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地区保护地黄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黄瓜灰霉病的防治

  摘要 介绍黄瓜灰霉病的发生症状、发生规律,分析冀北地区保护地黄瓜灰霉病偏重发生的原因,总结出了以农业防治、生态防治及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黄瓜灰霉病;发生规律;重发原因;防治技术;冀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6.4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147-01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冀北地区保护地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截至2012年,种植面积达到6 000 hm2,而在冀北地区设施蔬菜生产中,黄瓜是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品种,黄瓜产量高,经济效益大,如果病虫害防治效果好,黄瓜产量达到150 t/hm2,收入在45万元/hm2左右。但黄瓜灰霉病逐渐成为冀北地区保护地黄瓜栽培的主要病害,发生日趋严重,造成大量烂瓜,发病严重的温室大棚,一般可减产2~3成,甚至提前拉秧,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质量。对黄瓜灰霉病的有效防治,是保障温室黄瓜高产高效的关键措施。
  1 发生症状
  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黄瓜的花、瓜条、叶、茎。初始在花蒂产生水渍状病斑,逐渐长出灰褐色霉层,引起花器变软、萎缩和腐烂,并逐步向幼瓜扩展;瓜条染病部位先发黄,后期产生白霉并逐渐变为淡灰色,导致病瓜生长停止、变软、腐烂和萎缩,最后腐烂脱落;叶片染病,一般由落在叶面的病花引起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变为不规则形的淡褐色病斑,边缘明显,有时病斑长出少量灰褐色霉层,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形成直径15~20 mm的大型病斑;茎蔓染病后,茎部腐烂,瓜蔓折断,引起烂秧[1]。
  2 发生规律
  2.1 病原
  病原菌称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属半知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数根丛生,直立,褐色,有隔膜,其顶端具有1~2次分枝,分枝顶端密生小柄,其上生大量分生孢子,如同葡萄穗。分生孢子呈圆形至椭圆形,单胞,无色。菌丝体聚集形成菌核。菌核较小,片状,黑色,固着于基物上[1]。
  2.2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分生孢子可在病残体上存活4~5个月[2]。越冬分生孢子和菌丝体、菌核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源,病菌由残花部侵入引起田间最初发病。发病后,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稍有风就易传播,甚至农事操作或植株间走动都可人为传播。病菌喜欢低温、高湿、弱光条件。18~23 ℃、相对湿度90%、弱光是发病适宜条件。气温大于30 ℃、低于4 ℃,相对湿度低于90%停止侵染,苗期、花期易感病,分生孢子在适温和有水滴条件下,萌发出芽管从寄主伤口、衰老、枯死的组织侵入,萎蔫的花瓣较老的叶片最易感病[1]。
  3 偏重发生的原因
  3.1 菌源充足
  冀北地区温室连年种植黄瓜,灰霉病发生逐年偏重,病菌可以安全越冬、越夏,温室内菌源连年积累,造成大量菌源,遇到适宜的条件,势必导致黄瓜灰霉病偏重发生。另外,田间灰霉病发生后,不及时清理发病组织,也造成菌源充足。
  3.2 适宜的环境
  冀北温室黄瓜灰霉病始发期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此时温室内的温度白天一般在20~28 ℃(超过28 ℃菜农开始放风),夜温在10~18 ℃,昼夜温差大,此时阴雪天较多,黄瓜正值采收期,灌水过多,造成温室内湿度大,所以室内环境正适合病菌侵染。
  3.3 栽培管理粗放
  为追求经济效益,菜农栽植过密,造成通风透光不良,肥料不足,地面潮湿,还常在温室内套种油菜、芹菜使黄瓜生长受抑制,导致植株长势弱,田间发病重。
  3.4 品种老化
  在冀北的温室种植黄瓜品种一般连续使用3~5年,一些老品种对黄瓜灰霉病的抗病性逐渐减弱,导致灰霉病连年偏重发生。
  4 防治技术
  4.1 农业防治
  4.1.1 选用抗病品种。通过试验,在冀北地区保护地栽培中表现较好、抗灰霉病的黄瓜品种有津优36、津优38、博为2、博为5、驰誉A3、驰誉A5等。
  4.1.2 清除病残体。收获后期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土壤深翻20 cm以上,将土表遗留的病残体翻入底层,喷施消毒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棚内初侵染源。苗期、瓜膨大前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带出大棚、温室外深埋,减少再侵染的病源。
  4.1.3 加强栽培管理。适当稀植,配方施肥,促使植株健壮。采用滴灌技术,浇水适量,忌在阴天浇水。加强通风换气,防止湿度过高;注意保温,及时清理棚膜灰尘,增加透光度,防止寒流侵袭。在花蕾期喷施壮瓜蒂灵,增粗果蒂,促进果实发育,提高黄瓜品质。
  4.2 生态防治
  4.2.1 实行变温管理。在灰霉病始发期白天晚揭草帘保温,日出后揭帘不放风,使温室内温度迅速升至23 ℃以上,白天
  温度控制在28 ℃以上,下午、晚上盖草帘保温,尽量使夜晚温度在18 ℃以下[2]。
  4.2.2 降低室内湿度。采用膜下暗灌或滴灌,使室内湿度在70%以下。
  4.2.3 增加光照。经常保持薄膜屋面的清洁。黄瓜开花后在温室中后部,即栽培畦北侧或后墙2 m高处垂直张挂外层覆有塑料薄膜的镀铝聚酯反光幕,以增加光照强度,并提高地温[2]。
  4.3 化学防治
  4.3.1 烟雾法。选择20%腐霉利烟剂、45%百菌清烟剂每次用药3 750 g/hm2,熏3~4 h。一般可傍晚熏烟,次日早晨打开门窗以通风换气[3]。
  4.3.2 粉尘法。于傍晚喷撒20%异菌脲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次用药4 500 g/hm2,隔7~10 d喷1次。
  4.3.3 叶面喷药。在发病初期可选择40%嘧菌胺悬浮剂2 000倍液、2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叶面喷施,每隔7~10 d喷药1次,连喷2~3次,上述杀菌剂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发病后用药,应适当加大药量。为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药效,提倡将几种药剂轮换交替或复配使用[4]。
  5 参考文献
  [1] 吕佩珂,李明远,吴钜文,等.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
  [2] 张夕林,唐汉林,曹东华.大棚蔬菜灰霉病发生的严重原因分析与治理对策[C]//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第十九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器械交易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谢谦.40%嘧霉胺悬浮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J].甘肃农业科技,2006(5):26-27.
  [4] 王秀锦.浅谈黄瓜灰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2011(11):33.

推荐访问:黄瓜 防治 生与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