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基”变“四基”,任重而道远]双基变四基

  摘要:在新课标中,要求数学教学由过去的“双基”发展为现在的“四基”,这是当代教学的重大改革与变化,是教育本质的需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而若想真正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则任重而道远. 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变中寻找不变,既重视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也需夯实“双基”教学,让基础更具灵性,从而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探究出有效的“四基”实施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四基;实施策略
  在2011年版数学新课标中,倡导由“双基”转为“四基”. 其中,过去的“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现在的“四基”,则是在过去 “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及基本活动经验. 从过去的“双基”到现在的“四基”,这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可喜进展. 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但要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也需渗透基本思想,重视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需要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意识,以真正落实“四基”目标与要求.
  夯实“双基”教学
  所谓“双基”,即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优良传统,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特色. 在新课标中,在“双基”基础上提出了“四基”. 可见,“双基”教学仍是不可忽视的. 不管教师运用哪一种教学方法,均需创造出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思索、质疑反思的能力.
  第一,夯实基础知识. 在数学课标中提出,在把握数学知识时,学生不可死记硬背,而需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而巩固与深化知识. 换言之,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需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譬如学习三角形时,需要理解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三边、三角及其相互关系,并思考如何将三角形与生活现实问题有机结合. 然后基于理解,以新情境来表示这一对象,也就是运用自己所理解的数学知识来分析与解决新问题.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若想学生理解与把握数学基础知识,则需注意如下方面. 首先,在教学数学概念、公式与定理等知识时,教师需让学生明白其来龙去脉,同时辨析各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以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其次,在“双基”教学时,数学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得到知识与技能的最后结果,也需要注意学生形成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尤其是不可为使学生迅速得到结论,而缩减知识的形成过程. 另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基于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模仿与记忆,而并非死记硬背,尤其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以深化知识,帮助学生把握与巩固基础知识.
  第二,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在基本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技能操作步骤与程序,也需让学生明白这些步骤与程序的缘由. 因此,在基本技能学习中,教师也需重视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首先,在基本技能教学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记忆操作步骤与程序,更需注意这些技能的适用范围,即什么问题该运用什么步骤与程序,并让学生理解其缘由,如为何进行这些步骤与程序,有哪些知识可支撑?譬如学习绘图技能时,教师不但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绘图步骤,也应引导学生了解开展这些步骤的缘由. 其次,在基本技能教学中,还需适量、适度地重复与训练. 通常基本技能不同,那么其训练程度则不同. 同时,还需注意训练的实效性,在学生理解上强化训练,引导学生注意各步骤的联系,使其能够更严谨地思考问题.
  重视基本思想的渗透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归纳演绎、抽象、推理、模型、化归等思想. 由于这些思想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体现了数学本质,因而称为基本数学思想.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主要的学习内容包括图形和几何、数与代数、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教师需以基本思想作统领,同时在具体内容学习与把握过程中展现数学基本思想. 在数学知识学习时,数学基本思想是知识把握的灵魂所在,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线索,有助于学生形成概念,构建知识系统,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发现与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数学基本思想的渗透,当然这并非单一地数学说教,而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基本数学思想的意识,可通过情境设置,问题以及各种活动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思想的体会与感悟.
  譬如分式运算可变成整式运算;有理数运算借助“绝对值”可变成算术数的运算;而多元方程可通过一定方法变为一元方程加以求解;高次方程可通过转化,变成低次方程,便于求解;多边形问题可转化成三角形问题;一般图形借助辅助线可转化成特殊图形等,这些问题均蕴涵了化归思想,教师可通过具体问题或实例来巧妙渗透化归思想,以帮助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来分析与解决新知.
  又如函数及其图象、直角三角形等问题均需要借助数形结合思想求解,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以提高学生解题效率. 再如直线与圆位置关系、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等问题,又蕴涵着分类讨论思想,这一思想的渗透,可让学生有更严密的思维,使其全面思考问题,避免重复或遗漏.
  重视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数学课标提出,积累活动经验是学生经历与体验多种数学活动的结果,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标志,是数学教学主要目标之一. 在数学老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猜测假设、推理验证、抽象概括、运算求解、信息处理、建构与反思等,才可更深刻地认识与理解数学知识,才可不断丰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并培养创新能力.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与学段特点,分析数学新知与学生原有活动经验的融合点,创设出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实践中积累经验. 其次,教师还需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活动经验积累的有效作用. 如统计调查,方案设计,抑或探究与论证知识结论. 这些活动通常以合作学习开展,以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第一,将活动经验积累纳入教学目标中.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让学生经历怎样的过程而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数学知识. 在这一过程中,其主要目的则是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活动经验.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注意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为学生提供多种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机会,如猜一猜、做一做、拼一拼、剪一剪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不但加深知识理解,也逐步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如学习《中心对称图形》,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相关概念及其基本性质的过程,积累一定的审美体验经验;通过“想一想”“动一动”“议一议”等各种活动亲自发现与总结有关概念,积累观察、思考与总结等基本活动经验.
  第二,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活动是基本活动经验的产生源泉. 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以丰富学生活动经验积累. 而活动有效的标准如下:首先,人人均可参与;其次,具有思维空间,使每位学生均能有所进步;再次,具有浓郁数学味,展现数学本质. 如学习“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可体会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 那么是不是所有三角形都是如此. 然后引导学生多次探究不同三角形,如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通过不断探究,学生则能够积累到数学结论:任意三角形,其任意两边之和均大于第三边. 这样,通过有效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在问题分析与解决过程中获得相关的活动经验.
  第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与综合活动. 这是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相互分享经验,从而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如学习《统计的简单运用》后,教师可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借助网络、报刊等媒体,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将收集到的数据制作一个扇形统计图. 在这些综合活动中,学生会亲历提问、发现问题,相互沟通与讨论,比较哪一方案不好或较好,而后推翻或改进方案等过程.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则可积累如何提问,如何收集、筛选、整理资料,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等基本活动经验.
  总之,在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由“双基”到“四基”,这是数学教学的重大改革与变化,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全面素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想真正由“双基”变“四基”,任重而道远. 这需要教师保持清醒的头脑,由教学实际出发,在“双基”教学基础上,巧妙渗透基本思想,融入基本活动经验,改变课堂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体验机会,让学生由“两能”发展为“四能”.

推荐访问:任重而道远 双基 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