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行|甘肃陇上行教育平台

   在距今六七千年之前,甘肃天水一带生活着一支部落,它就是被誉为“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部落。传说伏羲发明了结网、渔猎、养庖牺、设八卦,伏羲部落因此不断发展壮大。原有的蛇图腾也不断吸收了其他部落鹿、马、兔、鸡等元素,成为“龙”图案,伏羲成为中华民族之祖,龙也成为民族的象征,天水也成为龙的故乡。展开地图,不难发现天水的独特地理位置:“两山夹一水”,高高的黄土高原阻挡了来至北方的寒流,渭河之水从中穿越,谷地土肥水丰。秦始祖正是凭借这方沃土,不断经营,实现民族的统一,她孕育着华夏文化、龙文化以及秦文化。她又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隘,也是西北重要的经济重镇。七月的镇江骄阳似火,风雨交加,而此时的天水则是凉爽宜人,河水潺�,一派高原风光。

  一

   水,生命之源。在天水的大地湾史前遗址,我方知大地湾就是我们祖先生活的地方。他们利用背山依水,草木茂盛的环境不断发展,壮大。大地湾史前遗址的发现和挖掘,把人类的历史向前推到一万年乃至更长,在这里我们被先人的聪慧深深震撼,他们发明了存火、种植、养殖、砌房造屋、制陶、绘画、量器等等。带着对祖先的虔诚和崇拜,我来到伏羲庙拜谒,站在石刻的八卦磨盘前,我不禁为伏羲“一画开天”深深折服,那可是洪水猛兽的时代,脑海中仿佛浮现出伏羲静坐卦台山,在仰观天象,俯查地理,寻解人间万象之源,他从“河图”、“洛书”中体会到自然的真谛,以“―”为阳,以“--”为阴,组成八卦: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坎为水,艮为山、巽为风、离为火、兑为泽,以类万物之情,创设八卦。我不懂八卦,即便在解说员的讲解下,也是似懂非懂,这个给后世宗教、哲学、数学、天文、地理、农业以及计算机的运用带来了不可估量影响的八卦实在是博大精深,他是人类文明的发明和科学的进步。
   “大化首推羲皇启,万象同归一画开”,这是后人对祖先伏羲的推崇,是他把先民从野蛮引向文明。千年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前来拜谒,有沉雄壮丽的殿宇和高耸苍劲的古柏为此见证。

  二

   或许是延安窑洞走出了伟人的缘故,寻找窑洞是我们在甘肃天水采风的目的之一,总认为只要到西北山区就能看见窑洞,在当地两位的朋友的引领下,我们踏上了寻觅之旅。
   天水位于陇右,南北是山,中间是渭河,山大多数是黄土,塬上多种植果树、杂粮。我们从通向北山的小路上山,主要是想走近路。山路并不十分陡,当走到半山坡时,天空突然乌云滚滚,大风四起,坡上的碎石、黄土,被狂风刮得到处散落,再转身看山下的城市顿时被笼罩在沙尘里,远处高耸的大楼仿佛进入魔幻中,隐隐约约,犹如海市蜃楼。我们加快了上山的步伐,当走到半山腰时,风越刮越大,天越来越黑,说实话,我有点担心下不了山,但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眼看就要到达山顶,放弃真不甘心。透过前面的榆树林,我看到一个农户牵着牛匆匆赶路,像是回家,于是就对大家说:“快到了,我们顺着农户的方向走不会错。”
   葱郁的榆树林里,传来阵阵响声,这声音听起来,时而沉闷,时而清脆,我环视四周,黄土坡上、道路两旁洞穴森森,这沉闷的声音就是从这里发出。此情此景,仿佛就像进入了野猪林,着实让人心惊。已经没有回头路了,我从心里提醒自己。
   雨开始下了,我们像离弦的箭似的冲向村庄,刚到村头,雨越下越大,于是我们只好站在村头一户居民的土围墙下――门已经上锁,无法进门避雨,好在头顶上有浓密的核桃树叶为我们遮挡。瞬间,原本干燥的黄土路,就被大雨淋透。这是我在北方旅行中从未见过的大雨,看着雨水从上坡冲刷下来,高低落差产生激流,简直就是微型的壶口瀑布,心里说不出的快乐。同行的朋友担心雨停不下来,而我心里坦然并告诉他们雨不会下得太久,这是西北,毕竟不是雨季。
   半小时后,雨停了,天空分外湛蓝,空气十分清新,我们在杨家山村里停留了近一小时,看到的窑洞不过是村民用来堆放烧炕干柴的。下山时,我们遇见了多年未见的彩虹,这多少弥补了我们没有见到窑洞的遗憾。

