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做的爱情乡愁】乡愁仿写爱情

   作家鬼子的小说一向以“悲悯”为标签,喜欢用有点刻意的“苦难”叙事来对抗平静繁荣的生活表象,狠狠地用针刺向皮肤,疼痛让忍不住瞌睡的我们得到刹那间自残式的清醒。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属于乡村的,卑微而渺小,他让他们经历痛楚,用残酷的温情来对抗城市的冷漠。《一根水做的绳子》延续了“苦难”的叙事,但是淡化了“苦”,把蘸了苦水的绳子拧了又拧,拧出来一丝涩涩的“甜”。鬼子在这部新作中讲述的是一个苦涩而甜美的爱情故事。
   女子阿香与乡村教师李貌偶然中相恋,她一头亮泽芳香的黑发,深深吸引着李貌,最终成为纯洁爱情的象征。阿香在匆忙中把身体的第一次给了这个懦弱的男人。事情败露,李貌被驱逐后与一村妇匆忙结婚生子。阿香始终对他充满浓浓的爱情,他们历经磨难,而最终无法取得一纸婚约,阿香抱憾而亡。阿香的愿望似乎很简单,就是想让李貌好好地给她一次,慢慢地给她一次,她想忘却第一次匆忙中的疼痛,想从容宽裕地享受一次性的快乐、爱的神秘。但是,她命中注定要选择无奈和悲苦,她失去了女人的机能,注定与性的快乐无缘,注定要做一个爱情的守候者。
   它的气质是沈从文式的,充满了乡村传说的悠远韵味,有惊奇,还有点像神话或传说。它的爱情是属于平民的,非贵族的,但平民女子阿香的执着与守候带给人的感动一点不亚于携带者贵族气息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它让人感叹:原来浑浑噩噩粗风粗俗的乡村居然也可以演绎如此真挚的爱情,一片荒芜的野草中竟然隐藏着绝对的纯正与纯美。在这动荡而肤浅的时代里,它对爱情的守候还充满了乡愁气质。中国人心灵转变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疯狂的现代化进程,宁静的乡村追随着喧嚣的城市,和田园风光相关的一切一去不返,作家在哀悼爱情的同时也在哀悼乡村的逝去,无奈地向它们渐行渐远的背影发出一声遥远的叹息。
   它是“反欲望”式的写作,守候、爱情、纯净是它的关键词。作者想留住的是爱情的“味”,而非直接的性。性和欲望,是当下写作的一个关键词,从八十年代起,作家们越来越大胆地涉足性和欲望,企图用它作为长驱直入的利剑,刺醒被概念化写作愚弄得僵硬不堪的文学的活力与野性,它几乎成了作家穿透历史和生活的单筒望远镜。在图象化网络化的今天,欲望更是成了夺人眼球的独门暗器,它无休止的泛滥成了现代社会的一个顽疾。欲望的破坏力短暂而直接,“优美”、“崇高”在它面前不堪一击,但鬼子却试图放逐“欲望”,留住真爱。他在《后记?炒一盘鹅卵石下酒》表达了对故事主题的期待,那是一个奇特而又充满人生哲理意味的寓言:两位老人捡了一抓比蚕豆大的鹅卵石,放到锅里和着盐油酱醋辣椒一起炒,炒好后老人拿它下酒,把它放到嘴里慢慢地嗍,为的是把鹅卵石里浸透的味道嗍出来。男女之事恰似如此,那种直接的吞咽是可以饱一时之饥,但吞石填肚的后果无疑是“饮鸩止渴”。相反,那种慢慢嗍着品着的味道才让人记忆绵长,石未下肚,味却能铭刻心灵。
   它成功的另一关键在于作者没有将关于“美好”的故事俗套化,而是写得婉转自然,没有一丝一毫的造作。阿香和李貌之间的感情并非自始至终都是纯净的,李貌对她的诱引就不乏欲望的支使,他们各自性格中也有着许许多多的弱点,李貌显得过于懦弱胆小,阿香则固执,还带着些许的简单和“傻”气,但他们特别是阿香对爱情的期待和坚持大可以“感天动地”。他们不渝的爱情,和着那浮躁时代的乡愁,做成了这根“水做的绳子”,它虽柔滑无骨,却拴住了李貌的爱情,拴住了内心的执着。它有力地拴住读者的心灵,它绵绵不绝,“抽刀断水水更流”;它动人心弦,“剪不断理还乱”。
   这水一样的爱情乡愁,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味道悠远,沁人心灵。

推荐访问:乡愁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