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大师》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大师 下载

  此前,影片导演兼编剧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和出品方环球影业,都未承认影片和基督教科学会有直接关系,基督教科学会也不置可否。但影片中的不少线索直指这个在美国影响力巨大的组织:比如主演菲利普·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的造型和身份设置就和科学会创始人L·罗恩·哈伯德非常相似,男主角妻子的名字甚至直接用了L·罗恩·哈伯德妻子的名字。
  在威尼斯电影节的首映发布会上,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终于承认,哈伯德确实是片中那位“大师”的原型,基督教科学会创建初期的经验对他编写影片剧本“有所启发”,但除此之外,“影片本身和科学教没有任何关系”。
  早前有消息称,托马斯·安德森的私人好友、科学会忠实信徒汤姆·克鲁斯私下看过《大师》后暴跳如雷,但导演拒绝透露细节,只称:“我们如今还是好朋友,我给他看了片子,当时发生了什么是我们之间的事。”
  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在大学期间曾主修英国文学,不过他很快就转投了自己钟爱的电影事业。他曾考入纽约大学电影系,但只上了两天课就放弃了学业。此后他在纽约和洛杉矶两地做过电视助理、拍摄MTV等多种工作。退学后不久,他用退还的学费拍摄了短片《雪茄和咖啡》。此片在圣丹斯电影节放映后引起关注。1996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片《赌场纵横》。1997年,托马斯·安德森自编、自导,同时兼任制片的影片《不羁夜》再获成功,27岁的托马斯·安德森凭借此片获得了1998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2007年,他酝酿五年的心血之作《血色将至》备受评论界及影迷期待,被提名多个国际奖项,不仅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还为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赢得了包括奥斯卡在内的多个影帝头衔。
  记者:你的电影作品题材多样,这种多样性会不会让你在决定下一部要拍摄什么时带来压力?
  PTA:严格说这不算压力,而是种乐趣,我很享受。我在工作过程中会感觉到压力,但不是那种让我消极怠工或者心理烦躁的压力。总拿自己原来的作品和现在正在进行的工作比较,很傻很无谓,因为观众有自己的好恶,不管我怎么做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选择。所以,为这些而让自己承受压力,是庸人自扰。
  记者:除了《血色将至》,你的电影都是根据你自己创作的剧本拍摄的,这是有意为之?
  PTA:刚入行的时候,我得到一份根据拉塞尔班克斯的小说改编剧本的工作。说实话,这份工作我干得不怎么样。虽然我从小就很喜欢那部小说,但改编成剧本我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做,特别迷惑。我觉得我当时就像个誊写员,只是把小说抄写了一遍。
  《血色将至》是个例外,面对它我没有那种无所适从的感觉,那时我的创作欲望高涨,办公桌上堆了高高一大摞关于20世纪早期石油产业的书籍和文件,还有我之前写的其他零散的剧本……灵感源源不断啊。
  记者:你害怕失败吗?
  PTA:人人都害怕失败。我知道何时要忠于自我,我清楚我何时为自己的电影骄傲,我了解我的作品好在哪里,其他一切都顺其自然。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我热爱写剧本和拍电影,我的作品真实地折射出我的思想、我的内心。只要是尝试不同的事情,就会有成功有失败,但我对自己的水准有足够自信,我会精益求精,但不会好高骛远。坚持自我,自然有人懂得欣赏。
  记者:多年前你选择放弃纽约大学电影系的学业,现在是否后悔当初的这个决定?
  PTA:总体看来,这个决定很适合我。当然如果我完成了纽约大学的学业,也许事情会朝不同的方向发展。在我上学那段时间,学校做的只是让一群热爱电影的年轻人不停地看更多电影,而实际上他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个。我个人的学习经历不甚愉快,所以才放弃了学业。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人们总是谈起那些大腕电影人,比如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西斯等等,他们都是电影科班出身,这会让人感觉,如果想要成功,就只有这一条路可走——绝对不是这样,认为只有考上电影学院才能拍电影的想法,很傻。你需要的是能力和与之相符的勇气,这些学校里可不会教你。
  记者:你的电影一直有几个固定的主演,这让创作过程更有趣?
  PTA:就像跟家人工作,很亲切,很熟悉。当然这些演员都非常棒,他们并非是因和我关系好才得到角色。在电影这个圈子里,通过拍一部片子往往能结识几个非常投缘的朋友,但电影杀青后大家就各自忙碌去了,少有机会再碰面,只能时常打个电话联系——能把这些人再拉到一起工作上几个月,不用重新融合和互相适应,我当然求之不得。

推荐访问:安德森 托马斯 保罗 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