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逝者,重新上路] 告别逝者的言语

  哀伤是指任何人在失去所爱或所依附之对象(主要指亲人)时所面临的境况,这种境况既是一个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它包含了悲伤与哀悼两部分[1]。悲伤主要指一个人在面对损失或失丧时出现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反应,心理反应主要体现在情感和认知方面。哀悼主要指一个人在面对损失或失丧时,因身心的反应而带来的外在社交和行为方面的表现。
  英国精神医生约翰·鲍比的依附理论认为:人在早期生命发展中需要安全与保障,于是便对少数特定的个人发展出依附关系,并延续一生。由于依附行为是为了维持情感联结,因此任何危及这种联结的情境都会产生特定的反应。失落的潜在危机愈大,反应就愈强烈。精神医生恩格认为:人因失去所爱形成的心理创伤,其严重程度相当于一个受伤或烧伤的人在生理上所承受的创痛,悲伤代表脱离健康与幸福的状态,如同身体需要复原,哀悼者也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平衡状态。所以恩格强调,哀悼是必须的,为了重建平衡,并完成哀悼过程,必须要完成某些特定的哀悼任务。
  近年来,由于车祸、暴力、自然灾害、身心疾病等影响,大学校园里的死亡事件时有发生。面对哀伤事件,有的同学平复较快,有的同学适应缓慢,还有的同学难于从原有的“联结”(生者与丧者之间情感和行为的依附)中走出来,使得悲伤和哀悼的反应延迟、扩大,甚至酿成病态。故对大学生哀伤者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面对现实,尽快地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则显得十分必要。
  一、辅导背景
  2011年5月18日晚10点,本校大三学生张军(化名)在下晚自习返回宿舍的路上、经过一十字路口时,被一超速闯红灯的酒驾司机撞飞,当场死亡。事件发生后,班级同学尤其是同宿舍同学出现了一些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感到悲伤、愤怒、内疚、自责、焦虑、恐惧、疲倦、无助、麻木;有的否认事实,沉迷于对逝者的思念中,产生幻觉,恍惚、心不在焉;有的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常常私下哭泣,食欲下降和连日失眠等。笔者为本班班主任,在了解该情况后,决定对该班同学进行哀伤辅导。
  二、班级哀伤辅导方案设计与实施
  (一)辅导目的:帮助该班同学正确认识“死亡”的事实,协助他们宣泄情绪和处理未尽事宜,增强班级同学的社会支持感,促使他们重新投入到现实生活中来[2]。
  (二)主要辅导方法:
  1.催眠放松贯穿整个辅导过程始终,使学生减少防御,在潜意识状态下打开心扉,释放情绪。
  2.将团体辅导方法融于其中,营造安全辅导氛围,互相支持,增强归属感。
  3.运用NLP技术,与潜意识沟通,减少情绪与行为症状,提升自信,挖掘潜能。
  (三)辅导准备:多媒体;放松音乐;班德瑞乐团冥想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和《明天更美好》手语视频;书写纸;心形卡片;礼品盒等道具。
  (四)时间和地点:时间3个小时;地点为120平方米的团体辅导室。
  (五)辅导过程:共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事件再现,接纳丧失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以缓慢柔和的指导语带领学生进入冥想,引导学生在潜意识状态中感受自己的情绪及状态。
  【指导语】现在,请你找一个你最舒服的姿势,闭上你的眼睛,慢慢地吸气、吐气,调整你的呼吸,继续……时间回到你刚听到意外消息的那一刻,当时你正在做什么呢?感受一下你当时的心情,是震惊、害怕、悲伤,还是有其他的感觉?那时候的你,脑中想到的是什么?你的身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反应?是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还是喘不过气?请你细细地去体会它,并且接纳它,不用感到害怕,这些都是正常的。在遭受这样重大的事故时任何人都会有些反应,虽然每个人的反应不尽相同,但这都是正常的,请你不必担心或害怕。请你慢慢睁开双眼把当时与此刻的想法、行动及身体反应写下来。
  2.全班30人分5个小组,小组交流。
  3.教师小结:大家有这些情绪反应都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遇到这样的事都会出现这样的反应。我们要接纳这些情绪,经历过一段时间,身体反应以及情绪感受都会有所不同,慢慢地好起来。其实,无论是震惊否定、痛苦哀伤、自卑自责还是愤怒,背后的原因都是舍不得。
  第二阶段:体验哀痛,释放情绪
  1.播放幻灯片,一起回顾逝者的过去。
  2.体会心中的哀痛。
  【指导语】闭上眼睛,调整你的呼吸,慢慢地吸气、吐气、放松……(再次回到潜意识放松状态)。刚才,大家看到了张军的照片,这些照片一定会碰触你内心深处对他的情怀,让你回想起你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现在请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内在,去体会一下内心的感受,你和他是否还有些约定还未来得及去做;你对不起他还没来得及道歉;或者他曾经帮助过你,你还没来得及表达谢意;或者你们中间有误会还没来得及化解,等等。此时此刻,你也一定有许多话要对他说。现在请大家继续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内在,想一想,你想对他说些什么?道歉也好,祝福也好,如果你已经想好了要对他说什么,就请你慢慢睁开眼睛,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在心形卡纸上,我们会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他。
  3.小组交流。
  4.按顺序一一把这些卡片作为礼物投放到礼品箱里。然后对着他的照片深深地鞠躬。表达你对他的祝福。相信张军看到我们的礼物和祝福一定会很开心的。
  播放《再见警察》,学生依次将卡片投入到礼物箱内,并鞠躬告别。
  第三阶段:告别逝者,转身上路
  播放冥想音乐(班德瑞的背景音乐)。
  【指导语】现在,请大家继续闭上眼睛,调整你的呼吸,慢慢地吸气、吐气、放松……(再次回到潜意识状态)。想象你走出教室,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向我们走来,由模糊到清晰,那就是张军,请看着他,和他打个招呼,他笑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张军转身向远处走去,越走越远,消失在天边。你有许多的失落、难过、不舍、牵挂。现在转过身来,你眼前是一条阳光大道,眼前有老师、爸爸妈妈、还有许多同学,还有陌生人,他们陪着你一起走。他们会继续陪伴你、支持你。你并不孤单,在他们的陪伴下,你将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强大。   屏幕显示张军的照片,文字:张军,愿你一路走好!
