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0元!伺候落难大哥的保姆情撼乡寨|招聘保姆照顾独居老人月薪8000

  如果不是一则征婚广告,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不知还要尘封多少年。   2006年8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一家报纸登出一则奇特的征婚启事:家有女保姆,35岁,未婚,心地善良,性格温和,欲寻一位勤劳、有一定经济基础、年龄35岁左右的男子为伴。与一般征婚广告不同的是,末尾落款是“有意者请与雇主陈少志联系” 。
  深居乡寨、家境贫寒的陈少志缘何雇佣保姆?为何要替保姆征婚?征婚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笔者带着诸多疑问走进陈少志家,揭开了雇主与保姆间不可思议而又真实上演的真情故事。

  祸不单行啊,打工归来泪满襟

  今年39岁的陈少志家住重庆市巫山县官阳镇三岔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1973年10月底的一天中午,正在附近村校上学的陈少志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母亲是在山上割草时被岩石当场砸死的。从那以后,父亲变得抑郁寡欢,经常无缘无故地摔打家具。乡里医生说,这是突遇打击导致神经紊乱。在乡邻和亲友的资助下,陈少志断断续续地念完小学和初中,然后辍学归家帮助父亲打理庄稼。
  到了成婚年龄,邻里为陈少志介绍了一位同龄女孩。可在筹集5000元彩礼钱时,父子俩犯难了。即使不吃不喝也要熬上一年才能凑足。为了早日成家,1988年春天,陈少志只身前往湖北宜昌打工。没想到这次打工之行却改变了陈少志一生的命运。
  陈少志来到宜昌一家矿山打工。虽然劳动强度大,但工资高,赚钱心切的陈少志一头扎进工地,没日没夜地向身体极限挑战。三个月后的一天,矿井突然塌方,包括陈少志在内的10多名矿工被掩埋在井下。经多方救援,陈少志逃过一劫,可他却永远不能站立了,他的腰椎被压断,医生断定最多能活八年。清醒过来的陈少志歇斯底里地哭喊:“我的命咋这么苦啊!”就这样,陈少志成了高位截瘫病人,无奈地揣着8000元补偿金回到家中。还未从惊魂中回过神来,女友又在这个节骨眼上向他提出分手。
  一拨接一拨的打击让陈少志万念俱灰,轻生之念涌上心头。一天,陈少志趁父亲下田之机,砸碎了盐水瓶,然后用玻璃碴扎手上的血管。正在这时,父亲奇迹般地回家喝水,连忙制止住了儿子的自残行为。陈少志抱紧父亲失声痛哭:“是我拖累了你,我对不起你啊,爸!”父亲用手轻轻擦去陈少志脸上的泪珠,一字一顿地说:“孩子,别做傻事,再大的苦难我们一起挺过去。”
  父子俩清苦相依,默默承载着无法改变的痛苦。