  三

   俗话说“不到黄河心不死”,而我们是不见窑洞心不死。同行的高建新为此改了归途的机票,执意要和我去找窑洞。在地方的士王师傅的带领下,我们再次驱车二十公里来到天水市郊区甘泉镇吴河村阳湾庄,这里是王师傅的老家。
  到了阳湾庄,在王师傅的指引下我们来到村庄的中段,看到一排窑洞,但走近一看,每个窑洞从里到外都是用红砖砌成,拱形门,宽2米多,门高2.5米左右,有门框,洞深达5米,洞体石灰粉刷,里面摆设一炕、一组木质沙发,一个木箱,十分宽敞,洞顶用泥土覆盖,上面长满了杂草,它不是我们想象中直接在黄土崖中掏的窑洞。见此情形,我们有点纳闷,这样的窑洞成本应该很高,当时的村民怎么有能力砌呢?王师傅看出我们的心思,对我们说,这是五十年代部队在此驻扎时留下的,大约有十多个这样的窑洞。现在要建这样的窑洞,不亚于建旁边的平房,他一边说着,一边指着院中的三间平房。这时我们才明白。
  接着王师傅带我们来到他家附近的一处窑洞,只见高高的黄土崖下嵌入6处窑洞,其中有4个窑洞的洞口用红砖砌成拱形,其他两个就很简陋,除了门是木质的,其余都是土砌的。由于门都已经上锁,我们没有办法到里面看看,但从外观看和王师傅的介绍,这里也很少有人住了。我们很高兴,终于有了收获,能在这里拍到土窑洞,但更高兴的是这里的村民已经摆脱了贫穷的困境,大多数村民都住在砖木结构的平房里,这和我们起初的想象有着很大差别。像王师傅这样早早出来打工经营的人,现在生活更加富裕了,住在两层楼的房子里,唯一遗憾的是他们家至少有两三个孩子,否则生活会更幸福。

  四

   “无辣不成菜(席)”,这是在天水饮食中最大的感受。自从踏上天水土地吃第一顿餐时,我们没有吃上一顿不辣的餐。早餐:兰州牛肉拉面――辣子面。中餐晚餐:辣椒炒鸡蛋,辣椒炒土豆,辣椒炒洋葱,辣椒炒羊肉……小吃:烤羊肉,荞面做的呱呱、土豆粉做的然然、荞麦做的捞捞、小麦做的面皮,还有野菜做的浆水(小吃,有点酸)等等。当然那里也有永和豆浆、麦当劳,但入乡随俗,我们在天水的几天里,几乎顿顿坚持吃辣,就连吃白面馒头,我也夹点辣椒,不然还吃不下呢。我们在杨家山村避雨时,看见一农妇用石臼舂辣椒粉,篾萝里盛着足有3斤多辣椒粉,我问她能够吃上几个月,没有想到回答是只够吃两个月,可见他们吃辣的程度有多大。
  天水有句俗语:“吃羊肉不吃蒜,营养损失一大半。”天水不仅产辣椒、花椒,而且还产大蒜。这里的大蒜头,个大,肉脆,比南方蒜头辣,吃面条、羊肉时拿在手里嚼。起初,我东施效颦,辣得直流泪,后来,我就拌在面里吃,大口吃羊肉,也就无所畏惧了。
  在镇江吃酸菜鱼片,里面常常放置花椒,到了天水,平生第一次看见花椒是生长在树上。山坡上、路两旁,不时看见一丛丛、一株株红星点缀的花椒树。怀着好奇之心,我摘了一颗最红的花椒放入嘴里嚼,刚嚼了两下,赶紧吐出,麻辣之味顿时从舌尖散开,从山上一直到山下才消失。

  五

   天水位于渭河谷地,注定这里土地肥沃,由于日照长,这里产的鲜果品质好。一路看到的是层层梯田,上面种植着苹果、杏、李、葡萄,还有杂粮。在村头、路两旁,常常见到高大浓密的核桃树、柿子树。在街头巷口,卖干果、鲜果的摊子处处可见。虽然我们没有赶上苹果成熟的季节,像红富士这样的优质水果没能吃上,但也吃到了鲜红的李子、金黄的杏子、白里透红的桃子和青脆的苹果。
  天水人生长在黄土地,注定着有西北人的淳朴。一碗辣子面、一席火炕,简朴的生活照样过得舒适;一串烤羊肉,一颗大蒜头、一瓶啤酒,日子照样过得酣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天水人待客的豪情。在天水的几天里,我们碰见的无论是司机,还是初见的友人,他们都是那么的热情和好客。令我们感动的是带我们冒雨上山的天水朋友,放弃休息日,和素不相识、远道而来,或许今后都难得再见的我们在一起。傍晚还请客陪我们在一个马路夜市摊点吃炒羊肉、烤羊肉串,喝啤酒。还是一位的士朋友说得好,大家都是伏羲后代,原本都是一家人。
  这次陇上行,来到龙的故乡,时间虽短,却令人回味无穷:千山万壑的黄土地,简约的居住环境,淳朴善良的西北人,深厚的龙文化,还有具有地域特色的小吃,这些怎能让人忘怀!

推荐访问: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