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书法价格【启功书法简评】

  评论书法艺术不是容易的事。因为书法艺术是东方特有的一门艺术,本身有很多说不太清楚的事;它与西方的各门艺术都不同,无法用西方艺术理论来套;而现代书法的理论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论体系和标准。评论现代书法家的书法艺术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必须抛开个人好恶,不能爱屋及乌而无限制地溢美,也不能因为喜爱其他流派而对异己肆意攻击。鉴于艺术风格和审美标准的多样化,我宁愿从一个较小的范围,如传统的,甚或是典型的二王体系入手来评论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
  启功先生的书法是传统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个人风格。许多人把启功的书法称为“启体”,但并不是说启功先生书写的是像“颜柳欧赵”那样的楷书字体,而且也无法举出“启体”的代表作。“启体”指的是启功先生的书法风格,包括他的各种书体的书法作品。这有点像我们评论苏轼、董其昌的书法,将他们的各类作品看成一种风格类型一样。另外启功先生的书法从早年到晚年有一些变化,以哪一段时间的作品为“启体”的标准,也是难以定论的。启功先生生前对诸如“颜体”、“柳体”的说法也曾提出过类似的异议,他更注意书法家的习惯与前后的变化,这也是他作为著名鉴定家而与众不同的地方。所以我们在评论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时,也应注意到他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有人称启功先生的书法为现代的“馆阁体”。我们现在评论“馆阁体”,一般说它是科举制度下造成的一种现象,具有“乌、方、光”,千字一面、呆板僵硬、缺乏个性等特点。这点对启功先生并不相称,启功书法的风格特征十分鲜明,即使写楷书,也用笔流动活泼。另一说法指“馆阁体”为一种雍容典雅的风格,而且须具有深厚的功力,这点倒与启功先生有相同之处。现代以来,谈到“馆阁体”,许多人都嗤之以鼻,一概排斥,对明代二沈三宋等,俱置之下流,至称“馆阁体”根本不是书法。而启功先生对此并不以为然,他曾半开玩笑地说,沈度要活到现在,可以在书法界坐头把交椅了。
  我们说启功先生的书法是传统的,可以从启功对书法的基本论点找到理论依据。他认为书法艺术是从实际书写中产生出来的。他说:“我曾认为书法不能脱离文辞而独立存在,即使只写一个字,那一个字也必有它的意义。例如写一个‘喜’字或一个‘福’字,都代表着人们的愿望。”同时他也认为书写的字体要和内容相符合,他指出,“例如用颜真卿肥厚的笔法、圆满的结字来写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之类的无题诗,或用褚遂良柔媚的笔法、俊俏的结字来写‘杀气冲霄,儿郎虎豹’之类的花脸戏词,也使人觉得不是滋味。”(《谈诗书画的关系》)从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中我们也能体味到这一点。
  说启功先生的书法是传统的,还在于他对学习书法的态度。他特别强调从古代名家的作品中学习书法,从中汲取营养。他认为学习古人成功的经验,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在师古人还是师造化方面,启功先生有极其精辟的论述。当然,在怎样学习古人方面,他还有许多独特之处,如在怎样看待古代石刻和墨迹的关系,古人书法作品的得失等等方面,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启功先生的书法实践也正是走传统的路,如果我们要理解他的书法,就应该了解他的取法路径。启功先生在他的《论书绝句》百首的最后一首的注释中曾说道:“余六岁入家塾,字课皆先祖自临《九成宫》以为仿影。十一岁见《多宝塔碑》,略识其笔趣。然皆无所谓学书也。廿余岁得赵书《胆巴碑》,大好之,习之略久,或谓似英煦斋。时方学画,稍可成图,而题署板滞,不成行款。乃学董香光,虽得行气,而骨力全无。继假得上虞罗氏精印《宋拓九成宫碑》,有刘权之跋,清润肥厚,以为不啻墨迹,固不知其为宋人重刻者。乃逐字以蜡纸钩拓而影摹之,于是行笔虽顽钝,而结构略成,此余学书之筑基也。其后杂临碑帖与夫历代名家墨迹,以习智永千文墨迹为最久,功亦最勤。论其甘苦,惟骨肉不偏为难。为强其骨,又临《玄秘塔碑》若干通。偶为人以楷字书联,见者殷勤奖许之曰,此深于诒晋斋法者,而余固未尝一临诒晋帖也。”除上所述外,我们可以从他的其他著作中得知,他曾临阁帖若干通,对宋四家的行书也曾遍临,尤于苏米了解深刻。另外我曾见启功先生抄本画论四卷,体势全似《灵飞经》,且笔法精湛,当对唐代写经书法也下过极深的工夫。总之,启功先生对传统的书法进行过深入的学习和探讨,所学极其广博,不囿于一家,而在二王一派所得为多。
