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亲情诗句开头

1.引用古诗写“亲情”的开头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
“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倒颇能显现李太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注释

【1】春风:一本作“东风”。

【2】 《折柳》:即《折杨柳》,曲名。相传西汉张骞入西域得《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其中有《折杨柳》。梁鼓角横吹曲也有《折杨柳》。清商曲有《攀杨枝》、《月节折杨柳》、《小折杨柳》诸曲。

2.关于亲情的诗句 要有赏析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计划反对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得了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
“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表达了感谢母亲的思想感情.

乐府诗的体名

"乐府"一词,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乐府原来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掌管宴会、游行时所用的音乐,也负责民间诗歌合乐曲的采集。作为诗体名的“乐府”最早即指后者,后来也用以称魏晋到唐代可以配乐的诗歌和后人效仿的乐府古题的作品。

3.求关于亲情的好的开头结尾

当生命的第一声号角吹响,亲情就是那荡漾在母亲眼眶中的泪水,是那绽放在父亲脸的笑痕;
当生命之舟开始摆渡时,亲情就是那拨动着清水推动小船向前的双桨,是那守候在空中为小船指航的灯塔;
当生命之舟即将靠岸,亲情就是那静静的港湾,是那拥抱着你的那默默的流水。

在人生短暂而漫长的路途中,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追求,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身体为你阻挡着寒气袭人的风霜,更用她的爱心为你消除了成长中的烦恼,用她的智慧为你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迷惘;
母亲永远是你的灿烂阳光。

1.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
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
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2.简简单单,亲情只是一个由几根树枝搭起的小巢。

但我更小,可以一下子轻快地钻进去,里面有一碗水,凉凉的,甜甜的,滋润我干渴的灵魂;
里面有一袋鼓鼓的,香香的,填饱我无止尽的欲望;
里面有一张床,软软的,暖暖的,抚慰我莫名的忧伤;
里面还有一盆花,一幅画,一首诗,缀着些叮咛,嵌着些嘱托……这就是亲情,一个小小的巢,使我不断地长大。

3.亲情,是一把斜背着的吉它,越到情深处,越能拨动你的心弦;
亲情,是一挂藤萝,不管你身在何方,它总是紧紧牵着你的手;
亲情,是一串挂在颈间的钥匙,打开的是一扇扇忧郁的门窗。

亲情,就在眉眼顾盼间,浅浅的微笑里,就在我那一首抒情的小曲中。

4.亲情,是木兰替父的故事;
亲情,是孟母三迁的佳话;
亲情,是阿炳二泉映月的旋律。

5.亲情是雨,带走烦燥,留下轻凉;
亲情是风,吹走忧愁,留下愉快;
亲情是太阳,带走黑暗,留下光明。亲情是最伟大的,不管你快乐,沮丧,痛苦,彷徨,它永远轻轻地走在你的路上,悄悄地伴着你的一生。

6.没有“白头生死鸳鸯浦”的轰轰烈烈,却也使“夕阳无语为之动”;
没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却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血脉相连无绝期”的亘古永恒;
没有“身似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的长相守,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默默祝愿……飘落的雪花带不走凝固的记忆,穿越时空的凝重进入不会老去的岁月,蓓蕾般地默默等待,夕阳般地恋恋不舍,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深处折射出两个字.【Page】——“亲情。

7.亲情是树,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根,让它吸收营养永葆青春;
亲情是河,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支流,让它永不干涸澎湃向前;
亲情是火,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根木柴,让它永不熄灭温暖四方。

8.面对失败和挫折,亲情是一剂良药,填补你那失落的心,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勇气;
面对误解和仇恨,亲情是一杯凉水,浇灭你那心头的火,然后坦然面对,这是一种达观;
面对赞扬和奉承,亲情是一把锥子,刺破你那虚无的梦,然后不断进取,这是一种警示;
面对烦恼和忧愁,亲情是一阵轻风,吹去你那杂乱的思绪,然后平和释然这是一种境界。

9.亲情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
亲情似火,使平淡通过煅烧日显棱角;
亲情是诗,使乏味经过修饰达到一种意境。

亲情,生命永恒的动力。

10.亲情犹如一江剪不断的春水,流动的是游子心中永远的思念;
亲情犹如一丘数不尽的细沙,沉淀的是长年堆积的牵挂;
亲情犹如夜空中那颗北斗,指引的是那迷路的羔羊回家的方向。

11.亲情是什么?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
是明亮的双眸,指引我们前进;
是温柔的话语,呵护我们的心灵;
是严厉的责罚,督促我们改错。我们离不开亲情,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绳线;
我们依赖亲情,有如瓜豆的藤蔓缠绕着竹节或篱笆;
我们拥有亲情,有如寒冷的小麦盖上了洁白的雪被,温暖如春,幸福如蜜。

12.当生命的第一声号角吹响,亲情就是那荡漾在母亲眼眶中的泪水,是那绽放在父亲脸的笑痕;
当生命之舟开始摆渡时,亲情就是那拨动着清水推动小船向前的双桨,是那守候在空中为小船指航的灯塔;
当生命之舟即将靠岸,亲情就是那静静的港湾,是那拥抱着你的那默默的流水。

