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生态环境_织金县生态产业环境建设机制探讨

  摘要 “十二五”以来,织金县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小流域治理等为重点,大力调整林草和林种结构,在建设生态文明、保护和改善环境上取得明显成效。总结织金县生态产业环境建设机制,以促进发展当地的生态产业。
  关键词 生态建设;机制;工业园;循环经济;贵州织金
  中图分类号 X1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245-021 探索生产产业发展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机制
  一是培育核桃、女桢、柏木等经果林苗木逾1 000万株,经济价值超过300万元。二是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在三塘、鸡场、白泥3个乡(镇)建成36个核桃产业示范村,在三塘镇、鸡场乡开展了核桃选优工作,初选出886株优良母树,为今后全县的核桃种育苗工作和打造三塘核桃品牌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在牛场、上坪寨等乡(镇)林下种植优质牧草186.67 hm2,集中修建圈舍逾3 000 m2,有效解决了畜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逐步改变农户过去散养的习惯。
  2 扎实开展林权配套改革试点机制
  成立县林政资源管理服务中心,落实编制17人,为推进林权配套改革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在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的基础上,重新校对了林权权利人的申请和协议,更正林权主体改革颁证错误36条;宣传并落实国家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认真开展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1]。在实兴乡新场村成立“腾龙建设工程有限人司”林业专业合作社利用林权担保抵押贷款70万元发展林下种养殖业;在熊家场乡糯冲村成立“常鹤特种养殖场”林业专业合作社,办理了森林保险,利用林权担保抵押贷款200万元发展林下驯养野猪,为探索建立畜、禽、沼、果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办理马场乡小河村“后麻窝林场”林地流转,并将其建设成林业生态发展观光园;积极争取申报桂花公园项目,进一步推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3 探索建立生态环境建设多元化投入新机制
  积极探索林业生态建设由国家投入为主转为企业为主的新途径,调整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建设生态建设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积极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财税和信贷政策,放宽信贷条件,筹集建设资金[2]。逐步建立由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林业经营模式和节能减排投入机制。2011年,由茶店乡政府引导,贵州峻菪林业生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在该乡投资种植666.67 hm2金银花,同时该公司整合2011年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工程部分中央专项资金在化起镇、龙场镇种植金银花242.47 hm2;由贵州乌江源茶叶有限公司投资在熊家场乡建成了有机茶叶基地133.33 hm2。
  4 建立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补偿新机制
  根据“排污者付费,治污者受益”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设和完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与生态补偿机制。做好征占用林地的审核上报工作,建立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制度,开展好国家重点公益林资金兑现补偿工作。建立工矿区生产环境恢复与建设保证金制度,做到生态恢复与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投入使用[3]。一是依法输铁路、高带公路等大项目征占用林地16.26 hm2,收取植被恢复费逾667万元,为该县开展异地植被恢复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落实2011年县级、地级异地植被恢复费322.62万元,为规划异地植被恢复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规划异地植被恢复造林面积402.47 hm2,其中五园新村建设造林272.81 hm2,道路绿化78.53 hm2,经济林53.52 hm2;2010年完成0.76万hm2生态公益林内业资料整理,并利用一折通兑现公益林生态补偿资金110.95万元,2011年省林业厅下拨织金县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资金1 097.56万元,目前正在开展兑现资金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完成茶店乡坡耕地整治4.17 km2的初步作业设计上报工作,作业设计已经由地区发改委批复。目前,水利局已开工实施。三是完善企业和社会参与节能减排机制,目前已有天桥水泥厂等15家企业积极参加生态环境建设的节能减排工作。
  5 “生态食品工业园”建设模式
  “熊家场生态食品工业园”位于织金县熊家场,平均海拔1 350 m,年平均气温14.1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生态条件良好。该生态食品工业园由贵州兴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瀚宇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出资,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和教育部物联网技术,将建设土地改良的生态饲料基地133.33 hm2,年养殖有机黄毛猪2万头、年生产有机腊肉500 t、鲜肉1 000 t。
  熊家场“生态食品工业园”以生态扶贫为发展目标,为区域居民、企业谋取效益, 是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建立的产学研基地,也是中国第一家采用物联网管理系统的生态、绿色生产基地[4]。工业园采用先进的物联网管理系统,生产过程中应用了多项信息传感设备,如全球定位系统、视频识别、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等。为实现信息交换和通信,将养殖的生猪于生产后的产品与互联网相连接,通过对产品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打造国家物联网有机食品标准和安全朔源体系。
  6 循环经济型煤电化磷一体化生态模式
  织金县循环经济型煤电化磷一体化生态工业基地是贵州省工业发展规划中13个重化工基地之一,其重点发展的项目包括估算总投资100亿~500亿元的煤化工工程、估算总投资48亿元的磷化工工程、被省政府列为省第三批西电东送项目的织金火电厂以及已列为省能源专项规划的戴家田煤井、三甲井田、文家坝井田、官寨井田等大型煤井。有关部门对《织金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对工业园区、生活区、厂区建设做了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等创造条件。目前,大部分项目已通过国家、省、地审查,并选定该县绮陌乡为煤化工基地厂址、八步镇为电厂及磷化工厂址。
  织金县的生态产业环境建设效益显著,得益于综合机构健全、工作组织有力、开展力度深入,也为新一轮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织金县要进一步发展区域生态产业,统筹规划、超前安排,在各试点的绿化等配套设施选择上,要尽量突出乡土气息,体现区域特色,坚决不搞“城市化”;坚持黔西北民居风格,注重建筑色彩搭配,严格按图集施工[5]。地方党委、政府还应创新机制,鼓励多元化、多渠道投资,引导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基于县域内的资源优势,挖掘、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将发展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促进生态又好又快发展[6]。
  7 参考文献
  [1] 范厚明.黔西北山区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目标[J].华北农学报,2005,20(F12):177-180.
  [2] 徐东瑞,马礼.坝上生态农业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3,18(2):114-117.
  [3] 陆家芬,曾辉.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补偿机制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25):12253-12256.
  [4] 王贵山,邹荣然.我国首家生态食品工业园开建[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11-13(A3).
  [5] 崔奇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产业化管理浅析——以内蒙古太仆寺旗为例[J].华北农学报,2005,20(F12):181-185.
  [6] 王荣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做好乡村旅游[N].毕节日报,2009-11-25(1).

推荐访问:织金县 探讨 机制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