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奇才何光岳:史学奇才林嘉文

  历史学家,大都出自根基深厚的书香世家。可就在洞庭湖畔岳阳县偏僻的平桥村,却出了个著名的历史学家——何光岳。  他,一个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节衣缩食,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清贫,买书、藏书、读书,夜以继日地刻苦自学,自费调查,考察研究,潜心笔耕,先后出版了《中华民族源流史》、《中华姓氏源流史》等40多本书,学术专著字数达2883万字,还有1600多万字的著作正待出版。他自筹经费,建了一座5层约1000多个平方米的兰色琉璃瓦宫殿式的光岳藏书楼,珍藏家谱、词典、医书等各种图书14万多册。藏书之多、藏书楼容量之大和它的富丽堂皇,堪称全国第一。1986年他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2001年5月获“中华杰出人物”金牌奖;2010年5月28日,美国传记研究所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金牌奖。
  从造反派手中抢救“命根子”
  何光岳从小爱书如命。他千方百计搜罗散失在农村的各种线装书、家谱、古碑、古帖、古迹。他宁肯少吃少穿,却要省出钱来买书。经过10多年的努力,他拥有5000多册藏书。
  可是1966年6月以后,30岁的何光岳被当作“四旧窝主”,6次被造反派抄家,10余次被“革命群众”揪上台批斗。
  一个秋风冷雨的夜晚,他正缩在蚊帐内躲避蚊蚋夜读。一群戴红袖章的造反派冲进来,大声吼道:
  “何光岳,老老实实把你窝藏的黑书统统交出来!”
  “我这里没有什么黑书,只有一些历史地理书籍。”何光岳如实回答。
  他知道来者不善,忙用身体挡住显眼的一个书柜的柜门。
  “滚开!滚开!……”为头的来拉扯他,何光岳跟他拚命,保护着书柜。其他人像一伙土匪,床铺被掀翻了,书架被打倒了,木箱被砸开了,书一本一本被扔到门外。何光岳急了,奔到门外,把书捡拢来,往屋里搬。造反派抓他到地坪里跪下,要他低头认罪,批判他搞封资修“四旧”,并威胁他说:“现在是文化大革命,更大的头头都服服贴贴,你是要书,还是要命?”
  他昂着头,回答:
  “我书也要,命也要!”
  造反派们高喊口号:
  “何光岳不投降,就叫他灭亡!”
  有人放火烧他的书,他扑到火堆里,从烈火中抢救他的“命根子”。这样的烧与抢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这样的抄书进行了多次。
  后来,造反派向他宣布四条勒令:交出一切黄色书籍,停职反省,扣发工资,监督劳动。
  他无法反抗,只是在监督劳动之余,仍坚持读书。白天,他在菜地里挖土、挑粪;晚上就着煤油灯攻读。在这段时间里,他自学了甲骨文、金文、文字学、训诂学、版本目录学,还整理了大量关于岳阳的历史地理资料。
  “法令而后行”出自哪本书?
  他,一身农民装,黑皮黑脸,瘦刮溜筋;论学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论资历只搞过几年农村基层干部,在西装革履、文质彬彬的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学者科研人员堆里,真好比“鸡立鹤群”。
  一天中午,食堂开饭了。他正好坐在所长杨慎之的对面。杨所长抬起头来瞥了他一眼,“何光岳”,所长夹了一块肉塞进嘴里,边嚼边问:“‘法令而后行’出自哪本书?”
  何光岳一怔,心想也许所领导想当众考一考我,于是脱口而出:
  “这一定是管子的《明法篇》。”
  年过半百的杨慎之所长(后任省社科院副院长)是一位鼎鼎有名的老学者,全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编译家。他没料到这位刚来的年轻人回答得如此之快,口气如此之肯定,转眼间,他变了脸色,十分严肃地说:
  “做学问的讲话要谨慎一些,不要开口就是肯定,闭口就是一定!”
