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阅读模拟题 名著阅读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1分,共3小题,每小题7分)  “敬”的当代价值  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学界一般以“礼”和“仁”为核心,认为孔子继承了周礼,发展出“仁”的思想,因而着重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当代性意义。其实,在“礼”和“仁”之中还有更本质性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可以用“敬”来概括。深入认识“敬”的精神,不但可以更准确地领会“礼”和“仁”的内涵,而且还能为儒家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提供新的思路。
  众所周知,“礼”最早是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面前,人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其中的“敬”,出于内心的崇拜仰慕,而“畏”则是害怕受到惩罚。最早的“礼”活动即内含着这种敬畏的心情。“礼”由祭祀的仪式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敬”作为内质也留存下来。这种“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而且其发自内心,也即出于天赋,由“敬”而发的“礼”活动也就合乎天理,具有道德价值。因此在国家政治活动中要求“敬”。《左传》说:“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社会的一切活动和个人的修养也以“敬”为内核,故而强调:“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
  孔子继承“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在《论语》中,“敬”出现21次,频率颇高。这些关于“敬”的阐述,有继承,也有发展。关于祭祀活动,孔子继承了上古对“天”和“神”的敬仰态度,强调“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思敬”。即使“敬鬼神而远之”一语,强调实践理性的重要,也告诫对于鬼神要有敬畏的心态。关于政治活动,孔子也承传了西周以来的敬谨精神,故而回答鲁哀公说:“治礼,敬为大。”孔子对于“敬”的发展,在于把它扩展为普通人对待物事的敬业精神。“敬”原本主要表现在人对神、臣民对君王等下对上的关系上,孔子以后则成为所有社会成员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孔子说“敬事而信”,“执事敬”,“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敬”就直接对“事”而言。《论语》出现的21次“敬”中,关于敬事的即有18次。而且,由“礼”中发展出来的“仁”也以“敬”为本。一般认为,“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形式,故而许多学人着重以“仁”为核心建构孔子的思想体系。其实,“仁”之中也必有“敬”的精神。没有发自内心的“敬”,也就没有真切的仁爱之情。例如作为仁爱重要构成的“孝”就必需要“敬”。《为政》篇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朋友之交谊也需要“敬”,故而孔子赞美道:“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这一点,宋儒也有阐述,朱子就说:“爱而不敬,非真爱也;敬而不爱,非真敬也。”
  这种“敬”的思想较之“礼”和“仁”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具有当代意义。“礼”和“仁”的思想建立在小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小农业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国家不过是一个家族对其他家族的统治,个人也只是家庭成员,而家庭主要由血缘关系构成。当代社会,已经走出了小农业文明时代,家庭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式微。而由于“仁”的观念是基于血缘关系之上的,有着疏近等差的特性,因而在现代社会中就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此不同,“敬”是人类在远古时期就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必然产生的。它与经验活动同时产生,而且不断地积淀起来,因此是一种近先验性的存在。从远古主要对于自然的敬畏,到殷周以后更多对于社会中年长者、位尊者的敬重,再到孔子普遍要求的为人行事的敬业,“敬”的外延在扩大,而所抽象的内涵一直延伸着。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最早是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人们在祭祀过程中或是出于内心的崇拜仰慕,或是害怕受到惩罚,极易产生敬畏的心理。
  B.无论是在国家政治活动中,还是在社会的一切活动和个人的修养中,“敬”受到特别重视,是因为由“敬”而发的礼活动合乎天理,具有道德价值。
  C.用“礼”和“仁”来概括孔子思想核心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但“敬”更能概括“礼”和“仁”之中的具有更本质的精神内涵。
  D.准确地领会“礼”和“仁”的内涵,我们就能深入认识“敬”的精神,更为儒家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提供新的思路。
  2.关于“敬”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敬”是礼由祭祀的仪式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沉淀在礼的形式之中的精神内质。
  B.关于祭祀活动,孔子继承了上古对“天”和“神”的敬仰态度,但对“鬼神”等个别怪异之物则会畏惧而躲避,“敬鬼神而远之”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C.“仁”之中必有“敬”的精神。没有发自内心的“敬”,也就没有真切的仁爱之情。因此,“敬”应替代“仁”成为建构孔子思想体系的内核。
