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ノ美兔 工口画像 检索 [汉画像中兔的造型艺术]

  汉代画像,主要是两汉时期装饰于砖石之上的特殊艺术作品,也是当时社会最为盛行的一种文化形式、物质精华和精神产品,更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以及区别于其他时代的鲜明特点,因此成为那个时代重要的标志性文物。汉画像中的兔造型,多是时人为取其祥瑞而刻画的,构图简练,线条明快,形象生动,底蕴浑厚,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社会的侧影,在考古学和美术史上皆占有光辉的一页。
  在中国,玉兔是月宫神话中的动物,象征着月亮和长寿。汉代人认为除蟾蜍外,玉兔也是月中之物。汉画像中的玉兔多见于西王母身边和月中。西王母,亦称王母娘娘,《汉武帝内传》里说,西王母是一位容貌绝世的女神,并赐汉武帝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因此,道教在每年三月三庆祝王母娘娘诞辰,俗称蟠桃盛会。汉代把西王母尊为西仙之首,传说是长生不老药的制作者和掌管者。汉画像中所反映的玉兔,无论在西王母身边还是在月中,大都是前掌抱杵不停地在捣药。
  在河南省新郑市辛店乡山水寨发现的汉画像砖中的“西王母·玉兔捣药·凤凰展翅”纹样,横幅长条构图,引人入胜。右边西王母安坐山峦,手执一物;玉兔蹲踞,面向一臼,持杵捣药,臼前放满了制好的药丸;左边凤凰翩翩起舞,展翅欲飞。整个画面构思巧妙,生动传神,具有美妙的神话色彩。(图1)
  又如郑州出土的西汉晚期至东汉前期“西王母·玉兔捣药”画像砖图案,长方形横幅构图,西王母头顶戴胜,身着长衣,双手拢袖跽坐,裙裾下摆一侧较长,面向左转,扭脸侧视;左为玉兔站立,面向右侧,右掌扶臼,左掌执杵,正在捣药。(图2)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身边,除了玉兔为其捣药,还有九尾狐为其使以及三青鸟为其寻食。羲和则为太阳的母亲,据说她在东海沐浴生了十日,每天把一个太阳儿子放出去在天上玩耍。这些神物在汉画像中都有刻画表现。如郑州出土的西汉晚期至东汉前期“羲和主日与西王母等纹样”画像砖,横长构图,重峦叠嶂,树木葱茏,羲和头挽高髻,面右侧立于山坳之间,其臂有一站立的三足乌;右边山顶西王母头戴玉胜,侧身右视,拢袖跽坐,长衣飘拂,前面山坡有一玉兔持杵捣药,背后天空一只三青鸟展翅飞来,下面九尾狐似在周围巡视,随时听命。(图3)
  东汉的画像砖以河南、四川两省出土最多,艺术造诣较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实心砖,画面一次模印而成,多数一砖一画。如与西王母有关的多种神话传说形象,在四川成都新繁清白乡出土的东汉“西王母等纹样”画像砖上也有集合。该砖中上部瓶形龛内西王母坐于龙虎座上。右有表示祥瑞的九尾狐和持有灵芝仙草的玉兔,左有三足乌和执戈的大行伯,下有一蟾蜍操弓而舞。左下一戴冠博带者双手执笏伏地祈祷,其右二人可能是象征祈祷者已得长生的祖先。上部两侧空隙处饰以流云,增添了画面的仙山气氛。(图4)
  四川汉画像砖艺术,是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特别是秦“迁六国豪强”等移民措施,使得中原先进的文化艺术传播到四川,并与当地文化融合,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繁荣,为汉画像砖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又如四川新津出土的东汉“西王母等纹样”画像砖,高7厘米,宽33厘米,中为西王母戴胜坐于龙虎座上,左为献嘉禾使者及九尾狐,右为玉兔跽坐,持杵捣药。(图5)
  与西王母同为道教尊神的东王公,据说住在碧海之中,负责掌管东方诸仙,又称木公、东华帝君、东仙之长,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男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男仙领袖,南、北二宗则奉为始祖。汉代人们迷恋“得道升仙”的道家思想,因此,在砖石画像上常常出现西王母和东王公的形象。如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新店乡熊营村汉墓出土的“东王公·西王母等纹样”画像石刻,画像刻东王公与西王母,皆戴冠拢袖,身着长衣,相向跽坐于悬圃之上;上部有仙人骑鹿和三青鸟;下部有一玉兔,左腿弓起,右膝跪地,圆眼长耳,肩生双翼,正在执杵捣药。