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试题分析总结 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地理试题分析

  摘要: 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延续了近几年全国高考试卷的风格,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核,但本套试卷考查的知识点更加集中,考查的侧重点也逐年发生变化。试卷提供了丰富的文字、图像资料,突出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试卷落实了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地理学科特点。试卷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相协调,引领学生新时代地理学科的学习。
  关键词: 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 地理试题 新课程理念 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素养
  通过对近三年地理高考全国大纲卷与全国新课标卷的连续分析与持续研究,可以看出全国高考地理试卷命题的思路稳定,2010年、2011年旧课程大纲卷已经渗透了新课程理念,靠近了新课标考卷。2012年新课标文综地理试卷与前两年全国大纲、课标试卷相比,没有大的调整变化,但试题内容更加突出了新课标要求和新课程理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试卷更加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着重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高考地理以地理主干知识为基础,基本技能为载体,着重考查地理思维过程,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套试卷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径流变化,气温特征,气候干旱的原因,区域空间定位,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农业及发展变化的条件,工业及其发展条件,工业集聚,贸易发展的条件,文化遗产保护较好的自然原因及其保护的措施,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其防范的措施,分析城市水源变化的原因及其保护的措施,等等。考查的地理学科基本能力有:地理信息的提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地理计算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地理逻辑推理能力,地理迁移能力,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高中地理的两大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在内容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人文地理所占比重明显大于自然地理。首先,命题专家可能考虑到自然地理的难度较大,有意降低了难度。其次,人文地理与社会联系更为密切,表现出的热点更加突出。最后,人文地理以自然地理的原理、规律为基础,虽未直接考查,但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联系自然地理进行综合分析,这也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2012年新课标试卷考查的知识点更为集中,突出考查了农业、工业这两部分特别突出的地理知识,在选择题、综合题中都有分布,此部分内容在100分的地理总分中直接考查到的占50分。而其他的地球运动、洋流、地表形态、自然带、人口、城市、交通、环境问题等均未直接考查。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高考地理试题是对地理知识点的抽样考查,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也不回避历年考查过的重点内容。重点知识重复考查,考查知识点更加集中。这也体现出近几年的高考淡化记忆、强化能力的特点。
  近三年考试侧重点也在逐年发生变化。本套试题回避了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地球运动”,这一部分知识点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下降。2012年出现的另一大变化是“天气与气候”,这一知识在前两年的新课标考卷中是突出的重点考查的内容,而2012年仅安排了一道选择题。近几年对比不难看出自然地理的难度进一步下降。2012年新课标试卷直接考查了空间定位,这样的试题在近几年中一般考查熟悉的区域,有的还给出了提示条件或地名,是淡化的部分,而在本套试题中却出现了较生僻的地区,例如黄淮地区,考生应借助熟悉的区域位置进行相对比较位,在答题时许多考生根据经纬网直接具体定位,从而使这道题的难度系数增大。判断空间方位,确定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及结构,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质组成之一,体现出新课程理念,也表现出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特点。
  上述这些都是地理学科非常突出的知识与技能,是地理学科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地理素养,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生活、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试卷提供了丰富的文字、图像资料,突出考查考生获取、解读、运用信息的能力。
  近几年来,地理试题图表资料较多,呈现的形态持续创新。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共出现了11幅图,信息量大,而且没有一幅直接出自课本,都是原创或改编图,承载的内容也多是新颖的,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也突出了地理学科地图性的特点。
  整套试卷设计都是以新材料为背景创设情境,从图像或文字材料引入。例如8—9题是比较新颖的统计资料,工资水平高低与剩余劳动力、工业转移的关系,资料从社会实际出发,立意比较深远,是本套试题的亮点。又如综合题的必考题和选考题都设置了某一具体的区域,有的又配有相关的文字资料,考生在作答时一方面要调动、运用储备的相关知识,建立答题的模板,另一方面特别应注意的是提取并运用地理资料,进行综合概括。这些突出了高考淡化记忆,突出思维能力考查的特点。试卷在传递着一种信息,即那种过分依赖于书本和教师讲授来学习地理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另外,高考地理试题呈现的信息直观简洁,从不繁琐,而有的联考题、有的省的模拟题还停留在堆砌已知条件上,从而背离了高考试题的特点。
  三、试卷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能够引领学生新时代地理学科的学习。
  地理知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地理学习有利于增强生活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地理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比较、选择社会生活环境,提高应对未来生活的生存力。这也是目前地理学科面临的历史重任。而这些在本套试题中有显著体现。
  例如1—3题设置的情境是“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耕地不断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及农业区的变化”,让考生知道目前粮食生产的状况及变化。又如36题红木家具颇受人们喜爱,引发考生的兴趣,进而问“红木原材料出口的原因”、“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家具生产集聚的原因”等,让考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近三年试题突出体现了新科技、新产业的发展,让考生感受到时代的进步。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这一特点也得到了延续,考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社会生活中的地理,调动考生的学习兴趣和注重考生的生活体验,既突出了地理学科特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又突出了“学以致用”的新课程理念。试卷立足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供了考生看社会的视角,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体现了时代气息,能够真正起到引领着新时代的学生学习的作用。
  四、试题答案具有开放性,体现出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地理情感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地理思维活动、影响地理判断能力、支配地理活动的精神支柱,它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例如37题(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正反两方面答题均可,考生能够发挥出独特的见解,试题的灵活性更强,给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答题空间,体现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新课程理念。
  总之,通过对地理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全面的学习分析,可以知道2012年试卷在延续前两年命题思路的同时,在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上更加突出了新课程理念,这种分析得到的结论可以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地理教学及高三阶段的复习备考指明方向。地理教学必须落实新课程理念,紧紧抓住核心知识技能,注重文字图表资料的分析运用,关注新科技、新产业的发展,把更多的社会实例、生活实例融入到日常的地理教学与学习之中,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容地面对人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

推荐访问:年高 新课标 分析 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