  启功先生的书法以楷行书为主,草书亦有所长,甚至偶尔也写游丝、飞白,但未见有篆隶书。在楷书结字上,启功先生对结体非常重视。他对赵孟頫说的“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用笔亦须用功”曾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书法首先在结字,尤其对初学者,如果结构未稳,则不能成字。启功楷书早年受赵孟頫影响,结体多呈正方形,后来学柳公权玄秘塔碑,略呈长方,字体中心收束,内收外放,严谨而不呆板。一般初学者学楷书结构,都是按照前人总结的结构法,如欧阳询楷书三十六法等,再按所举字例摹写,难以融会贯通。启功先生根据多年的细心观察和研究,总结出楷书结构的黄金律,从此可以举一反三。此外,他对书法结构的学习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在准不在多。所以启功先生书法的重要特点就是他的结字十分讲究,不论楷书还是行书,结字严谨,从不苟且。造次之际,不离规矩。
  启功先生的书法在用笔上亦十分精妙。笔法在书法中的位置过去被抬到神话的地步,也是书法家最难以言传的。启功先生主张破除迷信,从执笔到笔法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在执笔上,他反对那些违背生理的执拗办法,主张宽、活;在笔法上他反对“始艮终乾”之类的玄虚,主张直接从古代墨迹中探讨笔法。启功先生主张学习书法要多看墨迹,只有多看墨迹,才能学到古人的笔法。他早在《论书绝句》中就提出“师笔不师刀”,在学习碑帖上提出“透过刀锋看笔锋”。他的笔法十分精湛,笔画细劲,能尽笔锋之力。他指出,所谓有力,主要是笔道的准确。他对二王的笔法有极深入的研究,而且运用自如。日本的荒金大琳先生在《启功先生与俯仰法》一文中曾将启功先生的书法与二王法书进行过对比,指出其风格是学习“王道”的结果。启功先生80岁以后的书法作品,往往笔笔中锋而起止无迹,纯任自然,一派神行,笔法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对于结字和用笔的关系,启功先生的论述十分生动,他指出:“运笔要看墨迹,结字要看碑志。不见运笔之结字,无从知其来去呼应之致。结字不严之运笔,则见笔不见字。无恰当位置之笔,自觉其龙飞凤舞,人见其杂乱无章。”
  有些没有学习过书法的人或学过但不深入的人往往看不懂启功先生的书法,认为除工整之外看不出有过人之处。这其实是不懂传统书法造成的。我们常说“书如其人”。虽然放在人品上论是不对的,但书法能反映出书法家的性格、涵养,则是确实的。启功先生谦和温恭,深刻而不外露,严谨而不呆板,而且特别反对矫揉造作。他的书法往往以平易出之,但其所学,尽蕴涵其中。他的笔法虽细瘦,但起合向背,无不有法,尤其在转折处,挫锋抢笔,力能运到笔画尽头,尤为人所难到。启功先生的笔法除清劲外,更有深厚的传统内涵,其笔法之精湛老到,往往令书界大家叹服。还有人说,启功先生的书法,“不就是笔笔中锋吗”?想汉字笔画槎桠,笔笔中锋就要使转自如。当年米芾所得意的,便是能四面(或称八面)出锋。可想而知,就是这个笔笔中锋,岂是人人能达到的!
  启功先生的书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活。他曾说:“仆于法书临习赏玩,尤好墨迹。或问其故,应之曰,君不见青蛙乎,人捉蚊虻置其前,不顾也。飞者掠过,一吸而入口。此无他,以其活耳。”他的书法虽结构严谨,但笔法灵活。他曾说:“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他不喜欢祝允明、王宠的书,认为他们学习枣板黄庭,笔笔断气。他喜欢南宋吴说的游丝书,中锋细劲,游走如烟。启功先生的行草书作品不但活泼,气势贯通,尤其在掌握书法节奏上可以看出对传统特别是二王书风的深刻理解。他的节奏轻快优雅,不疾不徐,连断自如,使转随意,而自然中锋运笔,法度谨严。正如他在林散之诗集的序言中所写的:“浩浩然随意所之,无雕章琢句之心,有得心应手之乐。”
  我们观看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往往第一印象是十分干净,细看则清秀刚健,雍容典雅,而法度严谨中时或有一二逸笔,反映出作者的幽默诙谐。有人奇怪,他的作品从没有拖泥带水之处,而这也正是启功先生不同于常人的地方。
  如果仅凭作品来评价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我们已在由衷地赞叹。但如果要从传统的角度来讨论启功先生书法艺术,还应该将人品、学问、才情、功夫都用来作衡量,这已超出本文的范围,但我想这早已无人能望其项背了。
  说到评价,不能只说好不说坏。启功先生的作品满天下,除了启功先生生前来者不拒外,还有大量的赝品。赝品中固然有良莠不齐处,但我见到的许多号称仿得像的,细看时还是缺少内涵。当年许多人都说赵子昂的字软媚,多是因为赝品充斥的结果,及见赵的真迹,实是劲媚蕴藉。所以要评价启功先生的字,首先要排除赝品。有人会问,真迹里就都那么好吗?我想任何人的作品都不会总在一个水准上,就好像短跑纪录的保持者不能每次都能拿冠军一样。启功先生生前应酬很多,许多求字者都要立等可取,而书法家又有五乖五合之时,有一二不称意的也在所难免。但我们说一个大家的作品,差一些时或有人能赶超,而其真正好的作品,其水平就不是容易达到的了。至于有人说启功先生的作品缺少浑穆霸悍之气,不如让他们想想褚遂良为什么不写得像始平公。
  (作者单位:文物出版社)
  责任编辑:郑寒白

推荐访问:简评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