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最新一期今日_“第十届海峡两岸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海口举行

  7月10日至11日,以“新形势下的两岸南海合作”为主题的“第十届海峡两岸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海口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50余专家学者围绕“南海形势新发展与两岸合作前景”、“两岸南海合作项目”、“南海资源开发与保护:两岸视角”和“两岸南海法理研究”等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与会人士认为,近期南海形势出现新变化,南海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长期以来,海峡两岸学术界在南海问题上开展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两岸学者应加强在南海问题上的沟通与交流,扩大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共识。两岸积极稳妥地推进南海务实合作,具有紧迫性和现实可行性。
  研讨会还就南海问题首度发布了共同意见,吁请两岸有关部门、学界、企业界和民间组织,掌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务实、稳妥推进两岸南海合作,共享南海利益,造福两岸人民,造福中华民族。学者呼吁:加强沟通交流,扩大两岸共识
  在开幕式上,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提出,近年来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南海形势则出现许多新变化,特别是美国强化亚太战略,域外大国介入南海问题力度加大,导致南海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在当前形势下,两岸南海合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亟待两岸加强南海问题沟通与协作,扩大两岸在南海议题上的共识。
  吴士存指出,南海形势非常严峻,具有紧迫性。首先,所谓维持南海争议,必须要维持中国作为争议的主导一方,才对我有利,不能被边缘化,前提就是中国对相关海域和岛礁的实际控制。其次,马英九执政进入第二个四年,是两岸在南海可以有所作为的“最佳时期”。此外,在国际环境方面,能给两岸南海合作留下的时间和空间也越来越有限,美国因素目前仍然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但不得忽视的是,日本因素也在逐步增大,日本不仅关心南海的航行安全和自由问题,更可能在南海问题上搅局,分散中国在东海问题上的注意力,所以日本因素未来将成为一个新的制约两岸南海合作的外部因素。
  吴士存说,由于外部阻力将会越来越大,两岸的决策者要有政治气魄和勇气,抓住目前的有利时机,在南海油气开发等方面展开务实合作。“我们跟越南、菲律宾都搞过(油气资源开发合作),为什么两岸不能搞呢?”他说,回顾中国解决岛屿主权的方式,清朝末年曾采取“收买原则”解决东沙群岛主权问题,后来也有武力收回的“西沙模式”,未来可否创造一种新的“南沙模式”?
  台湾代表团团长、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刘复国表示,南海问题现已成为两岸战略性的重要话题。“过去10年,通过论坛两岸南海学者相互认识,建立起互信;未来lO年,希望探讨如何扩大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共同点,进一步协调立场,求同存异,进而求同化异。”他建议两岸学者在南海资源勘探、渔业生产与资源保护、联合执法等方面,寻找出合作的可行性方案,共襄南海和平稳定大计。
  “过去是酝酿共识,希望未来尽快进入实质合作的阶段。”刘复国表示,两岸除了可以在南海油气资源开发方面做出突破,更鼓励多一些新思维,例如,新成立的三沙市,不妨可以跟高雄方面,在地方政府层面展开合作。
  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指出,在探讨两岸南海合作的议题中,人文领域同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地理上,还是实践上,两岸南海人文领域的合作既有基础,也有广阔的前景。
  台湾“中研院”欧美所研究员宋燕辉表示,面对瞬息万变的南海情势,海峡两岸应携手合作,以共同维护南海岛屿主权与海洋权益,逐步形成两岸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政策议题。他还建议强化两岸青年学子的南海岛屿主权与海洋权益意识。
  南京大学教授沈固朝认为,“两岸在维护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有共识,而且民间呼吁联合维权之声日益高涨,两岸学术界完全可以携手,完善主权证据链的铺就”。他建议对于两岸馆藏南海档案资料进行联合开发研究。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王冠雄认为,“两岸对于南海资源的共同开发与保护具有共享利益的优点”。在渔业资源的养护与管理上,他希望两岸之间能建立南海渔业合作的基本架构,进而推动与实施相关的管理措施。
  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锋分析说,海洋石油开发走向深海是必然趋势,海峡两岸加强南海油气合作开发不仅有利益交汇点,也有合作基础,应该加强探讨在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合作开发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扩大在南沙海域的经济活动存在。
  此外还有十数位专家学者踊跃发言,从多角度切入,展开深入探讨。
  两岸联合首度就南海问题发布《共同意见》