  D.孔子对“敬”的阐述,有继承,也有发展,最可贵的是他把“敬”扩展为普通人对待物、事的敬业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和“仁”的思想建立在小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其服务对象和本质难以跳脱基于血缘关系的家族网络,有着疏近等差的特性。
  B.孔子继承了周礼,发展出了“仁”的思想,“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核,但二者都以“敬”为本。
  C.“敬”从对于自然的敬畏,到对于社会中年长者、位尊者的敬重,再到为人行事的敬业,可以看出孔子思想发展脉络以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D.从远古而来,“敬”的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延伸,但因其是一种近先验性的存在,在现今社会仍具有实用价值。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共33分)
  法雄字文强,扶风郿人也,齐襄王法章之后。秦灭齐,子孙不敢称田姓,故以法为氏。宣帝时,徙三辅,世为二千石。雄初仕郡功曹,辟太傅张禹府,举雄高第,除平氏长。善政事,好发擿奸伏,盗贼稀发,吏人畏爱之。南阳太守鲍得上其理状,迁宛陵令。   永初三年,海贼张伯路等三千余人,冠赤帻,服绛衣,自称“将军”,寇滨海九郡,杀二千石令长。初,遣侍御史庞雄督州郡兵击之,伯路等乞降,寻复屯聚。
  明年,伯路复与平原刘文河等三百余人称“使者”。攻厌次城,杀长吏,转入高唐,烧官寺,出系囚,渠帅皆称“将军”,共朝谒伯路。伯路冠五梁冠,佩印绶,党众浸盛。乃遣御史中丞王宗持节发幽、冀诸郡兵,合数万人,乃征雄为青州刺史,与王宗并力讨之。连战破贼,斩首溺死者数百人,余皆奔走,收器械财物甚众。会赦诏到,贼犹以军甲未解,不敢归降。于是王宗召刺史太守共议,皆以为当遂击之。雄曰:“不然。兵,凶器;战,危事。勇不可恃,胜不可必。贼若乘船浮海,深入远岛,攻之未易也。及有赦令,可且罢兵,以慰诱其心,势必解散,然后图之,可不战而定也。”宗善其言,即罢兵。
  贼闻大喜,乃还所略人。而东莱郡兵独未解甲,贼复惊恐,遁走辽东,止海岛上。五年春,乏食,复抄东莱间,雄率郡兵击破之,贼逃还辽东,辽东人李久等共斩平之,于是州界清静。
  雄每行部,录囚徒,察颜色,多得情伪,长吏不奉法者皆解印绶去。
  在州四年,迁南郡太守,断狱省少,户口益增。郡滨带江沔,又有云梦薮泽,永初中,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走。太守虽不德,敢忘斯义。记到,其毁坏槛藊,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稍息,人以获安。在郡数岁,岁常丰稔。元初中卒官。
  (《后汉书·法雄传》)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举雄高第,除平氏长 除:除掉
  B.善政事,好发擿奸伏 发:揭发
  C.伯路冠五梁冠,佩印绶 冠:戴
  D.雄每行部,录囚徒 行:巡察
  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法雄“善政事”的一组是( )(4分)
  ①好发擿奸伏,盗贼稀发 ②烧官寺,出系囚 ③连战破贼 ④乏食,复抄东莱间 ⑤雄每行部,录囚徒,察颜色 ⑥记到,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6.下列对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法雄被太傅张禹征入府后,在官吏考核中的成绩优秀,授官平氏县县长。
  B.汉朝大赦天下后,对于不敢归降的海贼,法雄反对恃勇追穷寇,主张罢兵,从心理上瓦解他们;他的策略实施后效果很好。
  C.法雄为官每次巡察所辖州县,都要审查记录囚犯的罪状,观察囚犯的神色,了解了很多案情的真伪。对于不奉公守法的官员一律令其离职。
  D.为南郡太守时,法雄用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来指导除虎狼之患的工作,下令不得妄捕山林,结果虎患立除。
  7.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冠赤帻,服绛衣,自称“将军”,寇滨海九郡。
  翻译:
  (2)会赦诏到,贼犹以军甲未解,不敢归降。
  翻译:
  (3)在州四年,迁南郡太守,断狱省少,户口益增。
  翻译:
  8.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6分)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选自《孟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15分)
  寄崔侍御
  李 白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为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注】本诗写于天宝二年(753),时诗人离东鲁家南游吴越。崔侍御,即崔成甫,李白的朋友,曾任校书郎、摄监察御史。
  9.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作简要概括和分析。(7分)
  答:
  10.诗人在抒写情感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两种,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8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31分)
  体 面
  韩六子原是郊区的农民,因为扩城占了他们村的地,他无地可种了,做大生意又没本钱,所以就试着在路边摆了个卖羊杂汤的摊子。
  韩六子家世代都是种地的,他见了城里人就有些自卑。他知道,那些天天来这儿喝羊杂汤的人都是有些身份的。韩六子算过一个账,如果一个人每天早上喝一碗羊杂汤、吃两个火烧,那他一个月的早饭钱就接近100元钱,再加上中午饭和晚上饭,那他一个月的饭钱就是四五百元,再加上养家糊口什么的,那得挣多少钱才够呀!所以,他知道,那些做小生意的和每月挣几百块钱的工人,是不可能天天喝羊杂汤的。凡天天来这儿的,不是在高薪单位上班,就是在做大生意。所以,韩六子对来的每一个人,都是笑脸相迎,笑脸相送。客人来了,刚坐下,他就会将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杂汤端过来,躬着腰给客人放在矮桌子上,然后脸上堆着谦卑的笑说,料子自己放,怎么对口怎么调,要加汤,招呼一声就行!
