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摒陋习|

  我们的历史文化传承悠久,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很有值得骄傲的东西。同样,人类的惰性,社会的积习,由于历史的惯性也都有序地流传下来。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不良风气、官场陋习都有封建旧时的痕迹。比如,腐败问题对于社会危害很大,但产生腐败的陋习、风气危害尤甚。这些陋习和风气就是产生腐败这株“罂粟”的土壤,我们应以史为鉴,彰明利弊,摒除陋习。
  行贿受贿之陋习,在封建专制时代盛行,流弊至今。明朝末年,崇祯帝对官吏腐败不无感慨地说,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不肖官吏,畏势而曲承。离我们较近的清代,康庸朝时,腐败盛行,到乾隆年间,廉俸不敷,官员只好另谋生财之道。外官进贡京官的别敬、炭敬、冰敬,京官保举同乡捐纳的印结费,三节两寿的节寿礼外加门包银,馈送过境官员的程仪,上任点卯的卯规,到中央六部办事的部费等形成的规礼,成为大小官员在廉俸合法收入之外解决日用之需的主要经济来源。乾隆处置陋规总的原则是:不败露则苟免,既败露则应问,较之贪赃,究为有间。这种暧昧态度对陋规泛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既而加重了吏治腐败与经济危机、社会矛盾。有学者认为,现在的腐败现象是中国古老贪渎文化的一种延续,讲礼尚往来,千里做官为求财。流风所及,贻害至今。当今社会人情腐败、面子腐败在东方文化中也最为彰显。它庸俗了人际关系,恶化了社会风气,腐败现象借此泛滥。探病、拜年、贺吊都成了腐败的隐蔽地带。有人说,现今的行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一些人把行贿作为谋利的最佳手段和技巧,不耻于此道者,被认为是不懂“事理”。
  及时行乐之陋习,也是封建社会的糟粕,是消极没落思想情绪的反映。我们常以盛唐为荣,确实,唐文化已传至后世,惠及东亚,但是唐代的及时行乐的奢靡之风,也是唐朝衰败的主要原因。盛唐以后,世风日下,官员吃喝玩乐,文人狎妓成风。这在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中多有描述,且有杜牧的诗为证:“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当时官员、文人吃酒行乐并不为耻,而多夸耀显摆,并以诗文而传世。朱元璋深谙奢靡之害,初定天下,每早晚必上豆腐,以示不敢奢侈,可惜后来的皇帝把豆腐换成百鸟脑浆做成,为珍味一品。到南明已腐败到“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国民党统治时期,几乎把封建朝代的官场陋习、奢靡之风全部继承下来,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失败和灭亡应该是没什么奇怪的了,今人应以此戒之。
  每每读史颇多感慨,总觉得庸俗之气、奢靡之风在社会上的一些表现与旧时官场陋习何其相似乃尔。现在一些不良风气已成为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严重污染源,影响是多方面的。南非行政管理学家保罗・哈里森说过一句话:“行贿受贿是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内部的恶性肿瘤,他蚕食着人民与统治者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造成国家的软弱性既无力实施自己的法律与法规。”如任其泛滥,人们所追求的公平和公正将不复存在。如果在社会生活中遇到问题都诉诸金钱、权力、关系网,那么在这种环境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是绝对不会轻松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倡导各方面的良好作风,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意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这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愈腐败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应该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继承历史上优秀的廉政文化和思想,如孔子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子的国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等。我们所以说有产生腐败的土壤,是因为有相当多的人面对腐败现象少有震惊和愤怒,而代之以漠然和艳羡,我们不缺乏对美好事物的赞同,而是缺少对丑陋现象的憎恶。因此,我们要努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要移风易俗,树新风正气,摒旧时陋习。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奉献精神。形成清风正气,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谐。

推荐访问: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