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基础训练”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课改之我见

  “基础训练”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看似简单、实际很难的一组教学内容。它内容纷杂,类型繁多,是教学中容易被忽视和被冷落的部分。原因是它单一、枯燥,又类型化,没有课文那样的故事情节,学生不爱听,老师难把握。“基础训练”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是“三重三轻”:即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多练轻指导。绝大多数做法是“学生回家,老师课堂对答案,好的老师另出一套题来练”。此种做法有悖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也不利于素质教育。因为“基础训练”是编写者有意安排的综合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作业练习,复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初步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方法,为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础训练”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但我认为,在“基础训练”教学中应该突出一个“导”字,即:(l)指导学生从审题入手,抓住重点词语,明确训练目的,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做”题。(2)引导学生眼耳手脑口并动,分析综合做出正确答案,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做对”题。(3)引导学生扩、变、穿多角度思考,培养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做好”题。
  一句话,侧重变知识为技能的各种能力培养。这是完成《课标》提出的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所谓:“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知识是教不尽学不完的,只有让学生养成了读书、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才能享用一辈子。
  “基础训练”的内容形式是大量地练习。这些练习既有与教材的横向联系,又有本身各项内容之间的纵向联系。正如一些有经验的老师们归纳的:各“基础训练”大都是循着“音——字——词——句——段”“读——说——写”“认识——理解——运用”的序列,按“识字—扩词—认识字词句联系——连句成段——感情朗读”的序列排列。指导学生领会题意,会辨别正误,选择正确答案,会运用。让学生学到举一反三的本领是教师教学的重点。
  例如,“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这类题在教材中为数不少,学生可以马上动笔完成此项练习,只是不知道通过此项训练要掌握形近字的目的。老师应引导学生明确目的,掌握教学的重点。这种练习的要求,既要复习巩固熟字的音形义,又要训练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还要建立词的概念,丰富词汇。知识、能力、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这类题除用“比一比”“组成词语”“写下来”这样三步到位法外,最适合用“扩”的办法训练。我是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从形近字的数量上让学生再找出二三个,掌握更多的形近字;组词上多数量,扩大词汇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优生,让他们自己找字、组词、说出解题思路给中差生听,以点带面。
  这类题的另一种方法是变换角度和形式的训练。可以用选正确的字填空,找出用错的字等方法进行训练。使学生明白,同一内容、同一目的,可以用不同形式、不同方法进行训练。
  此类题有两个训练角度:知识上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形近字,丰富词汇;能力上培养联想、拓宽思维、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掌握抓住重点词语解题的好方法。
  再如,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它贯穿小学一至六年的始终。在中段多以写一段或几段话的要求出现:看图,说出图中景物,仿照××文章的顺序写一段话。这类题应引导学生审明题意。有三个要求:(1)看图;(2)说画;(3)仿写。其中仿写是重点。它训练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看图要仔细、认真、全面的观察能力;二是意思清楚、明白的口头表达能力;三是准确地遣词造句,有条理地连句成段的写作能力。看图、观察人物说写一段话都属这一类。这类题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拿起笔来就端架子:“哎呀!我要写作文了!”于是口咬笔尖,楞写不出来。此时,有经验的教师可采取四步到位法进行训练:第一,说上几句文情激越、启发诱导的话,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用自然活泼的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第二,要求根据题意,仿照××文章的写法,把观察到的景物详细记下来,列成观察提纲;第三,分小组口头交流观察到的景物,注意顺序和特点;第四,落笔成段。训练达到两个层次:大多数学生能写出观察到的景物,有顺序;一部分学生写出的句子有点修饰性词语,使描绘的景物有优美、独特的色彩。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训练有方,但训无定方,万能的模式因文因人而异。威廉·亚瑟·瓦尔德说过:“平庸的老师只是叙述,好的老师讲解,优异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发。”在“基础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解疑释难,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激发求知欲,抓住发展思维的关键,引导学生在语言艺术的训练场上操练,在发展智力的途径上爬坡。力争达到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所提出的要求,使学生“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教师努力做好“扶翼”工作。
  (新沂市特殊教育中心)

推荐访问:我见 小学语文 训练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