  何光岳的脸上渗出了难堪的笑容,接着是一阵沉默。
  吃完饭,何光岳连碗都没洗,三步两脚跑到办公室,用了一分多钟就把管子的《明法篇》找到了,他把书拿到食堂,放在杨所长眼前。杨所长的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何光岳严谨的学风和惊人的记忆力给杨所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在一次会上,杨所长推崇何光岳说:
  “何光岳是一个奇才,但他有个怪脾气,没有怪脾气,就不可能有奇才。历史上四平八稳的人,是不可能有奇才的。”
  何光岳感谢所长的赞誉,但他清楚地认识到,有人不信任他,或是看不起他,是因为他出身卑贱低微,没有学历,但他不气馁。他决心在卑贱低微处,创立自己的“功名”,向世人展示出我存在的价值。
  岁月如流,人生短促,何光岳时时刻刻都有一种紧迫感。每天二十四小时,他除白天吃饭和晚上睡觉用去六个小时外,其余十八个小时都在专心致志的读书和写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他走进湖南社科所的1978年,到1979年,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就先后发表有关先秦、吕国、许国、昆吾氏诸国的学术论文20多篇,己出版成书和正在写作的有《中国历代分合考》《中国姓氏》《杨幺故事集》《岳阳楼志》《巴陵戏剧史》等。他的劳作,引起了湖南乃至全国史学界的关注。
  请辞青联常委职务
  1979年4月,何光岳当选为全国青联常委和湖南省青联常委,与胡启立、李瑞环、王兆国、胡锦涛等同为第五届全国青联常委委员。
  1982年4月,何光岳出席全国青联常委会议。这次全国青联会议的住宿安排颇具匠心,何光岳和范曾、韩美林、杜静芬等18人作为特殊人才,享受到十分特殊的待遇,每人都安排住在京西宾馆五楼三套间高级房间。何光岳听工作人员说,他住的这个大套间,就是李先念曾经住过的房间。
  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等高规格待遇的何光岳被服务员客气地请进房间后,又不假思索地退了出来,要求换成普通客房。
  “ 你不住?为什么?”有人见他农大哥一样,一副率真拙讷的模样,好笑地问道。
  “我何光岳何德何能,敢住这么高级、中央领导住的房子?”他提着一个帆布袋子,像个乡镇企业的釆购员一样,边走边说:“如果房间安排不过来,我随便往哪儿挤挤都行,三人房、四人房都可以。”
  他去找工作人员重新安排住房。
  这时,青联主席胡启立来了,听工作人员说何光岳想换住房,胡启立严肃而又面带微笑地说:“光岳同志,这次住房还真是耀邦同志特地关照的,照顾你们这18位‘国宝’级人才。你们在科研第一线辛苦了,来这里开会要休息好嘛!房间都安排好了,换起来更麻烦,快住进去算了!”   何光岳只好住了进去。但他在想,耀邦同志赞誉我是“国宝”,我对国家、对人民有什么杰出贡献呢?我没有啊!
  当时,京西宾馆同时在开中央委员会,各省、市、自治区主要负责同志和中央委员、侯补委员都住在京西宾馆。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住九楼,一天晚餐后,毛致用和石玉珍一道来五楼看望何光岳。刚要下楼,毛致用被会务组通知去开会了,他只好托石玉珍代他来看看湖南的‘国宝’何光岳。石玉珍当时是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她进门看了看何光岳住的三套间的陈设,颇为感动地说:“光岳同志,耀邦同志好重视人才啊!致用同志的官比你大吧,还只住一间房哩。啧啧,你这是三大间,而且是在京西宾馆中央会议期间,在北京这是最高礼遇哟!”
  何光岳只是“嘿嘿”一笑,什么也没说。他知道这个所谓“国宝”级的待遇,实际上是一副压在肩膀上难以胜任却又必须挑着往前闯的重担啊!
  为了不辜负耀邦同志期望,他决心辞去社会兼职,潜心科研。 1983年12月,在省军区招待所南楼召开的省青联常委会议上,何光岳辞去了省青联常委的职务。1984年,他又辞去了全国青联常委的职务。从此,何光岳专心研究、著述,很快完成了《楚源流史》初稿共21篇计25万字。1985年,何光岳获全国自学成才奖;1986年,获湖南省“理论、文艺、新闻、出版工作奖”,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
  胡耀邦:再多写几本嘛
  1988年秋凉时节,何光岳听说胡耀邦南下来到长沙,住在省委九所。他的心情为之怦然心动:自己能来到湖南省社科院这样的学术殿堂工作,是跟胡耀邦这位“伯乐”的批示密不可分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光岳赶往省委九所,将自己刚出版的《楚源流史》《南蛮源流史》和《楚灭国考》等几本书,送给胡耀邦,请他批评指正。
  胡耀邦接过书,翻了一翻笑道:“好啊!有成果嘛!不过这么厚几本书,我恐怕不能全部看了,我没有那么高的水平帮你提意见,何况我的眼睛和精力都不允许了,但我一定把其中重要的篇章认真看看。你研究楚国史、中华民族源流史,这很重要,史学家和史学研究者一定要客观地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和分析研究历史,不能凭感情用事,更不能人云亦云,对历史要公正。”
  “我会牢记您的教诲。”何光岳满含感激地回答。
  胡耀邦继续说:“《增广》说,‘观古宜鉴古’,这是一句老话,也是前人的科学总结。我们的责任是要借鉴以往的历史经验,使我们的事业少犯错误,完全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尽量少犯就不错了。所以,你从事的历史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对历史要秉公直述啊,希望你继续写下去,再多写几本嘛……”
  何光岳倍受鼓舞,发愤著作。1990年,何光岳的《百越源流史》、《南蛮源流史》、《东夷源流史》、《夏源流史》在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年2月,他被评为湖南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家。
  毛、蒋是一家
  2003年,一部包括56个民族、1.6万个姓氏的《中华姓氏源流史》出版,全书共15分册705万字,这是一部震惊寰宇的皇皇巨著。
  《中华姓氏源流史》出版发行后,好评如潮,海內外华人踊跃购买,该书马上被列为湖南出版社2003年优秀图书。
  此书涉及所有中华民族人种的寻根问祖。为此,笔者曾走访何光岳先生,请问毛、蒋是否同宗?他肯定地回答:“根据我的研究,毛、蒋是一家,都是周文王的后裔。毛泽东的祖先毛太华公,明洪武二年迁湘潭。毛太华公是周文王第15个儿子毛伯郑之后。毛泽东是周文王94代孫。蒋介石是毛伯郑的哥哥周公旦的第4个儿子蒋伯龄之后,是周文王的97代孫。”我想:假若时间能倒流70年,或何光岳先生早生70年,他当说客,游说两党之首,中国近代历史是不是会另写呢?