  违背父愿,月薪20元的保姆情撼乡寨

  陈少志的父亲年近六十,既要忙农活维持生计,还要照料长期卧床的儿子,坚持不到一个月,他的身体拖垮了,更可怕的是又出现了精神恍惚的症状。陈少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知所措的陈少志又想到自杀,可当他再次握起针头时,他陡然想到如果自己再生意外,父亲怎么活,这不是往父亲的伤口上撒盐吗?他猛地扔掉针头,如潮的泪水直往下淌。随后在亲友的合计下,陈少志决定从8000元补偿金中拿出一部分雇个保姆,月工资20元。作出这个有些寒酸的决定,陈少志已是不得已而为之。按医生判定的8年计算,光雇请保姆就要花销近3000元,还有平常的衣食住行和父亲的后事,8000元钱只是杯水车薪,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他只好忍痛割爱。
  令他没想到的是,虽然月薪20元已让他倾尽全力,也在当地农村开了先河,可是招募帖发出将近半月仍无人问津,倒是变成乡邻的谈资在山里热播。陈少志孤苦无望地对父亲说:“招不到就算了,我们实在没法再加工资啊!”就在陈少志一筹莫展之时,他的招募帖却引起一个女孩的注意。
  她叫周学珍,家住与陈少志临近的鸦鹊村,因兄妹较多,她念完小学便加入家里的耕种大军。虽然不是同龄人,但周学珍对陈少志早有耳闻:他读书成绩好,可惜因家境贫困辍学;他持家有孝心,艰难撑起这个苦难的家。当得知陈少志打工落难的消息时,她莫名地伤心了好一阵子,甚至埋怨上天对她敬佩的大哥哥不公平!当看着陈少志的亲友轮番前去慰问时,出于少女的矜持,她止步了。不沾亲不带故,会让人笑话。
  就在这时,周学珍的父亲催促她前往广东打工。周学珍本来对打工抱有很大的憧憬,可前不久她的几个邻里姐妹在外打工遭受欺负,落得人财两空的噩耗传来后,她后怕了,在她心里蒙上浓重的“打工遭罪”的阴影。可赚钱心切的父亲全然不知女儿的心思,硬要周学珍跟着邻居出门打工分担家里的负担。那几天,周学珍矛盾重重,始终想不出两全的办法。
  没几天,陈少志家传出20元月薪雇保姆却无人上门的新闻,既是出于怜悯,也为了逃避外出打工,周学珍有了应聘保姆的冲动。
  一天,周学珍佯称走亲戚征得母亲同意后,来到陈少志家。昔日有说有笑的心中偶像无奈地躺在床上,字字千钧的招募帖被陈少志撕得粉碎。虽然原先见过面,周学珍的到来还是让陈少志觉得尴尬。周学珍郑重提出做保姆的要求。陈少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知道周学珍家境不好,但这点钱可不是她的追求呀!不得已周学珍说出了自己的初衷,陈少志勉强答应周学珍暂时避避风头。
  得知周学珍要做廉价保姆时,家里人把头摇得像波浪鼓。“到广东那边一个月少说也有五六百元,你简直疯了!”周学珍却耐心开导家人:“就近当保姆虽然钱不多,但至少我在你们身边,如果出门打工遇上什么意外值得吗?”深知女儿的倔脾气,家里人只好顺从。
  就这样,年仅17岁的周学珍当起伺候病人的保姆。“你的工作就是煮饭、喂猪、简单护理。你叫我大哥,我叫你幺妹。”从周学珍进门的第一天起,他们就以兄妹相称。自小在山里长大的周学珍对于煮饭、喂猪,可谓轻车熟路,可对于陌生的护理工作却感到无从着手。一天,周学珍给陈少志洗被子,发现被子上有很多大便,有些地方还长出了菌子。抱着令人作呕的被子,周学珍感到无比委屈。在家从未做过这种脏活,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想起家里人的忠告,想到在父母面前撒娇的情景,周学珍的鼻子酸酸的,恨不得马上跑回家诉苦。当她扭头回望时,陈少志正歉意地望着她。那目光让周学珍震撼了。谁家愿意落难,谁能见难不助!换好被子后,周学珍埋怨陈少志:“被子里面都这样了,你为什么不告诉我?”“我不能让你一个小妹妹干这样的活儿。”陈少志说完,周学珍沉默了。
