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晚杂交水稻机插秧的生育特点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_杂交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是什么

  摘要 介绍了二晚杂交稻机械插秧秧田与大田的生育特点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为其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二晚杂交稻;生育特点;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074-01
  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的推广是突破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瓶颈。大力发展机插秧,可以抢农时,缓解农忙季节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减轻劳动强度,具有省工、省本、省秧田的优点,插秧速度快,效率高,栽插基本苗足,均匀度好,易夺取高产。二晚杂交水稻具有环境温度高、茬口季节紧、秧田易徒长等特点,其机插推广是水稻机插的难点。根据生产实践,将二晚杂交水稻机插秧的生育特点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二晚杂交水稻机插秧秋田的生育特点
  1.1 播种密度大,秧苗抗逆性相对较弱
  插秧机秧爪取秧决定每平方厘米秧盘上至少要有2~3株秧苗。因此,秧床的播种密度过大,使水稻幼苗生长环境不如常规育秧。秧苗密度大,加上温度高,个体间荫蔽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秧苗的光合作用,加剧了秧苗个体之间的竞争,导致秧苗抗逆性相对较弱。
  1.2 盘式床土薄,根系活力弱
  秧盘上床土厚2.0~2.5 cm时,易使秧苗根系盘根错节,初生根相对受抑,次生根大量发生,根系间的竞争迫使根系伸长,从而影响了整个根系活动,秧龄一旦过长,床土营养不足,会导致根系衰退,出现黄根,甚至黑根[1-2],为保证秧苗成块规整和较好的盘根性。因此,床土不宜过厚。
  1.3 移栽秧龄短,秧苗素质较差
  标准化的育秧方式决定了秧苗必须在一定的秧龄范围内移栽。一般二晚机插秧为4.2~4.5叶,植株中干物质积累相对较少,纤维化程度低,苗小不带蘖,由于温度高,密度大,一旦超秧龄,低节位叶片发黄死亡,秧苗瘦弱徒长,因而秧苗素质与常规育秧相比相对较差。
  2 二晚杂交稻机插秧大田的生育特点
  2.1 植伤较重,返青期长
  机插秧适宜的秧龄在20 d左右,此时的叶龄基本处在4.0~4.5叶,由于播种密度大,根系盘根错节,机插时根系拉伤较重,栽后秧苗抗逆性较常规人工插秧弱。因此,机插秧的返青缓苗期较长,活棵返青期较常规人工手插秧迟2~3 d,在栽后5~7 d基本无生长量。
  2.2 分蘖节多,分蘖期延长
  同一水稻品种在同等栽培条件下,主茎叶龄相对稳定,二晚机插秧的秧龄比常规人工手插秧叶龄少3.0~3.5叶,由于机插时根系拉伤较重,返青缓苗期比人工常规手插秧长1.0~1.5叶龄,机插秧的大田有效分蘖期相应延长了2个叶位,为5~7 d,因分蘖节位增多,分蘖期相应的延长[3-4]。
  2.3 分蘖起步缓,上升速度快
  二晚杂交稻机插秧单株秧苗少,行距有所扩大,分蘖起步缓慢,但苗峰上升速度快,高峰苗数量大,高峰苗期比人工常规手插秧推迟3~4 d。
  2.4 成穗数多,结实率较高
  二晚机插秧与人工手插秧相比,播期推迟,幼穗分化受到影响,抽穗期推迟1~2 d,但由于宽窄行栽培,通风透光条件好,养分积累多,故结实率、实粒数、千粒重均较高。从调查结果看,成穗数增加10.2万~13.65万穗/hm2,结实率提高1.2%~3.7%,每穗实粒数增加0.83~1.28粒,千粒重增加0.2~0.4 g,每穗总粒数减少1.52~1.98粒。
