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眉交白_莫欺九尺须眉白

   叶圣陶老人去世的时候,我还在乡下读书,正是备战高考的紧张日子。印象中慈眉善目鹤发童颜的蔼然长者文化老人在度过了其将近一个世纪的长长的一生之后,悄然离去。叶圣陶连同他的《古代英雄的石像》、《多收了三五斗》和冰心老人的《小桔灯》一样,留在我们心中的就是明达、纯朴、敦厚、平易近人的长者风范。爸爸说,叶圣陶是大教育家,对子女的教育也很成功;叶圣陶又是大作家,长篇小说《倪焕之》可能是新时期最早的长篇小说;叶圣陶也是名编辑,大出版家,他主持的开明书店,主编的《中学生》,名闻遐迩,而茅盾的名字还是他起的,虽然茅盾在成名之后不愿提及此事,巴金、丁玲步入文坛也和他的提携有关,称叶圣陶为中国新时期文坛的元老级人物,是任何人都不会也不该有闲话的。
   《父亲长长的一生》是叶至善先生写的一部很独特的书。说独特,是叶至善先生作为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在其八十六岁高龄的时候,还在为自己的老父亲长长的一生不停地忠实记录着,尽心竭力的尽着做儿子的本分。儿子、女儿写父亲传记的,可能有不少,但是像叶至善这样的写法可能不是太多。不仅仅因为自己的父亲的一生过于奇特,更在于叶至善在仰望自己父亲的时候,是如此的坦然、真切,诉之于笔端的是平和、实在,天然去雕饰,真像汪曾祺说过的,多年父子成兄弟!叶圣陶老先生的人生道路与时代有关,与自己的朋友圈子有关,更与自己的奋斗历程有关。叶圣陶所处的时代是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但也是充满机会和希望的时代。我们难以想象,在当下广大的农村乡镇的中小学校,生活着多少中小学教师啊,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才智和青春,但是除了我们在重要节庆活动的时候推出几位先进典型外,我们似乎很难在这样的群体中发现众望所归的人物,至于他们能够从小学老师进而到大学任教更是一种天方夜谭的奢望,他们哪有机会哪有闲钱去运作博士学位去崭露头角啊!从这个角度来讲,叶圣陶、朱自清、夏�尊等人是在中国教育上书写了一段传奇。叶圣陶当然没有长期安心于江南�直学校的闲雅,其夫人在南通教书,虽然没有恋爱的婚姻确是那样的和谐美满。有意思的是来自河南平顶山的一位诗人徐玉诺先生,与叶圣陶也仅仅是文字之交,但是叶圣陶听说徐玉诺自中原远道而来,便热情接待,颇显古道热肠。这种不带功利色彩的文人交往,在今天可能已经不多了吧!徐玉诺晚景凄凉,书中也有提及,叶圣陶还写信给河南老诗人苏金伞请其关照,在河南那样的环境,谁会理会一位落魄文人的唠叨?
   叶圣陶交往广泛,与茅盾、瞿秋白等在当时算是激进的左倾人士有很深的交往,但当杨贤江让其加入共产党的时候,叶圣陶拒绝了;叶圣陶也有激愤的时候,那是在五卅运动的时候,在李公朴闻一多被枪杀的时候,但更多的岁月,叶圣陶还是与丰子恺、郑振铎、朱自清等人比较志同道合,也很有兴趣实实在在地作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这样的群体中,还有一个王伯祥、顾颉刚。叶圣陶老先生后来做了民进的主席,中央文史馆的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但它还是开国时候的出版总署的副署长,虽然叶圣陶很谦虚地说自己对于副署长一职甚是茫然,“负其名固不费事,而尽其责则甚难。将如何尽责,目前尚茫然也。”
   赵朴初集古人诗句,说叶圣陶是莫欺九尺须眉白,百围已试雪霜寒。是的,这个白胡子白眉毛的文化老人会永远为后人所缅怀所纪念地,因为他的道德文章。《父亲长长的一生》,叶至善先生不说“著”,而说“写”,算是一种自谦,有为研究者和后人提供资料也备研究的意思?

推荐访问:须眉 莫欺九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