(图6)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些题材在汉画像中也有所表现。上世纪70年代,在河南省南阳市白滩汉墓发掘出土的“牛郎织女等星座”画像石,画面右方刻牛郎回首扬鞭牵牛,与之相应上方还刻有三星相连的牵牛星座;左下方四星内跽坐着头挽高髻的躬身织女,当为织女星座;中部六星围绕一虎上及前方,为其星象标志;左上方环绕玉兔的七星是二十八宿中的“毕宿”。该画像石不仅刻画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以石刻图像反映出相应天文星象的位置,将牛郎织女神话与有关天文星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艺。(图7)
  日月合璧,亦称日月交会,汉画像中即生动地表现了这一奇特景象,殊为少见。如河南南阳出土的东汉“日月合璧和毕宿”画像石纹样,尤其值得提及:左下刻一金乌背负日轮,日轮内又有一象征月亮的蟾蜍,遮住了表示太阳的金乌腹部中心,使人一望便知反映的是日月重叠发生日食的天文现象;上为毕宿,有8颗星宿相连呈椭圆形,内刻玉兔;周围云气缭绕,繁星点点。这幅汉画图像,运用高超的表现手法,巧妙的纪实与艺术处理,融科学、现实和想象为一体,既形象又艺术地记录了天象,说明汉代人们对日食产生的原因已有了正确的理解,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汉代天文学提供了形象而直观的文物资料,填补了《汉书》不能全面记载天文科技的缺憾,具有极高的天文及艺术价值。(图8)
  汉代南阳是全国闻名的五大贸易都会之一,西汉时就有不少王侯被分封于此。后来,这里又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及其二十八宿(将领)发迹之地,皇亲国戚和达官显贵更是云集盘踞,时有“南都”“帝乡”之称。加之汉代盛行“灵魂不灭,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念,因此,南阳一带便出现了大量豪华墓葬,遗留下来不少汉画像石。天文星象在南阳汉画像石中最具特色,我国其他地方虽然也有发现,但毕竟出土较少,而南阳却有近百石之多,一般都是在石上画某种星象和云气纹,然后刻以各种禽兽或人物表示星宿。其中比较著名的还有在南阳县(今南阳市宛城区)蒲山阮堂汉墓出土的东汉“苍龙星座等纹样”画像石刻,上方刻月轮,内有玉兔和蟾蜍;下方刻苍龙及16星表示苍龙星座。古人将赤道附近的恒星分为28个部分,即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又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划分为四宫,分别用四灵来表示,称东宫苍龙、西宫白虎、南宫朱雀、北宫玄武。这里苍龙作蛇颈虎躯状,气势宏伟,斜向而下,群星璀璨,绕于其旁。蟾蜍似在摇臂摆足,扭身起舞。玉兔昂首竖耳,奔跑跳跃。整个画面构图讲究,布局合理,是一幅蕴涵着动人心魄的强大视觉张力以及具有天文科学理念色彩的精美星象图案。(图9)   与兔有关的一些现实生活题材,在汉画像中也有真实再现。如山峦禽兽图案装饰,在汉代较为流行,像博山炉的盖面上,一般都有雕镂的山峦之形以及动物禽兽等点缀其中。汉画像砖中自然也不乏此类题材,如河南省新郑市出土的其中一幅:连绵起伏的山峦,禽兽出没,野猪狂奔,野牛吃草,猛虎回首,鹿兔探头,禽鸟翱翔……情趣盎然,极富生机。(图10)兔因繁殖能力极强,也与再生、春天联系起来,在西方是新生命和兴旺发达的象征,而且成为复活节的吉祥物。中国、埃及、希腊等地文化,都把兔子与生育联系在了一起。旧时传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月亮娘娘的生日,我国很多地区都有中秋夜祭月习俗。据说,未婚姑娘拜月(玉兔)能祈求月神赐予佳偶婚配,已婚女人拜月能向玉兔祈求多子多福。因此,汉画像中的兔似乎也有祈望后世繁衍旺盛的含义。
  汉画像中,兔有时也是猎人及猎狗追逐的对象,而且这类画面较多,造型各异。如河南省西华县黄桥乡斧柯村出土的龙凤纹汉画像砖,就极为生动地表现了这一现实生活场景。砖系空心,正面除了龙凤等图案外,在中间和下部还有7幅相同的狩猎纹画像,系采用同一小印模分别模印而成。其画面显示:二猎人骑马驰骋山间,前后夹击,拉弓射中一花斑猛虎;而一野兔则惊恐万状,竖起大耳,扬开四足,侥幸逃窜。(图11、12)砖背面和侧面也饰以柿蒂百乳纹。
