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大山 [一座文化的大山]

  还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中叶,仅是初中生的我曾读过两本小册子。一本是胡佩衡写的《我怎样画山水画》,其中选有黄宾虹的《写景山水》作为范画;一本是王伯敏编的《黄宾虹画语录》,由此开始了我对黄宾虹先生的好奇与关注。谁曾想到,时融四十余年后的今天,我竟有幸成了《黄宾虹全集》的编辑者之一。
  全集的编辑过程,是我们对黄宾虹这位“画之大者”深入认识的过程;是我们对他艺术成就、艺术实践和艺术精神认真梳理总结的过程;更是我们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我们攀登黄宾虹这座文化的“大山”,前后用了八年时间。
  黄宾虹的一生是丰富的、曲折的,更是辉煌的。他的生命跨跃两个世纪,三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两次重大的社会更叠和变革。风雨如晦中,他曾是社会变法的追随者、呼号者;在美术学、美术史论、金石学、文字学、文物鉴赏学等诸多学科中,他是寂寞求道者;他办过报刊、从事过教育、从事过文物鉴定和品评,在诸多领域内他都卓有建树,成就斐然。他还有着涉猎广博、庞杂浩瀚、充满真知灼见的诸多著述。然而,最为世人注目的,还是他“画之大者”,卓立于民族艺术史册的绘画成就。作为一代艺术宗师,他济世救国的胸襟、悲悯天下苍生的情怀、广博的修养、丰富的阅历、骄人的成就,非但同时代的画者难能比拟,而且冠绝古今,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不可替代的又一里程碑。
  《黄宾虹全集》泱泱十卷,一至六卷为山水,前四卷卷轴、第五卷册页、第六卷画稿,画稿又分仿古和写生两部分;七、八卷为花鸟;九卷为书法;十卷为著述和年谱。首卷有主编王伯敏先生的“序”和梁江先生的“总论”;每卷均有骆坚群女士撰写的“导语”;末卷有“后记”。
  展读全集的前四卷,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一位艺术巨匠生命的律动,一幅幅画面仿佛在诉说一代宗师艺术的生命史。晚年的黄宾虹学养、功力都臻化境,但仍有诸多的课题须待研究,许多的著述须待完成,且已人至暮年来日无多。而他的目疾却日益严重,最后竟几乎不能视物。此时他内心的急迫与苦闷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他依然手不释笔,摸索着挥写了大量作品。这些画多为试验性的,极为飞扬恣肆,有时简直是暴风骤雨般地放笔狂写,纸上的点线也密密匝匝,充满着抽象的味道。此时的他已不再为了完成一件什么作品,画画本身便是他生命的需要。
  老人的眼疾终于治愈了,仿佛猛然间迎来了艺术的春天,笔下作品的眉目也顿然清晰了起来,老人也恢复了气定神闲的常态。此时的黄宾虹似又察觉到大限将至,他要用最后的时光将自己的学术和绘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重新为自己开列了“画家日课节目”,编写了两部包容庞大的学术论著刚要,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艺术精品。如《万壑松风》、《黄山汤口》、《山中话旧》、《宿雨初放》、《画论山水册》、《论天地人图》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画就的,尺幅之大、构图之精、意境之独到、笔墨之浑融都是以往作品难以相比的。他用生命最后的时光,将自己对内美的追求推向了极至,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圆满的句话,铸就了新的、夺目的辉煌。
  黄宾虹先生的确是一座文化的“大山”,高山仰止,启迪着后来者继续前后。愿《黄宾虹全集》的出版再度掀起研究黄宾虹艺术的热潮,也希望热爱黄宾虹、研究黄宾虹、学习黄宾虹的人们能从全集中得到补益和帮助。

推荐访问:一座 大山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