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肖像颜色 法国社会的肖像

  法国著名电视记者、作家弗朗索瓦・德克洛泽出版了一部新著《多多益善》,在法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广泛的注意,畅销百万余册,被认为是近几年法国出版的有关社会和经济问题的重要著作之一。书中详尽地讨论了法国社会的一个独特而新颖的主题――“行会主义”,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法国的肖像。
  行会主义是对这样一种社会现象的概括:在法国劳动市场分割和社会谈判结构发生变动的压力下,社会日益分化,出现“行会”组织。各行各业各单位都奉行本位主义和利己主义追求自身的职业利益。一部分单位例如大银行、大公司的职工,由于他们控制了国民经济要害部门,掌握了强大的社会权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组织起来,为自己小集团的私利而斗争。得到的,不能失去;没得到的,力争得到,而且是“多多益善”!达不到目的,就罢工,停止经济机器的运转,迫使当局就范。另一部分人,例如清洁工和非正式职工等,地位低下,力量微弱,在社会经济系统中无足轻重,又存在着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他们没有组织,一盘散沙,因而也就不能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别人有的,他们没有;得到的,还可能失去。完全是一种弱者的“马太效应”:没有的更没有。
  行会主义的产生与企业的经济地位有关。当一个企业在市场上处于支配或垄断地位时,它就有可能产生行会主义,把职业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同时,社会党人政府在社会政策和分配政策上有意无意的支持,也是它产生的原因。德克洛泽还从经济体制的比较和国民心理的角度剖析了行会主义。他认为西方市场经济是一种高效率的经济,但它的发展伴随着通货膨胀和失业的苦恼;苏联计划经济保障充分就业和稳定,但又常常陷入消费不足、物资短缺的困境;对于这两种体制,法国公众就象一对流亡法国的匈牙利夫妇,既羡慕西方高水平的生活,又留恋匈牙利“劳动者天堂”那样,追求一种制度下的生活条件和另一种制度下的劳动条件。
  想与市场经济发生联系,捞取好处,又不想参与其中,接受竞争的考验,这与真正的经济繁荣是背道而驰的。经济繁荣的出发点是生产效率,是每一个企业为谋取最高经济效益而生存;而行会主义的出发点是“行会”成员谋取最大限度的好处。德克洛泽以法国航空公司为例,批评行会主义的弊病。航空公司想更新客机,用两人驾驶的“波音747”取代三人驾驶的旧式客机,这项决定却遭到工会反对,原因是新式客机将夺去一些驾驶员的饭碗,没办法只好照旧使用旧式客机,结果法航生意被别人抢走了不少。类似的问题,在法国其他行业如钢铁、造船、核子等部门都严重地存在。这样,法国企业和单位的产品和服务,当然没法和别人竞争。更何况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企业需要开拓创新精神,需要灵活多变的经营策略,需要效率主义的经济体制,而行会主义离这种要求,差距又何止十万八千里?对此,作者在书中表露了深深的危机感。
  行会主义另一恶果,就是它的存在和发展,造成了现代社会严重的不平等。德克洛泽认为,自由竞争导致的不平等,是一种公正的不平等,而法国现代不平等则是一种不公正的不平等,它来自于行会主义。不平等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货币领域中的不平等,例如工资不平等;另一种是非货币领域中的不平等。前一类不平等,近年来,大有缩小之势;而后一类不平等是由法国行会主义造成的不平等,则相应地大大扩张了。
  德克洛泽在书的最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建议。他认为,法国要摆脱困境,关键是与行会的利己主义决裂。要让全体法国人参与现代经济的竞争,分担世界市场的制约与风险。对于国家来说,计划调节仍是必要的,但社会党政府的政策重心应放在振兴企业经济上,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在分配领域,要实行公正分配原则,反对“强者为王”的法则;真正做到“有活大家干”,同时,用收入不稳定取代职业不稳定。最后,他主张建立一个自选式的社会。人人在竞争中选择自己的社会条件,只有这样,才符合真正的社会进步。
  德克洛泽说,他是一个记者,而不是政治家;他的目的只在于说明某种社会现象,而不在于确定一项政策。《多多益善》的价值正在于它归纳了法国社会中具有“深刻趋向”性的问题――行会主义。就其一般意义讲,行会主义是人类对竞争机制的一种心理反映,是不完全垄断的经济的产物。
  
  (《多多益善》〔法〕弗朗索瓦・德克洛泽著,张庚辰、杨荣甲、林方、李琴译,李琴校,世界知识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十月第一版,1.80元)

推荐访问:法国 肖像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