  3 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二晚杂交水稻机插秧苗前期营养生长基础不及常规秧苗,但中苗移栽具有发根快、爆发力强、基本苗多、低节位分蘖多、分蘖速度快、成穗较多、结实率较高的特点。因此,只要把握其生育特点,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完全可以实现机插二晚杂交稻的高产、稳产。
  3.1 选用良种培育适龄壮秧
  二晚杂交水稻机插育秧,应根据早稻的熟期及收获时间,以不影响二晚安全齐穗为原则。选择全生育期120 d左右的杂交高产组合。大田按27 kg/hm2备足稻种,软盘300~330块/hm2。播前5~7 d,秧田用尿素75 kg/hm2、钙镁磷375 kg/hm2、氯化钾75 kg/hm2均匀撒施耙糊,按湿润秧田起沟作畦,播前在畦面摆放秧盘,把秧田畦沟浮泥放入盘内沉实12~24 h待播。用5%烯效唑浸种10 g,对水5 kg,浸种4 kg,间隙浸种10~12 h,稻种露白即可摊晾播种。为确保播种均匀,要按盘称种,每盘播芽谷90~100 g,盘边用薄三合板拦,采用3次播法,即先播70%,再看密补稀播20%,最后播匀播10%,播后用新竹扫把轻轻压种,保证畦沟满水但不上床面。一叶一心期用15%多效唑1 500 g/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移栽前2~3 d,秧苗施尿素75 kg/hm2作送嫁肥,防好病虫,培育适合机插标准的二晚壮秧。
  3.2 平整大田,适期机插足苗
  稻草返田,施碳铵750 kg/hm2、钙镁磷肥600 kg/hm2(或45%三元素复合肥600 kg/hm2)作基肥,免耕扎草入泥耙糊趟平,根据大田土质沉浆12~24 h,上遮泥水,调整株距、机插深度,插24万~27万穴/hm2,2~3苗/穴,插完后灌浅水护苗,以防高温伤苗。插后人工补齐插秧机退出未插空白处和查漏插,超过5%的缺株,及时补栽。
  3.3 配方施肥,速效少量分次施
  根据二晚机插秧龄小、起步缓、中间旺、后期稳的生育特点,施肥总原则是“基肥足、前期促、中间控、后期补”,以保证二晚杂交稻的正常生长发育。栽后5~7 d,施尿素78 kg/hm2、混合氯化钾150 kg/hm2作促蘖肥,结合除草剂进行。栽后15 d左右,用尿素45 kg/hm2混合氯化钾90~120 kg/hm2作穗肥,9月15日左右,看苗情酌施尿素15 kg/hm2,混合氯化钾45 kg/hm2作粒肥,破开期根据苗情用尿素15 kg/hm2加磷酸二氢钾2 250 g/hm2,对水1 500 kg/hm2叶面喷雾。
  3.4 薄露灌溉,够苗晒田
  浅水移栽,返青前保持浅水层,返青后坚持“浅水勤灌,前水不见后水,自然落干,薄露结合”的原则,促根系和分蘖的生长。分蘖中后期,以轻晒、多次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一般达到计划苗数的80%~90%开始晒田,每次晒到田间不陷脚,田边开细裂时,灌1次跑马水。抽穗前20~25 d至抽穗是水稻对水分最敏感时期,应复水养胎,待自然落干后又复水,做到“三天有水一天干”,每次复水深度1~2 cm,抽穗杨花时应保持田间浅水层,以利抽穗授粉,防止空壳。乳熟期后应坚持干湿交替,薄露结合,以露为主,养根保叶,防早衰,收割前7 d断水。
  3.5 病虫危害,综合防治
  据观察,二晚杂交稻机插的病虫危害发生时间、病虫种类与常规人工手插秧相同。因此,按常规抓好秧田的蓟马、稻飞虱、大田的二化螟、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即可。
  4 参考文献
  [1] 沈桂明,单守伟.浅谈提高水稻机插秧质量的方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12):43-44.
  [2] 陆会茹.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建议[J].农机科技推广,2010(10):31.
  [3] 沈卫平,于庆华,方勤,等.单季晚稻机插秧硬地育秧技术操作规程 [J].上海农业科技,2011(1):33-35.
  [4] 黄重亮,雏香元.水稻机插生产与栽培技术特点研究[J].现代农业装备,2011(1):102-104.

推荐访问:插秧 栽培技术 杂交 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