13.亲情就是父亲扬起的手掌,颤动的双唇和恨铁不成钢的怒容;
亲情就是母亲灼灼的泪水,柔情的呼唤,和温暖舒适的怀抱;
亲情就是子女肯定的目光,尊敬的语言,和一份小小的礼物。

亲情的船要靠在爱的港湾,亲情的楼要建在爱的基石;
亲情的泉要流在爱的大地,亲情的星要亮在爱的苍穹,亲情的花要开在爱的园圃。

14.亲情是长白山顶的积雪,简短却永恒;
亲情是底格里斯河的流水,轻柔却又悠长;
亲情是西西里岛的那轮落日,缠绵却又绚烂;
亲情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碑文,模糊却又隽永。

亲情,亲情!亲情……超越了时空,编织了人生最美丽的彩虹。

15.亲情,就像一滴春日里的甘露,总能在悲怆的岁月里,鲜活怀旧者那风干的记忆;
亲情就像一片夏日里的绿荫,总能在炎炎烈日中,撑起迷茫者的蓝天;
亲情,就像一缕秋日里的阳光,总能在萧瑟的风雨中,温暖失落者的心田;
亲情就像一场冬日里的白雪,总能在污浊。

4.关于亲情的诗句,段落和歌曲

1、《谁氏子》——唐代韩愈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译文:满头白发的老母亲掩门而啼,拉断了衣袖也留不住。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3、《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4、《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译文: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5、《七步诗》——两汉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5.有关于家人之间的亲情的好句好段开头

1

、亲情是六月里的一阵凉风把舒适和清凉吹进你的心灵;
亲情是严冬中的一件

毛衣,

把温暖和幸福送进你的美梦;

亲情是风雨中安全的港湾,

把快乐和安逸摇

进你的爱心;
亲情是黑暗中的一丝烛火,把光明和未来为你点亮!

2

、亲情是雨,带走烦燥,留下轻凉;
亲情是风,吹走忧愁,留下愉快;

情是太阳,带走黑暗,留下光明。

3

、亲情是什么?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
是明亮的双眸,指引我们

前进;
是温柔的话语,呵护我们的心灵;
是严厉的责罚,督促我们改错。我们离

不开亲情,

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绳线;

我们依赖亲情,

有如瓜豆的藤蔓

缠绕着竹节或篱笆;

我们拥有亲情,

有如寒冷的小麦盖上了洁白的雪被,

温暖如

春,幸福如蜜。

4

.

面对失败和挫折,

亲情是一剂良药,

填补你那失落的心,

然后重整旗鼓,

这是一种勇气;

面对误解和仇恨,

亲情是一杯凉水,

浇灭你那心头的火,

然后坦

然面对,

这是一种达观;

面对赞扬和奉承,

亲情是一把锥子,

刺破你那虚无的梦,

然后不断进取,

这是一种警示;

面对烦恼和忧愁,

亲情是一阵轻风,

吹去你那杂

乱的思绪,然后平和释然这是一种境界。

6.请列出关于亲情的诗词

1)综合:(南北朝)无名氏《木兰辞》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
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2)父子情:(唐)杜牧《归家》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3)母子情:(唐)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4)夫妻情:(唐)白居易《赠内》漠漠暗苔新雨地,微微凉露欲秋天。

莫对月明思往事,损君颜色减君年。(唐)刘兼《江楼望乡寄内》独上江楼望故乡,泪襟霜笛共凄凉。

云生陇首秋虽早,月在天心夜已长。魂梦只能随蛱蝶,烟波无计学鸳鸯。

蜀笺都有三千幅,总写离情寄孟光。5)兄弟情:(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

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

诗人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

写节日的诗,最忌落入俗套,这首诗高明就高明在避开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两个“异”字,似乎脱口而出,却别有滋味地渲染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从“每逢”二字来看,加倍的孤独感不是这个节日才有,以前的诸多节日已有过。正是孤独感久受压抑,于今尤甚的情形下,诗人把凝聚在内心深处的佳节思亲情结一吐为快。

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语极其精警,为人人心中所有,又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来也就引起广泛的共鸣。不过,前两句毕竟是直赋心源,尚须曲折变化,才能余味无穷。

于是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晋朝周处《风土记》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

因为这个节日风俗,是采摘茱萸(zhūyú朱娱)花枝插头,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龄有“茱萸插鬓花宜寿”,白居易有“舞鬟摆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之类的句子。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摘录此类诗句甚多。

关键在于此诗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了。6)兄妹情:(宋)王安石《示长安君》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长安君是作者的大妹,名文淑,嫁工部侍郎张奎为妻。

王安石于嘉佑五年(1060)使辽之前写此诗给她。“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这两句久为人们传颂,好处在于亲切自然,制造一个温暖亲昵的家庭气氛。

杯盘草草,说明并未特意准备丰盛的菜肴,仅仅是家常便饭;
灯火昏昏,说明光线暗谈,家境俭朴。这时兄妹两人边吃边谈,感情是多么融洽。

据王安石为妹妹所写的《墓表》说,她“衣不求华,食不厌蔬”,诗人这两句也是她生活的写照。7)叔侄情:(唐)司空曙《下第日书情寄。

推荐访问:诗句 描写 开头 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