  第四阶段:把意义储留心中,活出精彩
  1.将意义储存在心里,帮助自己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好。
  【指导语】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思考:“这次事件里面是否有一些重要的、对你未来的人生有用的东西?”或者“你是否可以在这次事件中有所学习,是否因为有了这次经验,你以后能够注意交通安全,珍惜自己的生命,更好地照顾自己、保护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更成功快乐?”当同学们回答说“是”时,教师用较为缓慢低沉的声调引导同学说:现在我们把这份意义从事情里分出来。同时伸出右手,把它按在左手上,感觉一下它的重量,它在手中的感觉。现在慢慢地把手按在你的胸口,将这份意义融入你的心中,感受一下这份意义进入内心的感觉。这份感觉舒服吗?(等同学们点头或回答后,再继续下去。)好!现在做几个深呼吸,每次都大力吸气,感受一下这份舒服的感觉扩大、变得更暖热的感觉。再做三、四个深呼吸,直到你感觉到这份意义已经融入身体里的每一个部分,以后都会与你一起,帮助你,支持你[3]。
  发生这样不幸的事,对我们活着的人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让我们来呵护一下自己好吗?现在请你把双手抱于胸前,拥抱自己,轻轻地拍拍自己,告诉自己:“我爱我自己,我相信我自己。”(重复一遍)“我爱我自己,我珍惜我自己。”(重复一遍)“我爱我自己,我鼓励我自己。”(重复一遍)“我爱我自己,我完善我自己。”(重复一遍)
  2.尊崇命运,珍爱生命,活出精彩。
  【指导语】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已逝去的张军就坐在我们前面的椅子上,跟着老师一起说:“张军,你是我的同学、朋友,这次因为发生车祸你离开了我,我心里非常难过,但我接受命运的安排,同时,我尊重我活下去的权利和责任。命运能操控我们什么时候离去,在它的面前,我们只能接受。我们在一起的那段时间里,你给予我很多,帮助了我成长,我很感谢你。我会把你放在我心里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带着这份感觉,去照顾好我自己的人生。我会珍惜我的生命,去做很多好事,帮助别人。我更珍惜尚有的时间,好好学习,发展自我,使自己的人生每天都更成功快乐[4]!”
  3.全体同学起立三鞠躬。
  【指导语】张军同学,为了表示对你的感激与对你命运的尊崇,我向你鞠躬。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第五阶段:彼此祝福,笑迎未来
  全体同学围圈而坐,每个人发一张纸,请同学在纸顶端写上“×××(自己姓名)的祝福”,然后向右传给每位同学,每人都写下自己对他人的祝福和建议,或用绘画形式表达。当转完一圈后,再向左传给每位同学继续进行。结束后每位同学细细阅读他人的祝福,并对他人怀着深深的感谢。
  播放手语视频《相亲相爱一家人》和《明天更美好》,全班同学手拉手齐唱《相亲相爱一家人》和《明天更美好》。在歌声中振作起来,重新上路,走好未来的人生路。
  出示祝福语:愿逝者安息、生者永恒!
  (六)辅导效果:
  十天后笔者对班级任课教师、班干部和其他同学分别进行了回访,了解到目前同学们已经逐渐放下张军去世的事情,既不特别回避谈论他,也不再将注意力停留在这件事情上,开始投入新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班级氛围渐渐恢复到正常。部分同学曾经出现的食欲不振、失眠等不适都已经基本消失。
  从学生的反应和评价来看,本次辅导取得了良好效果。需要指出的是,班级哀伤辅导是危机发生后进行集体心理干预的有效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干预的方案与手段必须根据事件涉及群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班级哀伤辅导照顾的是大多数学生,对于特殊学生则难以兼顾,这就需要辅导者通过观察,及时筛查出来,因人而异地进行个别辅导。
  参考文献:
  [1]张德秀等.情志“悲”与哀伤辅导[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218-219.
  [2]卢勤等.一例大学班级哀伤辅导实例及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1-14.
  [3][4]李中莹.NLP之社会性集体创伤辅导技巧手册(修订版)[EB/OL].http://www.360doc.com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责任编辑:陈晓玲)

推荐访问:逝者 上路 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