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南果梨密植丰产栽培技术 南果梨

  摘要 2004-200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明沙淖乡果树科技示范园进行南果梨密植早期丰产试验。采用拉枝、主干环缢、加强肥水管理、控制结果量等综合措施,试验园开始结果年限比当地常规生产园早1~2年。定植后第5年,树形已初步形成,平均每667m2产量1205kg。
  关键词 梨 品种 南果梨 密植 早期丰产 内蒙古 包头
  南果梨是原产于我国辽宁省鞍山地区的秋子梨系统优良梨地方品种。20世纪60年代初引入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呼和浩特至包头地区,沿大青山山前平川栽培,经过几十年的生产,现已成为当地的“名、优、特”果品之一,以果实色泽鲜艳,爽口多汁,风味香浓而颇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的市场零售价6—12元/kg。为探讨当地南果梨密植园早期丰产栽培技术,2004-2008年,笔者在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进行示范试验,现将结果简介如下。
  1 试验的基本情况
  2004-200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明沙淖乡果树科技示范园进行南果梨密植早期丰产试验。土默特右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土默川平原黄河灌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5℃,极限最低气温-31.4℃,无霜期135天,平均年日照时数3095小时,平均年降水量346mm。试验园在2004年春建园,面积3.4hm2。采用双行带状密植栽培,行株距2.5m×2.5m,两行株间成三角状,带距4.0m。主栽品种为南果梨,授粉品种为苹果梨,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的配置比例5:1。
  试验园栽植2年生分枝大苗,定植后第3年开始结果,第3~5年平均每667m2产量分别为607、918、1205kg。开始结果年限比当地常规生产园早1~2年,实现了早期丰产的预定目标。定植后第5年,疏散分层形树形已初步形成,树高242cm,冠径250cm,单株总枝量275个,果园覆盖率60%(表1)。
  2 南果梨在内蒙古土默特右旗的表现
  2.1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果实扁圆形至近球形,一般纵径为5.35~5.62cm,横径为5.57~6.08cm。单果重85~100g,最大单果重可达170g。果皮中厚,较韧,底色多为黄绿色,阳面带有红晕,色泽鲜艳美观(图版2)。果点较大,近圆形,分布不均。梗洼较小,近于平坦,有沟纹;萼洼较深,比较整齐,花萼多数脱落,少数宿存。果梗短粗,果心较小,果肉乳白色。果实采收后,果肉硬,食之乏味;但经过10~15天后熟,果肉变黄白色,肉质细,柔软多汁;果皮薄,石细胞少,易溶于口,甜酸适度,含可溶性固形物14.00%~16.00%,芳香浓厚,品质极上。果实耐运输贮藏,在气调冷藏条件下,可贮藏5~7个月。
  2.2生长结果习性
  南果梨树势旺,树姿较直立,萌芽力和成枝力强,结果初期以腋花芽为主,进入盛果期则以短果枝为主,自花结实率高。一般常规生产梨园进入结果期较晚。幼树和初结果期采用拉枝、环缢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其早期产量。
  2.3物候期
  在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花芽萌动期4月上旬,初花期4月下旬,盛花期4月末至5月初,落花期5月上旬,叶芽萌动期4月上中旬,展叶期为5月上旬,新梢开始生长期为4月下旬,新梢旺盛生长期为5月中下旬,新梢停止生长期为6月上旬,果实成熟采收期为9月中下旬,落叶期为10月中旬。
  2.4适应性
  在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大青山山前平川,表现为适应性强,抗寒、耐旱。2002年的冬季是最冷的寒冬,最低气温下降到-27.6℃,试验园及周边的果园都遭受到了冻害。据调查约16%的苹果梨、50%的锦丰梨有不同程度的冻伤,约70%的朝鲜洋梨被冻死。而南果梨则表现出极强的抗寒性,能够安全越冬。
  3 栽培技术要点
  3.1整形修剪
  南果梨树采取密植栽培后,应注意控制树的高度,多留枝,快扩冠。多留枝,枝多长叶多,叶面积大,充分利用冠内空间,达到“枝满冠”,以更经济更有效地利用冠内光能。快扩冠,使树体迅速变大,尽早占满定植空间,达到“树满园”,以更大范围地利用光能。
  密植园常用的树形为小冠疏散分层形,一般留3层主枝,层间距约50cm。第1层主枝距地面50cm以上,选留3~4个主枝。第2、3层各留3个主枝,层间的枝全部剪除,3层主枝成形后及时落头开心。幼树期和初结果期对主枝和辅养枝采用拉枝和撑枝措施,将枝条角度调整到70°,一是尽快扩大树冠,二是缓和树势,集中营养促进花芽分化。
