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菜一汤”的“自述”]四菜一汤

   30年前的1982年,我曾写过《“四菜一汤”的“自述”》的杂文,发表在当时的《淮安报》上,1993年6月收入了我的杂文集《反思有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最近,我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学习中,重温党的历史和党的传统,偶尔翻阅了《反思有益》,见到了《“四菜一汤”的“自述”》,感到虽是30年前的事,30年前的文字,还真有点耐人寻味,抄录于下,供茶余饭后笑读:
   因为我是第一次向社会“自述”,加之我又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为了便于评说我的是非功过,我得从头说起。
   我在五十年代的增产节约运动中走上社会,取名叫“四菜一汤”,“家庭出身”――优良传统;“本人成份”――勤俭节约;“主要社会关系”――廉洁从政、勤俭办一切事业,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三十多年来,我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尽职尽责,接待了来自东南西北中党政军民学的同志们、朋友们。
   别看我“出身寒门”,�不惊人,承蒙各级领导的关心培养,使我锻练了一身正气。不过,三十多年的交往中,对我是时褒时贬,使得我几起几落,时而誉我是“勤俭节约作风的体现”,时而又讥我“太寒酸”,不成体统。因此,在迎来送往的餐桌上,我又成了“能上能下”的典型,每当刹住吃喝风时,捧出了我,使我登上了大雅之堂,风头一过便抛弃了我,将我打下“冷宫”,赶进“寒舍”。
   三十多个春秋里,有许许多多的领导在我身上几乎是绞尽脑汁,做了很多“文章”,难怪有人望我兴叹:“四菜一汤”啊题目不大“文章”难做。多少年来,在我身上做出的形形色色的“文章”,谁来评改?
   不管人们怎样在我身上做“文章”,我三十多年来的“坎坷经历”和饱受的“世态炎凉”,我要写进我的“自述”:
   (一)有时我被弃之一旁。特别是讲排场、比阔气的奢侈之风袭来时,宴请规格不断升级,我便成了“过时货”,说我不合“新潮流”,于是奢者鄙我,俭者赞我。
   (二)有时我被改变模样。只保留我“四菜一汤”的外形,而在“内容”上巧列名堂。此时此刻,菜,已经不是普普通通的菜,而是海味山珍;汤,也不是普普通通的汤,而是连神仙都会羡慕的“富贵汤”。有的甚至把我变成“托拉斯”,一盘之中塞进好几样,“四菜一汤”成了八冷、八热、八烤、八烧三十二道菜肴的缩影。
   (三)有时我被弄虚作假损害了声望。诸如“四菜一汤”,吃完再装;“四菜一汤”,碗改盆装;更有甚者,拉着冷盘为我捧场,说什么“冷盘不算菜”、“喧宾夺主”,打着我的名义,美其名曰:这是新形势下的“四菜一汤”。
   (四)有时我被当作“革命对象”。真是欲加其罪,何患无辞,说什么:“四菜一汤”,生意跑光;“四菜一汤”,得罪四方;“四菜一汤”,影响改革开放。如此等等,都成了我的“罪状”,还说什么“现在酒宴上‘猪八戒’不上桌了,‘四菜一汤’也该‘免职退休’了”。
   既然是我的“自述”,当然也应该很好地“自我鉴定”、“自我反思”。三十多年来,“四菜一汤”已成为老少皆知,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清茶一杯”的美好愿望未能代替我,一些地方的大吃大喝之风看来将要取代我,兜了三十多年的圈子,“四菜一汤”在许多地方只不过是由口号变成了口头禅。
   是我不称职,还是未尽职?我应当有自知之明,我并不希望各级领导把“四菜一汤”作为一切迎来送往的一种僵化的“模式”,我也不希望把“四菜一汤”当作一种被扭曲的“标准”,我真诚地期望用勤俭节约的美德和严格的纪律制度来规范一切必要的招待应酬。君不见,大吃大喝这个“后起之秀”,从机关到企业,从城市到乡村都留下了“实绩”,大吃大喝之所以被一些领导者所青睐,是因为它的身上贴有“经济活动”、“业务交往”、“横向联系”、“工作关系”等多种多样的“护身符”,其实,大吃大喝的真名实姓叫“公款吃喝”。
   说起来,人们并不完全知道,“四菜一汤”只是我的别名,我的本名叫“勤俭节约”,凡是具有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优良传统的同志都熟知我的本名。我呼吁,“四菜一汤”这个被做了三十多年的“文章”,不要再在形式上去苦思冥想,应当在戒奢从俭上来做一做“文章”,我更希望一切崇尚廉洁和勤俭的领导者,再做“四菜一汤”的“文章”时,要从艰苦奋斗着眼,破题要从勤俭节约落笔,在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中,治一治大吃大喝,挥霍公款这个不正之风。我深知,我在一些“美食家”和“阔少爷”的眼里,是被看成“低能的”、“不合时宜的”,因为,他们不懂得创业的艰难,不体恤国家财力的单薄。
   通过这次“自述”,我不是不安心工作,我也不好高骛远,我志愿到为政清廉的领导者所在的地方和单位去应选受聘,这样在廉政建设中我还能够尽勤俭建国之责,取信于民。
   我的“自述”,当否,敬请批评指正。

推荐访问:自述 四菜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