  汉代富家子弟崇尚骑马田猎之风,这在汉画像中多有反映。如河南南阳王庄汉墓出土的“田猎”画像石,高30厘米,宽138厘米。图中一猎人执戟牵犬,疾奔追逐,一猎人引弓跪射,围捕獐兔;一人骑马指挥,远处观望,似为贵族狩猎者。(图13)
  郑州出土的西汉晚期至东汉前期“飞骑射兔”画像砖纹样,横幅画面,一射手稳坐在飞奔疾驰的马背上,上身后仰,左手控弓,右手将弦拉满,回首射兔,显示出高超的骑射技艺;其右后侧有一飞兔,长耳竖立,短尾上翘,惊恐逃窜,四肢与身体几乎拉成一条直线,足见其奔跑速度之快;下方三棵小树,则简洁明了地交代了田野狩猎这一题材场景。(图14)
  自古以来,兔与狗就是冤家对头。自然界中兔遭遇狗的攻击时,全无招架之力。但在生肖文化中却恰恰相反,兔与狗倒是非常和谐的属相,婚配上素有“青兔黄狗古来有,合婚相配定长久;家门吉庆福寿多,万贯家财足百斗”的说法。
  在河南省密县(今新密市)打虎亭一号汉墓北耳室甬道券顶两侧下部,就分别发现有两幅少有的与追兔相关之石刻画像。其中东下部刻一幅一猎狗追二兔画像;(图15)西下部刻一幅仙人背物,举旗飘扬,骑马奔驰,跟一奔兔画像。(图16)两幅画像均是在石面上,采用减地浅浮雕的手法,雕出人物或动物的外形轮廓,前幅并未细致刻画,风格粗犷,简洁有力,后幅则以阴线进一步刻出面部结构及局部纹饰,雕刻精细,更加生动。
  “狗撵兔”原是一种狩猎形式,在我国部分农村一直较为常见。我国汉唐时期古墓壁画上,出现了不少关于狩猎的图案,这其中就有猎狗的身影。“狗撵兔”自然也是汉画像中最为常见的一个场面。如1970年在河南省郑州市新通桥汉墓出土的西汉晚期“猎犬逐兔”空心砖画像,长方形,横幅,山峦起伏之间,右方一犬,体长似狼,张口吐舌,长尾伸展,奔扑逐兔;前方被逐一兔,躯体肥硕,圆眼大睁,耳尾皆竖,撒腿狂跑。(图17)
  郑州发现的汉代画像,内容平铺直叙,表现直接,造型简括,给人以质朴感。如郑州出土的另一“猎犬逐兔”汉画像砖图案,右方一兔形象完整,拼命前奔;后面紧追一犬,眼看就要咬住兔尾。该画像构图对称,简洁粗犷,尤其线条运用相当精到,没有细部方面刻画,甚至省略不显猎犬后半部,而是着重表现了其有力的前腿及长嘴,虚实并用,寥寥数笔,勇猛之状即跃然画面,兔的长耳短尾与善跑之足等特征,也非常明显,一目了然,这些都是与作者创造性的布局谋划技巧以及雕刻时的刀法熟练程度密不可分的。(图18)
  同类题材的汉代画像,在河南省禹州市白沙镇也有不少发现。白沙汉墓出土的“猎狗逐兔·象·人牵怪兽等纹样”画像砖,横长方形,左端残缺,但因系小印模制成的连续图案,主题画面内容倒也基本完整。从现存画像来看,上排刻印有象、人牵怪兽等两幅相同的纹样;下排刻印猎狗追逐鹿、兔等三幅相同图案;中间隔以柿蒂纹及方格纹连续图案;上下则以斜方格纹连续图案带饰边。(图19)
  又如禹州白沙汉墓出土的“双龙穿二环·山中虎鹿·猎狗逐兔等纹样”画像砖,长方形,空心,横幅。画面中部装饰一排云朵纹和两排柿蒂百乳纹及一周方格纹连续图案。周围主题纹样可分内外两圈。内为双龙交尾穿二环连续图案。外为山中虎鹿与猎狗逐兔等多幅相同连续纹样:山峦起伏,连绵不断,左方虎鹿各一,背向伫立,回首对视,寓静于动,花斑猛虎长尾如鞭扬起,弓背张口拟欲返身捕咬,鹿突见险情,惊魂未定,弱小无助,不知所措;右方场面动感强烈、更为惊险,三只猎犬围追一兔,后面二犬一左一右、紧追不舍,左边还有一犬已经和兔并驾齐驱、包抄扑来,兔竖耳翘尾、奔跑跳跃,眼看濒临绝境、在劫难逃,可谓构思巧妙,刻画入微。(图20)
  综上所述,我认为汉画像中有关兔的造型大体可分三类:一是常见于神话传说中西王母身边的玉兔,或执杵捣药,或持灵芝仙草;二是天文星象二十八宿中内有玉兔的星宿“毕宿”,或刻于月轮之中,或七星八星环绕;三是现实生活狩猎活动中的野兔,或被猎人飞骑围捕、引弓欲射,或被猎狗狂奔追逐、包抄扑咬。总之,汉画像中兔的形象纹样虽然弱小简单,却内涵丰富,造型多姿,其艺术水平已经达到了高超的境界。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现实生活,都真实地反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思想、信仰和审美情趣,突出地表现为古朴浑厚、深沉雄大的独特风格,生动地描绘出自然和想象中的人与动物世界以及一幅幅从天上到人间的精美历史画卷。
  (题图:“西王母·玉兔捣药”画像砖图案)
  作者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推荐访问:造型艺术 汉画 像中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