  南果梨幼树修剪的基本原则是长树与结果相结合,对周围空间位置大的健壮长枝,可采取拉枝措施,将其拉到空当位置,开张角度80°,促其形成顶花芽和腋花芽,成为翌年的结果枝组。过密的弱枝或位置不当枝,宜及时疏除。进入盛果期,应不断回缩和更新结果枝组,过于衰弱的结果枝组应大幅度回缩,促使生长出新的枝梢,培养成新的结果枝组。
  针对南果梨树在生产中结果晚和早期产量低的问题,除在幼树期对主枝和辅养枝采取拉枝措施外,还可借鉴其他果产区环割果树的经验,在6月用10号铁丝环缢南果梨初果期旺树第1层主枝下方的主干,勒紧至木质部,1个月后松开,此时正值果树生理花芽分化期,可有效阻隔营养物质的下输,集中养分供给花芽分化。实践证明,采用拉枝和环缢的方法对提早结果和丰产具有明显的效果。
  3.2肥水管理
  (1)定植时施足底肥 栽植前挖直径1m、深1m的大穴,3月底至4月初,每穴施农家肥0.1m3或100kg,将农家肥与表土拌匀后回填。为避免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的为害,每100kg农家肥中还应施入10mL 50%辛硫磷乳油10倍液,可有效控制地下害虫的为害。
  (2)施基肥 梨树定植后第4年每年果实采收后应施基肥。沿树冠两侧垂直投影线向外挖深40cm、宽40cm的施肥沟,每株树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50kg,与土混合后填入,上部20cm用土填平,以后逐年向外扩展施肥沟。当施肥沟外扩重合时,可直接在行间和株间交叉挖沟施肥。施肥量基本要求达到.“斤果斤肥”。   (3)追施速效肥 每年春季在梨树萌芽前,从树干外延1m处开始挖5~8条内浅外深的放射状沟,至树盘边缘止,每株树施尿素200~300g,将施肥沟覆土填平,随后灌水。6月中旬果实膨大时,采用上述方法,每株树追施磷酸二氢钾200~300g。
  (4)灌水 4月初梨树萌芽前灌1次催芽水,防止早春干旱,梨树失水抽条。以后在花前和花后、果实膨大期结合追施化肥并灌1次水,进人雨季要控制灌水。果实采收后结合秋季施肥灌水,土壤封冻前及时灌足封冻水。
  3.3控制结果量
  南果梨密植园进入盛果期后,每667m2产量2000~2500kg比较适宜,单株结果量则应控制在30kg之内。生产实践表明,矮冠密植的南果梨树结果过多,会严重影响花芽分化,出现大小年结果的现象。结果过多的另一个不利因素是,由于结果多,供给果实生长的养分不足,果实个头小,商品价值下降。因此,开花坐果后应及时疏果,每个花序选留2个果为宜,花序的间距宜在15cm以上,结果枝在树冠上下、外围和内膛均匀分布。单株留果量控制在300个左右。
  3.4病虫害防治
  南果梨在栽培管理中的病害较少,其果实病害也是多由于害虫为害造成的。譬如遭梨黄粉蚜为害过的梨果,贮藏期间萼洼被害部逐渐变黑腐烂。再如遭茶翅蝽为害过的梨果,可造成果面凹陷硬小斑,多处受害形成“疙瘩梨”。当地梨树虫害主要有梨黄粉蚜、茶翅蝽、梨小食心虫等。
  (1)防治梨黄粉蚜 梨黄粉蚜1年发生8~10代,以卵在果台、树皮裂缝、翘皮下或枝干上的残附物内越冬。翌春梨开花期卵孵化为干母,若蚜于翘皮下嫩皮处刺吸汁液,羽化后繁殖。若蚜6月中旬开始向果实上转移,7月多集中于果实萼洼处为害,若采收过早,带有虫体的梨果,在贮藏期间萼洼被害部逐渐变黑腐烂。防治方法:在早春梨树发芽前刮除粗皮和翘皮,并清除树上的残附物,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虫卵;梨树萌芽前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可杀灭虫卵。梨黄粉蚜发生期喷施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可有效防治害虫为害。
  (2)防治茶翅蝽 茶翅蝽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空树洞、土缝及草堆等处越冬。一般5月上旬陆续出蜇活动,6月上旬至8月产卵,多产于叶背。卵期10~15天。6月中、下旬为卵孵化盛期,7月上旬出现若虫开始为害果实。防治方法:越冬成虫出蜇后和低龄若虫期喷施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3000倍液,可有效防治害虫为害。
  (3)防治梨小食心虫 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果树翘皮和树皮裂缝处及树干基部土中结成灰白色薄茧越冬。翌年春季4月上中旬开始化蛹,蛹期15~20天,第1代成虫发生期4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害果实的主要是第3、4代幼虫,7月下旬至8月是集中为害期。防治方法:在害虫为害期喷施10%联苯菊酯(天王星)乳油6000~8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等,可有效防治害虫。

推荐访问:包头 密植 丰产 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