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巨头角力“中国事务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靴子突然落了下来。  11月21日下午,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在民进党中常会中宣布,外界瞩目已久的“中国事务委员会”正式成立,并由他亲自担任召集人。  至此,苏贞昌在竞选民进党主席时提出的恢复“中国事务部”和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两项重要许诺全部兑现。但“中国事务委员会”成立的时间、名称以及人选、架构等,与此前舆论的猜测、分析,差异明显。其间的情势是如何演变,苏贞昌心中又是有着怎样的盘算?
  为何不叫“大陆事务委员会”?
  2008年和2012年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败选,尤其是2012年蔡英文代表民进党出征败在“最后一里路”上,民进党党内检讨出一个“最大的共识”:对于民进党的现行两岸政策,台湾民众是不放心、不接受的。民进党若想在台湾重新执政,必须调整两岸政策。
  正因为如此, 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两年之内必须成立,这是苏贞昌竞选党主席时的承诺。
  但何时成立,却一直是个谜。
  此前舆论多认为,成立时间应该在2014年“七合一”选举(编者注:指“直辖市长”、“直辖市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村里长等七种地方公职人员合并选举)之后。“2014‘七合一’选举是地方选举,两岸政策对选举结果影响不大,苏贞昌现在完全可以重点拼经济,但到2014年以后,民进党要拼2016年‘总统’选举,就不得不面对两岸关系,那时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就顺理成章。”
  而据谢系大将、民进党台北市主委庄瑞雄说,谢长廷“登陆”(造访大陆),让“自信、勇敢地面对两岸议题”成为党内共识,因此,“谢长廷是‘中国事务委员会’提早成立的催化剂”。苏贞昌两岸政策的智囊董立文也说,谢长廷“登陆”引发讨论,公众呼声也在压迫民进党要及早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
  此外,台媒报道,由于党内最大阻力即“独派”组织并没有发表公开声明反对,再加上马英九和国民党阵营现在士气低迷,苏贞昌提早运作“中国事务委员会”正当其时。
  根据《“中国事务委员会”设置要点》(下称《设置要点》),委员会设7至9名委员,其中一人为召集人,由民进党主席兼任,而委员会的幕僚单位为“中国事务部”。民进党秘书长林锡耀表示,最快一周,最慢2至3周公布委员名单,前主席蔡英文也在获邀任职之列。
  民进党内此前曾有过讨论:为了向大陆释出善意,表达民进党乐意在两岸进行交流与接触,是否可以把“中国事务委员会”改为“大陆事务委员会”或者“两岸事务委员会”?
  谢长廷阵营、高雄市长陈菊阵营以及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等都认为,双方的交流与接触,应该从善意的释放开始,民进党“不必在此时太凸显自己的立场”。
  但显然,在这一点上,“独派”的力量起了关键作用。11月21日,陈水扁系的“一边一国连线”成员、民进党籍台北市议员江志铭特别发表新闻稿称,“民进党自许信良第二次担任主席时就设有‘中国事务部’,名称始终没改变过。今天只因为有人到中国(大陆)领了‘圣旨’回来,就要改名为‘两岸事务委员会’,反映了党内部分人士投机和投降的心态。”
  对此,国民党“立法院”党团书记长吴育升认为,这说明民进党在原地踏步,还是受到“台独”思维影响,依然认为两岸是“一边一?国”。
  而台湾成功大学政经系副教授周志杰则认为,苏贞昌开创不足,保守有余,打的是“安全牌”,不改名就不会得罪深绿。另外,苏贞昌也可借不改名的举动,阻止刚刚到大陆进行过 “开展之旅”的谢长廷“抢功劳”。
  苏贞昌“卡谢堵蔡”?