  每天,韩六子从早晨鸡叫起,一直忙到掌灯才收摊。这十几个钟头,他几乎一刻不停地穿梭在十几张矮桌的夹缝里,为客人加汤、送火烧。有客人说,韩六子,你就不能歇会儿吗?累不累呀?韩六子就笑笑说,咳,累啥呀?比种地轻省多了。
  韩六子的羊杂汤实惠又好喝。那汤,全是头天晚上用羊腿骨和大梁骨通宵熬的,又香又稠;那羊杂,全是头一天的新鲜货,提前用大料炖得烂烂的,第二天用羊汤一热,那个香,隔老远就闻得见。   凡是卖羊杂汤的,大都有两个毛病:一是在汤上做手脚,少熬,节省羊骨头钱和炭火钱,到时候一看人多,就往里加水,来得晚的往往只能喝清汤;二是在羊杂上做手脚,羊杂贵,就往里掺牛杂,多掺那些最便宜的牛肺。这种事韩六子从来不干,所以他的羊杂汤就和别人的不是一个味儿,再加上他的谦卑和热情,生意就越来越好了。后来,韩六子一个人怎么也忙不过来了,就开始雇小工,一个两个,一直发展到了6个,才勉强喘过气来。
  按一般人的理解,一个卖羊杂汤的能挣多少钱?说了您别不信,你可以算一算,6个人从早上天麻麻亮就开始往桌子上端汤,一直端到万家灯火,这得端多少碗?几年下来,了不得了,韩六子发了。
  韩六子先在一个新建的小区里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后来觉得钱还是有点儿多,正赶上流行买私车,就买了一辆“本田”,还利用业余时间考了个驾照。
  开上私家车后的韩六子,觉得自己卖羊杂汤的那套行头和车太不协调了,就又置办了“红豆”衬衣、“新郎”西服和“红蜻蜓”皮鞋。这么一装扮,韩六子就整个儿换成大款模样了。
  韩六子的心理慢慢地也有了变化。他发觉,来他这儿喝羊杂汤的,其实也没有几个能比他有钱的,无非是单位好点儿,工资高点儿;干生意的,也不是什么发大财的,这从他们的交通工具上就看得出来。他们大多数是骑摩托车、电动车和自行车来的,也有几个开车来的,车的档次也不如韩六子的“本田”。
  这样一想,韩六子怎么也不愿意再冲他们露出那种谦卑的笑了,更不愿意躬着个腰挨个儿给他们加汤了,他想:凭什么我伺候你?我比你们有钱哪!这年头,钱就是体面呀!
  韩六子不干了。他把羊杂汤摊子交给了他的几个伙计,自己躲清闲去了。
  韩六子开着他的“本田”,整日里游山玩水,和一帮朋友出入歌厅酒楼,过得好不潇洒。
  这样过了大约半年的时间,韩六子的积累花得就差不多了。这时候,他的那个卖羊杂汤的摊子,由于那几个伙计偷工减料,很快就黄了摊子。
  这时候的韩六子,根本不可能再卖羊杂汤了,那多掉份儿。要做生意,也得做体面一些的生意。他的一位朋友极力撺掇他炒股票,又体面又赚钱。他便用自己的房子作抵押,贷了款炒股。一入市,他就搞大动作,几天的时间就把20多万元钱全套进去了。后来,他卖了车,又向朋友借了钱,再炒,结果又被套住了,他哪有炒股的经验呀!
  韩六子重新沦为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还负上了不大不小的一笔债,他再一次走投无路了。怎么办?他惟一有把握赚钱的生意,还是卖羊杂汤。
  韩六子的羊杂汤摊子重新摆上了,同时摆上的,还有他那一脸谦卑的笑。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韩六子羊杂汤店生意好的主要原因是他殷勤周到而谦恭的服务,他对前来的每一个顾客,都是笑脸相迎,笑脸相送。
  B.“凡是卖羊杂汤的,大都有两个毛病”,一是在汤上做手脚,二是在羊杂上做手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上的一些食品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
  C.小说截取生活的一些片段,揭示了主人公心灵变化的轨迹,故事情节完整。在构思上,蓄势于前,突转于后,语言通俗易懂,叙述简约。
  D.“韩六子一个人怎么也忙不过来了,就开始雇小工,一个两个,一直发展到了六个”这句话为后文写这几个伙计偷工减料黄了摊子埋下了伏笔。
  E.这篇小说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韩六子这个人物形象,语言描写如“累啥呀?比种地轻省多了”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能揭示人物的性格。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7分)
  答:
  13.韩六子这个人物形象在性格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7分)
  答:
  14.你认为这篇小说的结尾处理得合理吗?请具体探究,并说出理由。(11分)
  答:

推荐访问:模拟题 本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