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地区【河西地区历史建制的发展变迁】

  一、河西地区的早期民族活动   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条狭长的地带,沟通了我国东西部之间的联系,这就是著名的有着丰富地理地貌和多元民族文化的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河西走廊早在距今10万年左右就有古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在河西各地留下了数量众多的遗迹遗物,创造了璀璨的河西史前文化。
  二、汉置河西四郡,是河西地区建立的正式行政体系
  公元前133年,由于匈奴的兴起,汉武帝就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率部从陇西出发向河西进攻。据《汉书·霍去病传》记载“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转战六日,过焉脂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金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王祭天金人,师率减什七,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户。霍去病的这次对匈奴的进攻,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一战役是匈奴退出河西的关键。《史记·匈奴列传》云:“匈奴失焉支、祁连二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次战役的胜利使匈奴退出了河西,河西走廊也正式归入西汉王朝的版图。
  西汉王朝收回河西地区后,在河西地区推行一些列政治、经济措施,其中郡县的设置就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参照有关的史料仅以《汉书·武帝书》为依据,其中记载说:公元前121年,浑邪王降,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公元前111年,分置敦煌郡、张掖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河西四郡。汉置河西四郡,实现了汉武帝“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张掖)和显示汉朝“武功神威”(武威)的战略构想,并就此奠定了河西地区城镇分布的格局。自汉以来,河西四郡的行政区域大致保持汉代格局并一直延续至今,210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
  三、汉代之后的河西历史沿革
  (一)五代十六国时期。汉代之后是我国历史上群雄纷争的十六国时期。鲜卑、匈奴、氐、羯、羌等少数民族趁机起兵,结束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局面,先后建立了一成(汉)、一夏、二赵、三秦、四燕、五凉等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前后延续达140余年。其中的“五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河西地区先后建立的五个以“凉”为名的国家。
  (二)北朝时期。公元439年,北魏出兵河西,灭掉北凉,结束了中国北方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这说明南北朝政府都对河西区域视为其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河西归属北魏,正是汉魏晋以来黄河流域各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所具有的共性历史必然。河西的发展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隋代时期。公元581年,隋王朝建立以后,就对吐谷浑和突厥制定了“离强合弱,远交近攻”的策略,军事进攻和怀柔政策双管齐下,终于击败了两大部族,西北边疆从此稳定。隋王朝加强了对河西地区的统治,设武威(治姑藏,领四县)、张掖(治张掖,领三县)、敦煌(治敦煌,领三县)。
  (四)唐代时期。河西地区在历史上是中原王朝的必争之地,面对严峻的局势,初立的唐朝必须要削平割据,一统天下,巩固政权。此时的河陇地区正被薛举、李轨所割据,且军事实力咄咄逼人。公元618年八月,高祖命秦王李世民为元帅讨伐河西地区。此时李轨盘踞河西,由于李轨生活奢侈,不辨忠奸,所以上下离怨,国力日衰。公元619年五月李轨战败。高祖命李世民为左武侯大将军、使持节凉、甘等九州诸军事、凉州总管。这九州是:凉(今武威)、甘(今张掖)、瓜(今敦煌)、鄯(今青海乐都)、肃(今酒泉)、会(今靖远)、兰(今兰州)、河(今临夏)、廓(今青海隆化)。
  (五)西夏及宋元时期。1.西夏对河西的统治。安史之乱后,西部的党项族日益发展壮大,从1028年至1037年间,先后攻占了瓜、沙、甘、肃、凉州等地,于1038年建立起西夏。西夏统一河西后,在河西地区设置行政机构,实行州县两级制。在河西设置凉、甘、肃、瓜、沙五州。此外,西夏为了加强对河西的军事控制,在河西设置监军司。西夏对河西地区政治、军事统治的强化,有效地改变了安史之乱以来河西地区及西北战乱不断、政权林立的状况。2.元代时期对河西的统治。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带领大军从北部攻入西夏境内。蒙古军在进入河西地区后,连续攻占黑水国、肃州、甘州、西凉府等河西的军事重镇,并与1227年3月攻占沙州。至此,河西地区全部被蒙古占领。河西地区属于甘肃行省管辖,甘肃行省建立于公元1281年,目的是控制河西诸郡。
  (六)明清时期。1.明朝时期对河西地区统治。1368年元朝灭亡,在明朝人的眼中河西地区防务是很重要的,为了加强河西的防务,明王朝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修筑长城,设置赤金蒙古、沙洲、安定、阿端、曲先、罕东、哈密等“关西七卫”,以屏蔽西陲 。河西之地均按卫所建制,属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管辖。2.清朝时期对河西地区统治。清王朝建立后在今河西地区设立凉州、甘州二府,肃州、安息二直隶州,以及若干县、厅,遣官驻军进行统治。清朝入关以后,推行了十分野蛮、落后和残酷的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使清朝的统治遭到各族人民的抵抗。正是在人民的反抗斗争中,清王朝不得不将其民族政策改变为镇压与怀柔相结合,康、雍、乾时期,清政府用防范与扶助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放宽民族政策,从而有效地稳住了它在河西的统治地位。

推荐访问:河西 建制 变迁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