开展模拟训练,获得商务交际与沟通的技能)三大模块。另外还有分为专业知识课、专业技能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也有分为语言理论课、语言实践课、文化修养课、商务英语基础课和商务英语专业课。
  (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根据学校教学目标设置的不同有所差异,从知识模块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素质知识类课程、语言知识类课程、商务知识类课程和应用能力类课程。根据通行的分类方法,可以归纳概括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英语必修课、英语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实践课:1.公共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政策教育、就业指导、军事理论、体育、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等;2.英语必修课和选修课主要包括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课程。主要有: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听力,翻译、英语语法、高级视听说、英语经贸报刊选读、英美文化、英美文学作品鉴赏等;3.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主要是关于专业方向的商务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课程。主要有:外贸函电、国际贸易与实务、单证与报关、商务英语谈判、电子商务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法、小企业管理、国际投资、基础会计、网络营销等;4.专业实践课,也就是应用能力课程,主要是通过模拟真实商务场景来获得在商务活动中熟练、正确、灵活运用标准英语沟通交流、洽谈业务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有:专业认知实习、外贸业务模拟实践、毕业实习等。
  (三)课程的设置与序化。
  根据调查,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多由基础理论部教师、外语教师和专业教师三方分别进行的,缺乏专业整体的协调和统筹。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与开发过程中教师意志发挥得淋漓尽致。有的学校由于实行课时工资制度,导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课程课时之争,各方教师均从自己角度出发,拿出方方面面的材料、文件或证据来强调各自课程的重要性及课程体系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结果是课程数庞大,课程时间长(多为学期课程或学年课程)。在有些学校,专业的总教学时数几乎达到了2300-2500学时,远超出了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所指出的“三年制的课内总学时一般以1600-1800学时为宜”的要求。这种现象就是课程设置与开发过程中教师意志的有力证明。另外,课程在时间的安排上也不尽合理,有学校的教师第一学期平均达18-20周课时,第二学期平均仅有8-10周课时。这也说明专业的课程序化上比较杂乱。再有,在有些学校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因人设课”的现象。总之,课程设置与序化的合理性颇受置疑。
  (四)课程内容的选取与序化。
  同样由于上面的原因,课程内容的选取与序化的科学性也不尽人意。课程内容的选取与序化反映的是很浓的学科逻辑,而不是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工作过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能力进阶,使得课程难以支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另外,内容的选取未能遵循“够用、实用”原则,例如,实际工作岗位对英语各项技能的需要程度是不一样的,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上的技能获得也不是等值的,但在有些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许多课程都是同样的学时学分,统一的学期课程。
  (五)课程的评价方式。
  从课程的评价方式来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大多数为封闭式的笔试形式的考试或考查课程,而开放式的“实操型”的考核课程较少。
  (六)能力课程。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师普遍低龄化、低职化。他们的出身具有浓厚的学科背景,缺乏企业经历和经验,对实践教学理解不到位,又缺乏很好的途径去吸收高职教育的最新理念,加之有些学校认为实践教学需要很大的投入并受教学条件等许多因素的制约,甚至有些学校还人为地降低实验、实训课的课时系数。这使得能力课程建设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能力课程被弱化、形式化、虚化甚至名义化。许多名为实践课程也像理论课一样总是在教室进行,以试卷形式进行考试。有的学校比较重视素质实践和专业单项课程实训,培养岗位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没有得到重视,完善的、系统化和层级化的实践课程体系没有形成。甚至有学校的教学计划还是两年的理论教学加上一年的“放羊式”企业实习。
  二、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近些年来,国际经济合作日益增加,国际形势的变化催生了商务英语这门课程,以至于很多院校都相继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目前有些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课程开发的开放性不足。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应当与企/行业进行深度合作,需要课程专家的参与,也需要学习者的参与。例如,课程结构设计、内容的选取和课程标准的制订需要课程专家与行业专家的指导和支持。然而,现实是课程开发还存在着主体单一的现象,仅为专任教师。目前课程体系所存在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可归咎于课程开发的封闭性。
  (二)课程分类不合理。
  个别院校的专业课不分方向。由于缺少科学的调查、研究和理论依据,不清楚应该设置哪些类别的课程,各类别课程的比例占总体课程比例的多少,各类别课程下再设多少个科目以及各类别课程下具体都需要设置什么科目,导致了个别院校的课程类别不清晰,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类别和科目设置有一定程度的偏离教学目标。
  (三)核心课程分类不明显。
  研究发现,现在的商务英语课程多是英语、国际经济贸易和市场营销等课程的叠加,其课程分类的重点不明显,重点核心课程不突出,导致学生失去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实际工作中突显不出其能力。有些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几乎等同于国际贸易专业。这样会使得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做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做得来,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可以做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未必同样能干,也会使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推荐访问:商务英语 高职 课程体系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