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外语课堂教学的特征及教师的角色转换]外语教研组特征

  摘要: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外语课堂教学的目标、特征的分析、论述,阐明教师在教学中应由传统的主讲者向指导者过渡,根据实际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让学生在运用中掌握外语。
  关键词: 交际;特征;教师;角色
  一、背景
  自1985年以来,我国陆续出版了指导全国大、中专及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大纲。这些大纲都明确指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是,受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以知识传授为纲,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教学模式)的影响,贯彻大纲精神的难度颇大。
  纵观外语教学法史,各种流派、理论层出不穷:从最早的语法——翻译法至19世纪中期的直接法,然后是20世纪初的听说法及20世纪中期的口语法和情景法等。这些流派和理论各有所长,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外语教学的发展。但对目前外语教学影响最广泛并逐步为我国外语教学工作者所认识的,则是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交际法教学。
  交际法教学既为我国外语教学能达到大纲所要求的目标提供了一条佳径,同时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师提出了挑战,因为它在承认学习者有必要掌握语法规则的同时强调学习规则的目的是用外语进行交际,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在教学的方式和侧重点上与之相匹配。
  二、 新时期外语课堂教学的特征
  能用外语进行交际,是外语学习者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因此,新时期的外语课堂教学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重视语言的运用
  交际法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必须结合语境,使学生掌握自主的使用规则。以英语为例,相同的语法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不同的语法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具有相同的功能。例如:“his book”中的“his”一词是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意为“他的”,而“his ambassador”中的“his”则为一种敬语,并无实意。如果单从结构上看上去,此二者的区别是无法找出来的。要真正掌握英语,只知道其语言形式而不懂其使用规则是办不到的。
  (二)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
  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并非一种高深的知识或理论,而是一种人们熟练则能灵活使用的工具。因此,单靠思考或听教师讲解语言规则,学生是无法真正获得该工具的使用能力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操练,尤其是反复的听、说,才可能达到能用之进行交际的目的。这样,学生就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支配课堂多数时间的就不再是教师。在总学时数不变的情况下,学生用于操练的时间将更多。
  三、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换
  既然外语课堂教学的特征已由传统的注重结构规则的讲解转变为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那么教师作为讲授者与教学主导者的角色就应当作相应的转换。
  (一)讲授者同时兼分析者和设计者
  如果教师仅只满堂地讲解规则,那势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来枯燥乏味。这样,即便学生硬记住了规则,也不见得能正确使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语言规则的传授者,且必须成为学生交际需要的分析者与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的设计者,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会语言规则,在运用中掌握使用规则。如“like”一词,既可作动词用,既有“喜欢”又有“像……”之意,许多学生用起来容易出错。在讲清楚基本意思及用法之后,我们不妨举上这样一个例子以说明之:“Many people like dogs , but no one is like (or looks like) a dog (许多人都喜欢狗,但没谁像狗)。”然后可让学生用该词的两个意思就他们所熟悉的东西进行造句练习,如描述某位高个子同学:“He is…, he likes trees and he is like a growing tree(他是……,他喜欢树,他也正如一棵成长中的树)”等等。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相信学生对该词的用法会留下深刻的记忆而不再用错它。
  (二)课堂主导者转换为从旁边指导者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论的推广与施行,“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理念已逐步为许多教育工作者所认可。这就要求教师将自己传统的课堂主导者的角色调整为从旁指导者,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启发学生大胆地用外语进行交际,主要是大胆地开口说外语。具体而言,教师须做到如下几点:
  A、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兴趣对于整个的学习过程都起着很大作用,因为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生的学习意志,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外语兴趣的激发者、培养者与维护者,在教学中一改枯燥的灌输式做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借助实物、插入相关奇闻轶事或自身经历、设计游戏等,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一步一步走入外语世界。例如在讲相关“cities(城市)”的文章时,不妨先让学生简单描述一下他们自己的家乡以及当前所在的城市并把二者作一些比较,看看二者各自都有些什么优越之处以及存在些什么问题,他们是如何看待的,以此引入正题会比直接对文章进行讲解让学生觉得更有意思,也更真切。
  B、减少教师的讲解时间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都有表明,语言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没有足量的训练是无法获取的。学生在课堂上如果只是一味地听讲而不开口(很多时候这是因为教师只顾大量地讲而忽略了为他们提供开口机会而造成的),则很难获取口头表达能力。这也正是我国许多人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却不会说一段完整的英语的原因所在。而我们都知道,如此的“哑巴英语”用于交际用途甚微。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在讲、练的时间分配上向学生练习一方有所倾斜;讲解做到简明扼要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操练,使其通过操练理解、掌握语言点。在这点上,教师不妨将自己想作一位节目主持人而将学生当作演员:学生才是主角。
  C、创造多样的集体活动
  多样的集体活动能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因当心出错而不敢开口的心理畏怯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成为活动的设计者。设计活动时,应根据所学内容,遵循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习与学生的需要与兴趣相联系、学习与课外的现实世界相联系的原则。
  活动一旦开始,教师则成为帮助者与监督者以及好听众,甚至可以成为直接的参与者,在兼顾全班的同时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活动结束后,教师则是评判者。在评判时,宜以肯定学生的成绩与优点为主,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此所谓近年来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的“赏识教育法”);兼以简要地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与错误,并启发其尽可能自己去改进或改正而非直接将正确答案给他,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总之,在新的时期,传统教学法已不再适应新呈现的课堂教学特征。为了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应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自己则应根据需要不断变换角色,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英)马丁·韦德尔,(中)刘润清. 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英汉对照),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Broughton, Geoffrey. Teaching 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 London . T .J .Press (Dadstow) Ltd, 1978
  [3]Harmer Jerervy. Multidimensional Citizenship: Educational Poling For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Longman Group (FE) Ltd, 1983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新时期 试论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