  干家务农活对周学珍来说还能适应,可接下来医生叮嘱她:陈少志这种卧床病人必须坚持天天洗澡,以免生疮加病。这对于还是楚楚少女的周学珍来说,无疑是道难以逾越的沟壑。不要说给陌生男人洗澡,就是听见男浴室里的声响便会脸红躲开。怎么办?周学珍的心咚咚直跳。为了不让陈少志起疑心,周学珍心不在焉地翻开一本护理保健杂志。不看不要紧,周学珍被一则“不经常洗澡会引发瘫痪病人其他疾病”的提示惊呆了。如果自己不尽到责任,岂不是昧了良心。想到这里,周学珍反倒自责起来:“自己就是思想守旧,大城市的护理人员不也经常为雇主擦身洗澡吗?心无异想,怕什么!”
  到了晚上,周学珍催促陈少志洗澡。陈少志吓了一跳,连忙拒绝,并拉紧被子,周学珍不由分说掀开被子,陈少志怒气冲冲地重新把被子拉上来:"你不要逼我,我自己洗!"周学珍红着脸说:"你让我叫你大哥,你喊我幺妹,我就不能看着你生疮受苦。"
  就这样,周学珍硬行给陈绍志洗一个囫囵澡。没想到周学珍的举动却在乡邻的传言中变了味。有的说周学珍要嫁给陈少志,更有甚者传言周学珍是冲着陈少志8000元补偿费而去。周学珍的家人听到传闻后气得够呛,要周学珍赶忙回家。可固执的周学珍对父亲说:“如果这时候回家不正是传言成真了吗?我要让这些谣言不攻自破!”转眼已到一个月,陈少志也隐隐听到传言,他郑重地递给她20元钱,感激地说:“你的家人已回心转意了,风头也算躲过了,你还是回家吧,免得惹是非。”一听是非,周学珍突然来了气:“让他们见鬼去吧,身正不怕影子斜!”而后对陈少志说:“暂时没有找到下手,等招到人后再走也不迟啊!”
[ 2 ]   就这样,周学珍又争取到了上岗机会。为排解陈少志心中的郁闷,她从工资中抠出10元钱从场镇买回三盒残疾歌手郑智化的盗版歌碟。“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当乡间小屋响起励志歌曲《水手》时,陈少志双手挥动节拍,仰望天花板轻轻吟唱,一曲下来已是泪蒙双眼。站在一角的周学珍既高兴又难过。从那以后,陈少志变得健谈,时常把打工时的轶闻趣事讲给周学珍听,两人常常为一个小笑话笑得像个孩子。渐渐地,周学珍觉得眼前这位大哥除了身体残疾,其他地方都很优秀。不管多晚,他总要等父亲回家才吃饭;不管扎针多疼,他从未叫喊过。
   如果说先前来到陈家是出于一时冲动,这时的周学珍已经被陈少志的为人处世深深感动,决定为这位不幸的大哥做点什么,至少能让他安心度过医生判定的最后八年。
  不久,周学珍的父母悄悄为她选好一户不错的人家,男方要求周学珍马上离开陈家,准备筹办婚事。周学珍例行相亲后当即表示对方不适合自己,要求父亲退掉婚事。见女儿不听话,周母带着哥哥来到陈家,要强行带走女儿。可周学珍却据理力争,并得到村委会的支持,周母只好顺从,临走时恨恨地说:“只当没你这个女儿,我们断绝母女关系。”听到周母的绝情宣告,陈少志不知如何是好。
  时间一天天过去,应聘保姆的人来了几个,可一听说月薪20元时,扭头便走。看到陈绍志心事重重的样子,周学珍郑重地承诺:找不到下手我不会悄悄离开。从那以后,周学珍再也没领过工资。
  一天,周学珍给陈少志擦洗身体时,发现陈腰部溃烂,原来是不锈钢板镶在截肢的部位发炎了。由于家离医院很远,周学珍背着陈少志步行10多里山路来到医院。待医生处理完毕已是深夜2点,周学珍累得躺在木凳上熟睡过去。看着此情此景,陈少志难过得直咬枕头,那一夜,他把枕头咬得遍体鳞伤。

