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徒劳的吗?]人生的意义叫徒劳

  村上春树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小说,长篇中只有《挪威的森林》,短篇集中只有《旋转木马鏖战记》。这部短篇集是在《挪威的森林》(1987)之前的1985年出版的,作为手法可以说是《挪威的森林》的前奏。村上春树后来自己也承认如果没有这次实践,恐怕永远不可能写出《挪威的森林》那部现实主义长篇。
  在村上春树从《去中国的小船》(1983)到《东京奇谭集》(2006)一共9部短篇集中,我最中意的就是这部。一是觉得书名有趣,居然把独自兜圈子的旋转木马同短兵相接的鏖战扯在了一起,从而沁出带有幽默意味的悲哀或带有悲哀意味的幽默;二是对它表达的主题多少产生了共鸣,让我倏然想起人生途中某个场景及其氛围。
  那么,其主题是什么呢?我想是关于徒劳的――人生是徒劳的吗?村上春树很熟悉希腊神话。希腊神话中有个后来成为西方文学典故的“西西弗斯的石头”的故事。暴君西西弗斯因为生前作恶多端,死后堕入地狱服苦役:将一块巨石从平地推上高高的山顶。而每次快要推到顶时,石头必定由于自身的重量而陡然滚下山去。于是他重新推石上山,如此周而复始,累得腰酸腿痛汗流不止,纯属徒劳。明知徒劳,却又不能停止这种荒谬的劳作。这个神话在村上春树笔下演变成了旋转木马。虽然骑旋转木马比推石上山轻松有趣得多,但在徒劳这点上并无不同:“无非以同一速度在同一地方兜圈子而已。哪里也到达不了,既下不来又换不成。谁也超不过谁,谁也不被谁超过。然而我们又在这旋转木马上针对假设的敌手进行着你死我活的鏖战。”
  村上甚至用他本人从事的创作活动进一步强调徒劳,说写文章这一自我表现形式任何地方都到不了,“如果觉得似乎到了什么地方,那无非错觉而已。人是禁不住要写才写的。写本身没有效用,也没有附属于它的希望”。哪里也到达不了却偏要到达哪里,哪里也去不了却又非去哪里不可,于是反复推石上山,于是在木马上反复旋转并且鏖战不止!不过,村上这样表达并不等于其所有作品统统都在不厌其烦地诉说徒劳。小说文本要复杂得多,总的说来,这8篇小说所传达的并非是对“徒劳”的无条件肯定。
  在《背带短裤》一篇中,“母亲”独自在德国旅行期间突然决定离婚。因为到了德国之后,她的自我才开始觉醒:“一个人旅行是何等美妙啊……所有的风景都那么新鲜,所有的人都那么亲切,并且这一个个体验都在唤醒她体内蛰伏而从未启用的种种感情。”但仅仅这些并不足以促使她做出离婚这一根本性决定,正如小说结尾所言,“事情的关键在于短裤”。为什么说关键在于短裤呢?因为“母亲”在那个德国男子穿上背带短裤后被店员拉来按去以调整短裤尺寸的过程中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正因如此,“母亲”才在凝视时间里感到过去一种模模糊糊的情感渐渐变得清晰,知道自己。从心眼里冒水泡一般涌起一股对父亲忍无可忍的厌恶”。于是“母亲”下定决心同“父亲”离婚――30分钟即跨越了徒劳人生与非徒劳人生的障碍。
  人生终归是徒劳的,至少有的部分是徒劳的,一如骑在旋转木马上的鏖战,认识到这点有助于我们保持豁达的态度;同时也有不是徒劳的部分,即人生又不是全是徒劳的,我们仍然可以从旋转木马上下来而脚踏实地展开鏖战――不知这是不是村上给予的回答。
  
  《麓转木马鏖战记》
  [旧]村上春树著林少华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8
  定价:16.00元
  村上春树对人生定义是鏖战时好一场你死我活,回头看只不过兜到原地,好似“旋转大马”。基于这样的人生态度,村上给这部短篇小说集取名为《旋转木马鏖战记》。该书包括8篇小说,大多取材于真实故事,内容有写夫妻为一件小事而离婚、有写人生走到中途的彷徨,有写骄傲的小姐内心的爱情萌动,各不相同,但都像书名一样,表达了人生不过是在兜圈子的宿命式的悲哀。

推荐访问:徒劳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