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宿松县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措施与成效] 棉花促早熟措施

  摘要 总结了2010年宿松县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工作的主要措施和成效,以期提高当地的棉花种植水平。  关键词 棉花高产创建;措施;成效;安徽宿松;2010年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
  宿松县2010年部级棉花高产创建示范区安排在复兴镇梁公村和中棚村。梁公、中棚2村辖有29个村民小组、2 698户、农业人口10 698人、植棉面积906.67 hm2。示范区内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棉农科学种棉意识强,植棉水平较高。常年棉花籽棉单产在4 500 kg/hm2左右。2010年的棉花高产创建活动,顺利通过了省、部级专家的验收,测产结果为皮棉2 172 kg/hm2,比非示范区增产28.6%,嬴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通过棉花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示范区内棉农栽培模式有了较大改变,对关键技术掌握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
  1 领导重视、服务到位
  (1)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县种植业管理局成立了棉花高产创建活动技术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和农业站站长任副组长,示范区农技站站员为技术小组成员,并邀请市种植业管理局研究员为技术顾问。
  (2)开展技术培训。3—4月,技术指导小组成员利用农闲季节进村开展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培训形式是以组为单位,2个组开设一个培训班,共培训20场次,培训人数2 000余人次。同时发放培训资料5 000多份,达到了培训到户、指导到人的效果。
  (3)建立高产创建农户短信服务平台。凡有手机农户的手机号码被全部输入短信平台,经常进行短信服务。共收集农户手机号码1 066个,发送短信1万余条。
  (4)实行田间指导。从棉花出苗后,技术小组全体技术干部都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活动,对棉花病虫害防治和栽培管理技术实行跟踪服务[1]。具体做法:县种植业管理局成员每周下乡服务1次,并负责检查督促示范工作开展情况,每个宿松县复兴农技站技干负责指导5个村民小组,1周内在田间指导2次,每周把指导情况汇总交流1次,如有特殊情况则立即向县种植业管理局汇报。
  (5)建立核心示范点。为了让示范区内棉农学有样、看有点,在示范区建立了2个6.67 hm2的核心示范点,要求籽棉单产目标超过6 t/hm2。由于棉农缺乏对使用有机肥和微肥作用的认识,由县复兴农技站投入资金,无偿提供有机肥和微肥(硼、锌肥),并对田间管理进行跟踪指导。同时对关键技术(如配方施肥、病虫防治等)进行技物配套服务。结合这次高产创建活动,宿松县复兴农技站6名技干都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示范田,面积为0.33 hm2,目标单产是籽棉6 375 kg/hm2。在9月上旬验收评比,对前2名实行奖励。通过这些核心典型示范,充分发挥了棉花高产创建活动的辐射带动作用。
  (6)发放技术明白纸。为了搞好技术指导,宿松县复兴农技站印发“棉花高产创建技术指南”共10期,计1.5万份。在生产的关键时期,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满足了农户需要。
  2 强化技术、措施得力
  (1)规范品种。重点推广近2年来大田表现稳产、高产的优质杂交棉品种,如鄂杂11、中棉所63、稼元216。
  (2)增加种植密度。确保种植2.10万~2.40万株/hm2,既能保证棉花发挥个体优势,又能促进发挥大田群体效应。
  (3)大力推行宽行窄株栽培。按行距1.0~1.2 m、株距35~45 cm栽培,有利于棉花通风透光,减少蕾铃脱落[2]。
  (4)着力推广地膜棉。地膜棉一般比常规棉增产5%~8%,可促进棉花早发稳长、具有保肥保水、省工省时、增产增收的优点,示范区内常年有地膜棉面积逾133.33 hm2,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5)增施有机肥,补施硼肥,重施钾肥[3]。施工厂化有机肥(有机质含量30%)750 kg/hm2、优质颗粒硼3 kg/hm2、钾肥300~375 kg/hm2。
  (6)推广基施心连心缓释肥施用量为1 200~1 500 kg/hm2。
  (7)推广“棉肽金”应用技术,实施棉花全程化调。这项技术看似简单,但农民的掌握难度较大,特别在蕾期和花铃期,技术人员应经常下田指导使用棉太金或助壮素。
  (8)推迟打顶。由于2010年棉花生育期比常年要推迟15 d左右,打顶也由此推迟,保证棉花果枝台数达到18~20台,一般都推迟到8月15—20日,确保了棉花的产量结构。
  (9)叶面施肥防早衰。棉花后期根系吸收功能开始衰退,叶面喷肥是保障棉花不早衰的有效措施[4-5]。结合喷药喷施0.3%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溶液,连续喷施3~4次;如果不喷农药,单施叶面肥可用0.6%磷酸二氢钾+6%尿素溶液,16:00后喷施效果更佳。这项措施的大面积应用使棉花表现不早衰、上部花蕾脱落少、秋桃盖顶、单铃重增加。
  (10)示范推广性诱剂防治技术。在县植保站的组织下,无偿给棉农安装了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捕器180个,面积12 hm2。7、8月单个诱捕器分别诱蛾120.9、973.1头,防效达82.4%,诱杀效果很好。
  3 棉农受益、成效显著
  (1)80%的棉农进行了改墒,实行宽行窄株栽培。行距为100~120 cm,株距为35~45 cm。
  (2)种植密度增加。过去棉农倾向于稀植,种植密度一般为1.80万~1.95万株/hm2,因密度过低,使棉株的抗灾能力弱,在肥水不足的情况下,棉花产量难以提高。2010年在培训时把适度增密做为一项重点内容。通过调查,2010年示范片的种植密度普遍提高到2.10万~2.40万株/hm2。
  (3)推广地膜棉333.33 hm2。地膜棉早发稳长、保肥保水、增产增收。经调查,地膜棉比常规棉增产5%~8%,棉农掌握了地膜棉栽培技术并从中受益。
  (4)棉农掌握了配方施肥技术,有机肥和微肥的使用面积比例增加,使用有机肥地块有40%,使用微肥的达到100%。
  (5)棉农提高了对棉花控失肥和缓释肥的认识,2010年在示范区内推广心连心控失肥、司尔特缓释肥各逾200 t。
  (6)病虫综合防治意识加强,农药使用成本下降,比非示范区降低了16.8%,无农药中毒事件发生。
  (7)棉花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据9月15—17日抽样调查,20户逾6.67 hm2棉田测产结果:平均单株成铃50.3个,平均种植密度22 185株/hm2,桃数111 5910个/hm2,按单铃重6 g、衣分38.5%计算(85%折合后),产皮棉2 191.5 kg/hm2,比2009年增产21.8%。
  (8)棉花高产创建活动项目的实施,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搭建了一个为棉农搞好技术指导服务的平台,更加有利于植棉高新技术的集成与推广。同时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服务能力通过煅炼得到了提升。
  4 参考文献
  [1] 程胜华,李哲,徐燕.棉花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111-113.
  [2] 秦寒露.南乐县棉花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0(4):54.
  [3] 徐长红,杨成材,杨力,等.吉林省西北部地区棉花栽培技术[J].农村科学实践,2008(11):14.
  [4] 欧阳琼成.沿江棉花栽培技术的改进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222.
  [5] 李金锐.棉花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现代农村科技,2010(13):12.

推荐访问:宿松县 创建活动 高产 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