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鲨:锯鲨怎么吃东西

  它出没于寂静而幽暗的大洋深处,给人留下惊鸿一瞥的背影;它独特的锯齿状长吻,曾经被古代南越国王视作权力的象征;它诡异的生活习性,一直带给人们鬼魅的错觉;它略显狰狞的外貌,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海底恶魔的传说。
  海底怪物现身
  我国海南岛东阁圩的近海星罗棋布着许多海水网箱,里面养殖着著名的经济鱼类黑鲷。然而,从3月份开始,这里陆续出现了一系列黑鲷离奇死亡的现象。
  为了查明事情的真相,海南大学组织了一支装备精良的考察队赶往出事的海湾。
  为了安全起见,考察队首先放下了带着摄像装置的无人潜水器,队员们则在监视器屏幕前注视着海底的情况。渔民开始投放饲料,原本还略显沉寂的海底突然起了变化,各种类型的鱼从栖身处纷纷窜了出来,汇集到网箱的下面,等待着即将落下的美味佳肴。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从珊瑚礁背后冒了出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了鱼群,一边游一边不停地甩动着头部那把长长的剑型锯齿突起。所到之处,鱼群四下逃散,逃得慢一点的鱼,就被它那锋利的锯齿划伤身体,或者直接被划成了两截。一时间,海底掀起了一阵血雨腥风,周围的海水也被染成了红色。
  一番左冲右杀之后,这个猎食者才慢条斯理地开始享用自己的胜利果实。大家被这突如其来的杀戮场面所震撼,同时也非常激动,根据影像资料判断,这个猎食者极有可能是在我国南海已经绝迹多年的锯鲨。
  第二天,考察队决定对其进行捕捉。他们携带专用的捕鲨网下到水中,将其摆成了一个口袋状,另外几名队员拿着水下探照灯分别站好了位置。随着指挥员的一个手势,这几名队员同时将手中的探照灯打开照向了猎食者。
  受到惊吓的猎食者立即开始逃窜,不过它游动的方向正是提前给它装备好的大口袋,被顺利地捕获。经过检查,考察队发现,这条鱼的吻扁平狭长,呈剑状突出,边缘具坚硬吻齿,尾鳍非常发达,奇鳍与偶鳍的辐状软骨后端具很多角质鳍条。更为重要的是,它的鳃孔位于身体的两侧,并且锯吻上还有肉质触须。这些特征都表明了,这正是考察队希望发现的锯鲨。
  习性并非独特
  锯鲨主要栖息于温暖的海底,以鱼类和软体动物为食。它的嘴部延长突出,呈扁平的锯状,无瞬膜,无臀鳍,尾柄腹面有皮褶,尾鳍上叶宽,下叶窄。
  锯鲨的习性和和大多数鲨鱼一样,但由于内嵌牙齿的锯形嘴(称为吻),使它成为最与众不同的鲨鱼之一。这一奇特的进化非常有效,锯鲨可以用吻锯在沙质或泥质的海底寻找食物,然后再用吻锯猛击将猎物打晕,然后用布满牙齿的嘴部吸入已被“锯子”撕成碎片的残骸,或者用吻锯袭击成群的鱼类而食其受伤的个体。
  虽然外形凶恶,但锯鲨其实性情温和,对人类而言并不属于危险动物。事实上,锯鲨并不十分罕见,它共有两属七个种类。在中国境内,只有日本锯鲨一种,分布于黄海和东海,偶见于南海。这次海南大学捕获的锯鲨即是一条日本锯鲨。
  有趣的是,海洋中有另外一种和锯鲨外表很相像的鱼类,被称为锯鳐,但是后者并不属于鲨鱼。像其他鲨鱼一样,锯鲨在颈部的两侧都有鳃,而锯鳐的鳃位于身体的下部,另外锯鲨的吻锯上有一对肉质触须,锯鳐则没有。两者在体型上的差距也很巨大,锯鳐体型一般都远在锯鲨之上。另外,锯鳐主要分布在浅海,有些品种甚至能自由出入淡水,而锯鲨更多是深水品种。
  保护不容忽视
  和其他鲨鱼一样,锯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某些种类的锯鲨甚至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特别是在日本,它的鳍经常作为鱼翅的原料,属于上等鱼翅;其胆冲酒服可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和胆囊炎;它的卵干加水煮熟,食用后可治痢疾;而鱼肝蒸油加糖内服可治疗肺病、胃病。
  因此,为了获得巨额利润,这些年来,锯鲨被人类大量捕捉猎杀,已经处于濒危的状态。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国际贸易公约》,锯鲨已被列入一级保护目录,严格禁止交易。但由于我们对锯鲨的研究不多,对它的习性也知之甚少,这就给对它的保护增加了很多困难。
  在详细记录下了锯鲨的各项生理指标之后,考察队给它安装上无线电跟踪装置以便今后能更好地研究。随后,考察队将它运到了更远、更适宜它生活的海域进行了放归。
  这条锯鲨的突然“造访”也说明我国南海的生态环境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我们对海洋充满敬畏之心,对海洋动物更加热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锯鲨回到我们的海域。
  (陈春全)
  锯鳐
  锯鳐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浅水区,常出入于港湾、河口,有时可上溯至江河相当远的距离。头、体长而扁平,吻延长,像锯鲨那样呈剑形,最大的体长可达7米。虽然一般不被当作危险鱼类,但占体全长1/3的吻锯却也令人生畏。
  锯鳐本性凶残,碰到鱼群时,便窜入其中,像武士一样挥动它的长锯,左右开弓,横扫一通,把周围的鱼刺伤、击昏,然后打扫战场,饱食一顿。要是碰到比它大的鱼,照样发起攻击,毫不惧怕。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