  另外,原本的“中国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候选人,岛内呼声最高的是谢长廷。
  可当谜底揭开时,不但“主委”改称为“召集人”,而且,“召集人”也由苏贞昌亲自担?任。
  此前,民进党发言人王闵生就曾表示,“中国事务部”管的只是材料的收集与分析,是个幕僚机构,而“中国事务委员会”未来将成为民进党的决策平台。
  可是,如今确定的架构是,“中国事务委员会”只是个“对内”的、凝聚党内共识的平台。不再有“拍板者”(“主委”),只余“召集人”,不提供“辩论”的机会与功能,只设7至9个委员“凝聚共识”。
  尽管按照林锡耀在记者会上的说法,之所以不让谢长廷来主掌,是因为谢在两岸政策上 “早有定见”,“当召集的人自己已有明确定见与主张,要整合大家的意见,其他委员恐认为难以整合”。并且对于苏贞昌这个决定,谢长廷也“表示支持”。
  但周志杰说,这根本是 “苏谢权斗”的结果。谢长廷在两岸关系上的论述,为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勾勒出一条中间而理性的活路,苏对此有所忌惮,他不能让谢长廷来主导民进党的两岸路线。如果选择谢,就相当于苏贞昌以党主席的身份在为谢的两岸论述 “背书”,这于苏贞昌是不可能的。
  周志杰还认为,不设“主委”只设“召集人”,这是苏贞昌的一种“务实”精明的算计。“主委”是主事者,担负着这个机构的成败,而“召集人”是一种程序上的组织者,不是“拍板者”,“说明苏贞昌想享受权利而又不想尽义务,想要好处又不想承担大的风险”。
  陈水扁办公室前主任陈淞山也在分析文章里认为,苏贞昌此举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想要与谢长廷搞“政治结盟”,反而是要塑造党内的“反谢”、“批谢”政治氛围,并借机把蔡英文纳为其统领的“政治部属”,让谢、蔡两位“总统级”的政治人物隶属其麾下,“卡谢、堵蔡”。
  派系斗争决定未来走向
  “目前党内各派系在与大陆沟通交流上的共识还是蛮高的。”苏贞昌的两岸政策智囊成员、民进党前“中国事务部”主任董立文说,“对于民进党两岸政策要改变,与大陆要沟通、做法要调整,大家并没有异议。”
  这在《设置要点》的第一条即很明显:“为策定台湾有关‘中国政策’与两岸交流之策略方向……确保台海和平及两岸平等互惠之发展,特设‘中国事务委员会’。”
  “民进党当年的‘台独’主张,其实是为了反对国民党而提出的。过去,民进党在两岸关系的处理上,过分强调与大陆接触交流的风险,把台湾岛内对两岸关系的解释权、主导权拱手让给国民党。”民进党台北市党部主委庄瑞雄乐观地说,“如今,随着民进党与大陆的接触增多、互信增加,彼此将会更加互相了?解。”   不过,庄瑞雄也承认,未来“中国事务委员会”委员可能还是一种妥协,派系的较量也将继续制约着民进党调整的方向与步伐。
  毕竟,此次“中国事务委员会”成立,对谢长廷方面来说,是“被背后摆一道”。
  已没有太多舞台的谢长廷,原来希望借“两岸议题”撑宽一点自己的天空。可苏贞昌继续让谢长廷“坐冷板凳”,不让其主导民进党内的两岸政策论述,更不会给谢长廷任何积累能量的机会。苏贞昌亲掌 “中国事务委员会”召集人,已经明确宣告了“苏谢同盟”的破?局。
  目前,民进党内苏贞昌与蔡英文正在竞争“谁是老大”、“谁能出线征战2016年‘总统’选举”。苏贞昌的“无情”,会不会导致“谢蔡”的结盟?
  “既然苏贞昌作出了决定,一切当然要全部承担。”庄瑞雄说。
  资料来源:《海峡导报》第4924期,《“中国事务委员会”4个谜》 作者吴生林 林连金 林静娴;《解读民进党未来两岸政策走向》 作者吴生林 林连金 林静娴 ;《苏贞昌“卡谢堵蔡”》 作者陈淞山
  台岛点击
  马英九是笨蛋?
  英媒回应:台湾翻译错误
  11月16日出版的《经济学人》杂志以“Ma the bumbler”为题,对马英九五年执政加以批评。台湾媒体在转载时,将“the bumbler”翻作“笨蛋”,并称马英九要求“驻英代表处”对《经济学人》提出抗议。
  “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有台湾网友如是评价马英九。而民进党前主席蔡英文则表示,“本来就没期待他(马英九)英明神武。”
  19日,台当局外事主管部门澄清称,马英九未就“笨蛋说”指示向《经济学人》抗议,媒体报道与事实不符。同日,《经济学人》杂志亚洲版主编齐格勒回函给台湾当局“驻英代表处”称,bumbler一字只是形容一个人“行事犹豫”,此次事件源于台湾媒体“不负责任地错误翻译”。
  台特勤人员慰问新规
  挡一颗子弹可领百万
  岛内媒体报道,马英九办公室上周公布“安全局特勤专业奖章颁给办法”,规定:特勤人员若为台湾当局最高领导人挡下一颗子弹,可领取近100万元(新台币,下同)的慰助金。
  “办法”规定,执行台湾当局正副领导人、正副领导候选人、正副领导当选人的特勤任务时,若受伤并有生命危险,可获慰助金30万元,残疾则是20万元。若冒生命危险,挺身为维安对象挡子弹或提供其它保护,慰助金就加发3倍。此外,依住院时间长短,还会发给6万元到12万元不等的慰助金。
  扁案检察官也涉贪?
  特侦组否认
  台媒近日指称,曾经大力侦办扁案的特侦组检察官越方如,已经被特侦组列为涉贪女检察官陈玉珍的“收贿共犯”,特侦组陷入“自己人办自己人”的窘境。
  11月21日,特侦组发言人陈宏达表示,目前特侦组也没有将越方如列为被告或共犯;如果媒体曝料部分内容属实,有必要的话,才会传唤越方如到案说明。
  当事人越方如向媒体表示,一切都不是事实,有媒体写她是收贿共犯,“可能是我办案得罪人吧?”

推荐访问:角力 民进党 中国 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