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三维目标模板 高中历史课情感目标巧妙达成点滴体会

  历史教育的目标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实现。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怎样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呢?课程目标针对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从三个维度提出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如下探讨,与各位同行切磋交流。
  一、对个人而言
  1.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主义情怀
  高中历史教材中有许多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活教材,我们可以正面引导学生。《论语》里曾说,孔子家的马厩发生了火灾,孔子退朝回来后问的是“伤人乎”,而没有先问马怎么样。历来人们认为,孔子“不问马”的行为说明了孔子“重人、爱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代表了“以人为本”的儒学精神;然而我们今天却屡屡出现飞车撞人,问车不问人或逃逸等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往往习惯于用“物质”来衡量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其实生命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和物质来计量的,因为人类的一切都源于生命的存在。
  2.培养学生善良、诚实、直率、负责任等做人的品格
  这方面的事例相当多,教师可结合教材多挖掘。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甘愿流血牺牲,献身变法;孙中山先生孜孜探索、百折不挠,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让学生体会这种豪放的英雄主义的壮美;另外,书法、绘画、音乐等作品,都会给人想象和审美的感动,都有丰富的历史美学价值。在我们教学活动中涉及的历史人物、事件中往往蕴涵着丰富多彩的审美因素,把历史人物、事件简单地归结为好人好事或坏人坏事,这对高中生恐怕不适用,效果不大。如近代史上的曾国藩,他一方面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具有地主阶级的残忍性,另一方面,他也体现中国士大夫的传统美德,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一方面勾结洋人,“借师助剿”,丧权辱国,另一方面,他又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是中国近代工业之父。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必要的相关资料,使分析实事求是,评价恰如其分,这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
  二、对国家和民族而言
  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这一目标是在对个人人格、人性、人文、意志、态度教育的基础上的继续提升。
  1.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自大教育
  中国古代史教学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们介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优越性,丝织、瓷器、冶金、四大发明等中国古代辉煌文明成就的同时也要介绍它们的局限性,从而对我国古代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科学的、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2.爱国主义教育还应该是理性的爱国主义
  例如,在新人民版必修1第二专题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通过教材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分析日军侵略罪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极大灾难,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一组组图片、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学生心灵受到了震撼,对日军的滔天罪行表现出极大的愤慨。但我们不能把爱国主义教育变成仇恨教育,尤其是仇日教育。因此,我在课堂最后让学生讨论: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学生,应如何看待这段惨痛的历史?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从学生的发言来看,学生大多用一种理性的、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而不是盲目的民族复仇心理,最后我在黑板上书写“友好归友好,历史归历史”结束教学。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牢记了日本侵华的历史,更自觉地把历史与现实联系,增强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历史课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可以说是俯拾皆是。我们不能一讲到革命先烈为革命献身,就号召学生大公无私,不讲个人的要求。先烈献身,有它特殊的历史背景,离开这点谈大公无私,就有点形式主义,没有多大实际意义。所以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要尽量从史实出发,联系有密切关系的现实,联系学生中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三、对世界和人类而言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使学生的爱国情感更具有理性,更具有包容性。
  例如《罗斯福新政》教学中“经济危机面前,自由放任只能是杯水车薪”就突出了市场在配置资源时的无序性、盲目性;罗斯福新政就突出了政府干预经济,发挥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如兴办公共工程、建立社保体系等。用“政府与市场——两种配置资源的手段”来指引教学,紧紧扣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脉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可以使学生少一些意识形态的争论,多一些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青年学生全球视野的确立会有好处的。
  再比如在《追寻生命的起源》教学时,我设计了自由论坛:西伯利亚草原上放养的驯鹿,最大的天敌是狼。为了保护驯鹿,猎人主动消灭了草原上的狼,结果却使驯鹿大量繁殖,数目急剧增加,品种迅速退化,结果由于驯鹿过度啃食草原,导致该草原逐渐减少。谈谈你对自然选择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认识,让学生得出结论: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人为干预往往是对整个系统的破坏。因此,人类要注意保护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生共存。然后我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酸雨、沙尘暴等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对学生进行环境生态危机感教育,靠“灌”效果是甚微的,我这样做就是要让学生“悟”:保护环境要先从我们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
  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老师往往特别重视课堂教学的最后五分钟,倾尽全力在这五分钟里画龙点睛,这显然是不对的。有许多情感目标不是一次就能够达成的,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的,它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教师要在认真学习、领会课标的基础上,把三维目标统筹考虑,融为一体,努力让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理性的阳光,充满人文的关怀,充满公共意识、现代意识、全球意识、责任意识,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中学)

推荐访问:巧妙 点滴 达成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