  医生“宣判”又“改判”,爱心铸就生命奇迹

  深夜就医的经历让周学珍想到在医院附近租房住,这个想法马上被她否定了。陈少志的8000元补偿金早已花光,哪有宽裕的钱租房。一次,周学珍到县城为陈少志买药,看到长江边的村民支起帐篷卖旅游品的忙碌景象,她灵机一动,有了建石头房的主意。匆忙回家后,她把建房的想法告诉陈少志。还未等她说完,陈少志就坚决阻止:“你无偿伺候我就感激不尽了,我不愿看到你再为我折腾了。”周学珍却满不在乎地说:“你就安心养病吧,造这种简易的房子没问题。”1991年8月,周学珍在公路边搭起了油布篷,开始了造房计划。油布篷很小,只容得下陈少志的一张床,周学珍只有睡随时可以卷起来的竹席。她除了做饭、定时换药,其它时间都在工地上,每天最多睡四个小时。短短半年,周学珍从山上砸出100多吨石头,一次挑上三四十公斤,将石头担下山,再一点点垒成房子,最终在公路边筑起第一幢石头房。
  房子盖好后,周学珍从亲戚处借来200元钱办起了小卖部。大昌集镇距离三岔村有30多公里路,是最近的进货地点。为了省下来回的3元车费,周学珍每次进货都走着去,早上5点出发晚上7点才能回来。周学珍憨厚地说:"这个小店一天都挣不下3元钱,我怎么舍得坐车呢!”
  其实周学珍建房还有一番苦心。陈少志的老屋十分偏僻,少有人来人往,病魔缠身的他憋得慌,有自闭情绪。把房建在公路上,相识的、不相识的,周学珍总要备上茶水邀客入座。有人拜访,周学珍如同给陈少志找到了“陪聊”,他的心情变得格外好。可人多嘴杂,没几天,周学珍就遇上一位说客。这位远方的中年人以为周学珍是陈少志的贤妻,悄悄对她说:“我给你再找个婆家,保准不受这般苦。”周学珍当即义正词严地回绝:“我是他家保姆,别打歪主意!”说客临走时想不通:“哪有这么好心的保姆,真是难得呀。”
  到1997年冬天,周学珍已照顾陈少志整整9年了。终于挨过了医生的“宣判”期,当年春节,陈少志特地花了300元钱过了一个奢侈年。
  相处9年,尽管两人会拌嘴,但从没有红过脸。可突发的一件事让周学珍使上了倔脾气。1998年2月的一天大早起来,陈少志没有看到周学珍。直到临近中午时,周学珍才返回。此时的周学珍,怀里却抱着一个婴儿――她解开了衣裳,将婴儿包着,眼里闪现着母爱的光芒。这是谁家的孩子啊?她又是从什么地方抱来的?陈少志惊奇地望着周学珍。还沉浸在惊喜之中的周学珍递给陈少志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无名女,1998年农历二月十二日生,哪位好心人如拾着,请收为养女。至此,陈少志才明白:保姆周学珍捡到一名弃婴了!他第一次冲着周学珍发火:"你还要照顾我,怎么养一个孩子呀?"周学珍没多说,一转身将孩子抱回了自己的房间。
  为了收养一事,两人僵持了两天,两天里周学珍没有做饭,陈少志也没有喊饿。第三天,陈少志最终作出了妥协:“先养几个月,再送给富人家养。”几个月后,陈少志也喜欢上了这个孩子,给她起名“桂花”,再没提把孩子送人的话。
  既要照顾陈少志,又要带好养女,还要经营货摊,铁打的身子也有出拐的时候。一天,周学珍因劳累过度,患上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医院。
  心急如焚的陈少志,连夜给周学珍写了两人之间的第一封信,托人带去:“病在你的身上,却痛在我的心里。没办法,原谅我不能到医院去看你。”信封中,陈少志还将4年来积攒的170元钱装了进去。
  而周学珍却将钱小心翼翼地压在枕头下面。手术后第三天,周学珍坚持出院了。因为她知道,如果她不回家,陈少志是肯定不会吃饭的。也正如周学珍所想,陈少志几天来水米未进,惦记着周学珍的安危。
  周学珍硬撑着病体出院,回到家她的伤口还冒着血珠。陈少志难过得失声痛哭,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她。
  周学珍只念过两年初中,可她心灵手巧。陈少志长期卧床不仅需要耐心的护理,更需要科学用药。几年下来,周学珍成了半个医生:输液打针、针灸推拿,样样在行。10多年来,周学珍研究出了一套护理方法,比如要经常翻身,白天至少两次,夜晚至少4次。跟踪治疗陈少志病情的刘医生感叹地说:“周学珍每年要为陈家节约药物以外的各种服务费用5000余元。”
  2006年3月,周学珍护送陈少志再次到县城专家医院进行全面复查。短短一个小时的体检让周学珍觉得十分漫长,看着陈少志被推出诊疗室,周学珍迫不及待地询问医生的诊断结论。医生没有立即下结论,一遍遍细看最初的诊断书后,连声说:“奇迹,奇迹,简直是奇迹!”然后双手合十地冲着周学珍说:“恭喜你,你丈夫的病情已经大有好转,再活二三十年都没问题。”周学珍羞涩地跑到一边。当得知周学珍的真实身份时,这位医生甚是感动,现场为他们捐助了200元钱。
  医生“宣判”又“改判”,周学珍用爱心铸就了陈少志的生命奇迹。在感激周学珍的同时,陈少志也有了自己的打算:自己的生命长度加长了,他已再无遗憾,但不能耽误周学珍的婚姻大事。于是,他请来当地一位教师帮他写了一则征婚广告。为给周学珍一个惊喜,他悄悄叫上堂哥推轮椅到20里外的场镇张贴。

