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表现分析_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初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医学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L4-5、L5-S1,其CT、MRI表现比较典型、分辨清楚、诊断明确。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临床表现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是诊断的可靠指征。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X线平片;CT;MRI;影像学表现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7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57-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在遭受外力作用或其本身退行性改变后,引起纤维环破裂,破裂的纤维和髓核突向后方,压迫神经根、脊髓,导致放射性神经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症。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诊断手段不断增多,X线平片、腰椎CT、MRI等影像学技术具有安全、无损伤、无合并症及后遗症的特点,特别是CT、MRI可以客观地看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大小以及与硬膜囊、神经根的关系,因此如何搞好影像学诊断,正确认识本症的影像学表现及征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58例,女22例,年龄28-66岁,患者病程3个月-8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腰部活动障碍伴放射性下肢痛、麻木、肌力降低、感觉异常,体征为腰骶部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等。
  1.2 检查方法 X线检查: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双腿并拢稍前屈,常规腰椎X线正侧位平片(CR或DR)检查。CT扫描:螺旋CT采用Siemens16层螺旋CT扫描机,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微屈、臀部垫高。调整好CT扫描架倾斜角度,扫描平面尽量与椎间隙走行平行,层厚3-5mm、层距3-5mm,软组织窗宽:200-400,窗位:30-50;骨窗窗宽:1200-2000,骨窗窗位:300-600。常规扫描L3-S1椎间盘,扫描范围包括每一个椎间盘和相邻的1/4椎体层面。MRI:采用美国超导GE1.5T Twinspeed MR机,相控阵脊柱线圈。行不同脉冲序列检查,常规行SE序列、矢状T1WI、T2WI、STIR、T2WI轴位及冠状位。
  2 结果
  X线表现:正位片上椎间隙不等,椎体成侧弯,侧位片上椎间隙变窄或后宽;Schmorl’s结节;椎体前缘磨角,侧位表现为骨刺,呈水平方向突起;椎体后缘唇样肥大增生、骨桥或游离骨块,上下关节硬化;椎体不稳、后移,棘突偏歪;后突髓核、纤维环钙化,正侧位片均可见与椎间隙相关的钙化影。
  CT表现:CT对诊断椎问盘突出有很高的价值,诊断率达93%,于腰5-骶1平面优于脊髓造影,后者诊断率仅达70%。主要CT表现有:
  ①椎间盘向椎管内局限性突出,密度高于硬脊膜囊。②游离的髓核块在硬膜外间隙中呈略高密度的软组织影,可发生钙化,其相应椎间盘后缘可显示正常。游离移位的髓核可在椎间盘以外的平面显示,可位于椎间盘下方椎体的后缘,或紧靠椎弓根的侧沟内,或在椎间孔内类似增大的神经节。③硬膜外脂肪影不对称或消失。④鞘膜囊受压变形:上部腰椎区椎管全部由鞘囊所占据,突出间盘易压迫鞘囊并使之变形。而下腰椎、骶1处鞘囊较小,仅在间盘突出物较大时方可引起鞘囊压迫变形。⑤神经根的压迫和移位:神经根鞘位于骨性椎管的外侧、椎弓根的内侧。在椎弓根稍下方的平面上,位于椎间孔内,因脂肪的衬托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脱出碎片可将根鞘向后推移,多数情况脱出的碎片与根鞘无法区分,这本身即是神经根受压的一种征象。⑥CT脊髓造影(CTM)可发现平扫漏诊的较小间盘突出,尤以中央型突出显示满意,表现为椎管内前方正中或前外侧方蛛网膜下腔内软组织充盈缺损影,压迫硬膜囊、脊髓向后移位,或从一侧压迫神经根。
  核磁共振(MRI):核磁共振没有辐射,可以多方位成像(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和斜面),对解剖细节显示较好,对组织结构的细微病理变化更敏感(如骨髓的浸润),可以排除神经和脊柱肿瘤等。对于一些落到椎管的髓核组织也不会遗漏。
  3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为椎间盘疝,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者,可能与男性过多从事体力劳动或腰背肌不发达等因素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单间盘和两间盘突出多见,以L4-5、L5-S1最常见。椎间盘是由透明软骨终板、髓核、纤维环构成,其发病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外伤等因素造成纤维环破裂,导致部分髓核通过环缺损处突出所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和脊髓所引发的以腰背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分为膨出、突出、脱出和髓核游离。根据椎间盘退变的演变过程可将其分为变性、膨出、脱出和游移碎片。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X线平片上的表现敏感性欠佳,CT、MRI的表现敏感,特异性强。CT、MRI扫描可清晰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物的大小、形态、程度以及突出的类型,准确地评估椎管狭窄程度。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是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最为有效手段,明显优于X线检查。
  综上所述,影像学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准确率高、经济、安全、无创伤性、无合并症以及后遗症等优点,特别是CT、MRI可以客观的看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大小以及与硬膜囊、神经根的关系,而MRI可以多方位成像,能直接观察变性信号强度外,还能直接观察椎间盘突出的部位、方向、大小、形状及髓核脱出与节段之间的关系,可显示硬膜水肿、增厚及周围粘连,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有价值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郭立,孙伟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平片与CT诊断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1):93.
  [2]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59.
  [3] 周康荣,陈祖望.体部磁共振成像[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276-1277.

推荐访问:影像 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