  何光岳先生鸿篇巨制,创世界之最;存史之富,贡献之大,无与伦比。然而他的成就与一位伟人的提携、关照、鼓励是密不可分的。这位伟人就是胡耀邦。早在1977年,身为组织部长的胡耀邦,慧眼识珠,在一份内参(一名记者举荐何光岳的信)上,写了应当“重视人才、发现人才、启用人才”的批示;1982年4月,何光岳等青联常委来京开会,耀邦同志要给他们国宝级待遇;1988年耀邦同志来长沙又亲切接见,给予鼓励。一位农民学者的成就与一位伟人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
  赤子心,爱国情
  何光岳热爱祖国爱得发狂,可谓朝于思夕于思,平生如思。
  对于当官在别人趋之若鹜的时候,何光岳却于早年果决地放弃了当厅级干部的机会,他“宁愿当大学者,不愿作大官僚”。他清醒地认识到,国家需要好官,但更需要大学者。他为复兴祖国而治学,早识富贵如浮云。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何光岳在研究中华民族源流史时,曾愤怒地指出:近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北方和南方丢失了许多领土,沙皇侵占我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外兴安岭及阿得河以南、库页岛、贝加尔湖以南及以东、伊犁河下游及巴尔喀什湖、斋桑泊一带、三个乌梁海,六个帕米尔等约200平方公里。中国人怎么就那么好欺侮?近三百五十年中,日寇五次大肆侵华,屠杀我同胞三千余万人,至今还占我钓鱼岛和琉球群岛,还没有向我国赔款认错。我预计第六次日本侵华不会太久就将发生,其先兆将孤假虎威,假借美国势力以威慑中国,并扶植台湾境内的分裂势力去亲日,然后并吞台湾,依次灭朝鲜半岛、菲律宾,再阴谋挑唆我西藏、新疆的民族叛乱分子,企图以钳形攻势封锁东南海域,从西北扰我后方,以实现其‘巴蛇吞象’的战略。我们要关注日本的动态,绝不能让小日本的阴谋得逞。
  何光岳宁要国家的强盛统一,却不稀罕世界的什么大奖,甚至全球倾慕的诺贝尔奖,在他面前都失去了魅力。诺贝尔奖终身评委命其弟子冯党于2009年9月上旬,自瑞典斯德哥尔摩打了一个小时的长途电话,称大陆尚无诺贝尔奖获得者,考虑将何光岳先生作为大陆诺贝尔奖提名。2009年10月1-2日,诺奖机构派瑞典皇家图书馆馆长冯党等两人亲至何光岳家,再次敦促何光岳先生申请诺奖,但都被他谢绝了。原因是2009年7·5惨案后,斯德哥尔摩市长却邀请恐怖杀手热比亚去讲演,并付给高额费用,还授予他“斯德哥尔摩荣誉市民”。何光岳对于此事是不能容忍的。其次,他觉得他已经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专家”奖,它的份量要比诺贝尔奖大;他在2005、2006年全球华人祭轩辕黄帝大典上被推为第一主祭人,这才是他的终身殊荣。他认为全球和平进步奖应当由杰出的华人评奖机构和基金会向全世界颁发。
  何光岳先生平常不搞寿庆,问其所以,他回答说,若要做寿,要在我最开心的时候,而这最开心的时候便是中国的完全统一。2010年6月,他在甘肃清水有一首《自况》即兴诗,表达了他的这种心态,诗云:
  冷雨凄风淘乱思,平日艰苦有谁知?
  欲知光岳开心日,即在台蒙一统时。
  他可以放下富贵,放下名誉,放下一切,惟一放不下的是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人生的贫困状态下有官不当,在历史学建树的顶峰上有大奖不拿,在耄耋之年高龄不寿,这种舍弃的崇高,古今中外,几人能及!

推荐访问:史学 奇才 何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