  为保姆征婚,三峡妹子的爱情之舟驶向青岛

  在当地场镇张贴替保姆征婚广告还是第一次,引来群众的驻足观看。可过了一个星期,仍无人联系,在堂哥的指点下,陈少志拨通了当地报纸的热线电话。听完陈少志的讲述,报社决定免费为他刊登征婚广告。第二天一大早,电话铃声骤起,接电话的周学珍被“你就是周学珍吧,我想和你聊聊”的问话吓蒙了。见隐瞒不住,陈少志才说出实情。周学珍嗔怪地说:“好好养病,我的事不要你操心。”
  随着应征电话的增多,陈少志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可周学珍却有了另外的打算。即使找到意中人,也要带着养女和陈少志出嫁。于是在随后的电话和面谈中,周学珍首先向对方提出了附加条件。先后有10多人被附加条件吓跑,觉得周学珍的举动不可思议。
  陈少志替保姆散发的征婚广告也被当地打工人员传到全国各地。8月初,一位青岛打工青年专程赶往陈少志家与周学珍见面。经交谈得知,他叫王大伟,家住青岛郊区,家境与周学珍相似,五年前外出务工,至今未婚。当他从工友口中得知周学珍的事迹后被深深打动,决定不远千里来三峡相亲。从见面的那一刻起,周学珍就对王大伟产生了好感。他没来得及歇息就帮周学珍跳水做饭,为陈少志翻身递药。更让她欣喜的是,两个男人特别投缘,虽然有方言障碍,但总能听见两人爽朗的笑声。待王大伟睡觉后,陈少志小声对周学珍说:“我看这个小伙子不错!”周学珍也矜持地点头附和。
  因王大伟假期已到,返回的头天晚上,王大伟与周学珍进行了一次倾心长谈。像与其他应征者一样,周学珍照例提出了带着养女和陈少志出嫁的要求。没想到,王大伟却爽快地答应了。“陈哥和你一样心眼好,桂花聪明乖巧,就是你不带他们,我也要尽力相帮。”王大伟握着周学珍的手说,“青岛那边的医疗和经济条件都好过这里,等我做完今年最后一项工程后,就风风光光地迎娶你。”
  千里姻缘一线牵。如今,周学珍每周都要和王大伟通电话,两人约定最迟明年春季举办婚礼。这个别样的四口之家将演绎更多的人间真情,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
  编辑 / 洪晓静
[ 1 ]

推荐访问:落难 伺候 月薪 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