  7月13日,中国南海研究院在提供《第十届海峡两岸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共同意见》文本时指出,南海诸岛是中华民族的固有领土。维护中华民族在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是两岸人民共同的责任与义务。
  吴士存介绍说,两岸学者在“第十届海峡两岸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上,经过广泛、深入的磋商讨论,达成了上述共识,并从学者视角,就务实推进两岸南海合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两岸学者对当前南海严峻形势感到担忧。认为南海形势出现许多新特点新变化,两岸南海合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具有紧迫性和可行性。
  《共同意见》设计了两岸南海合作路线图,认为两岸在南海合作的思路上,应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步骤,先从学术性、经济性、功能性领域开始,逐步延伸到其它领域。在这一过程中,应发挥两岸民间组织、学术单位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共同意见》建议,在南海合作的领域上,当前可在学术研究、人员互访、科学考察、海洋环境保护、油气资源开发、海上污染处理、海上搜救、渔业资源养护、急难救助、航道安全维护等方面进行务实合作。
  《共同意见》表示,将发挥“海峡两岸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的交流平台作用,不断为两岸南海合作的发展作出贡献。在南海非传统安全方面,将邀请两岸有关部门人士参加讨论,结合两岸有关部门实际情况,提出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建议。
  吴士存说,海峡两岸虽然在政治上还有一些分歧,但对南海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所在这一认识是相同的。两岸南海合作可以从实质性的、低敏感的领域先做起来,一步步向其他领域拓展。   刘复国认为,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周边国家在“九段线”内捕鱼、引入国际公司共同进行石油勘探开发侵犯中国的主权,并增加在南海的军事部署,特别是加强和美国的军事合作,这些危机是需要两岸共同面对的,两岸合作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他介绍说,两岸南海合作在企业层面已有基础,多年来两岸的石油公司在台湾的外海及东沙岛西北的潮汕盆地进行了油气资源勘探合作。目前在两岸政治氛围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两岸企业界在南海的先行合作是可行的,也符合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先经济后政治的策略,两岸在南海共同开发观光旅游、油气资源等商业活动,合作困难度不大。
  刘复国认为,大陆在南海新设立地级三沙市,会有更多的系统性的组织力量来对南海实施行政管理,三沙市的成立会使台湾和海南在渔业、油气资源开发、海上观光旅游等领域有更多共同利益出现,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台湾对海南的投资将会更加频繁。
  吴士存和刘复国都建议,应尽快将两岸南海合作事务纳入海协、海基两会协商机制中。
  吴士存就两岸南海合作提出六方面意见
  会上,吴士存就如何加强两岸南海合作,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意见。
  一是加强两岸学界在南海科考、资料调查等领域的合作。他介绍说,大陆最先进的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已经下水,重点研究工作是进行东海和南海,尤其是南海深水区域的科学考察研究。他建议邀请台湾科研人员上船,进行南海深水区的资源调查、海洋环流、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升两岸在海洋综合研究领域的科研实力。
  二是两岸可以开展南海渔民救助领域的合作。近年来南海问题屡屡以渔业纠纷为主要表现形式,特别是黄岩岛事件中,菲律宾出动军舰袭扰正常作业的海南渔民,导致事态升级。他介绍说,2009年9月,福建省和台湾的相关部门签署了《海峡两岸海洋与渔业学术交流与合作意向书》,双方同意在台湾海峡进行渔业养护与管理,由此迈出了两岸渔业合作的第一步。两岸可将上述协议和共识扩展运用到南海,大陆进驻的南沙美济礁地理位置位于南沙南部,其渔业设施可为远航南沙捕鱼作业的台湾渔民提供方便。此外,两岸还考虑在太平岛、西沙群岛、东沙岛设立渔民救助机制,利用这些岛屿在地理上分布较为均匀的优势,为两岸渔民提供及时方便的救助。
  三是加强两岸学界在南海生态环保、生物多样性调查以及南海水下考古等领域的合作。南海海洋环境面临恶化的趋势,海洋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地存在退化,人类活动比海洋油气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台湾方面设立了“东沙环礁公园”,并提出在南沙太平岛设立“海洋公园”的构想。两岸可在这一领域展开合作,通过环境保护宣示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还可以结合豪华邮轮开展“一程多站”游,将三亚、高雄、东沙岛、永兴岛纳入行程。
  四是两岸南海油气开发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应力争在南海北部联合开发区域获得突破,并扩大合作领域和范围。台湾“中油”在南沙太平岛附近海域申请了矿区,总面积13,8万平方公里。近期,中海油已在南海中南部海域公布了9个对外招标区块,总面积16万多平方公里。两岸可适时将南海油气开发合作拓展到南海中南部海域,特别是南沙海域,实现两岸的共同经济利益,共同提升技术水平。
  五是可考虑借鉴北海或者墨西哥湾海上溢油监测和通报机制,构建台湾海峡和南海东北区域海域海上溢油事故快速应急反应与合作机制,共同维护航道的畅通与生态环境安全。同时,也有必要构建这一区域的海上航行安全和搜救、救灾合作机制。
  六是探讨构建两岸南海事务性工作的沟通联络机制。他表示,两岸有关部门已经建立起海上执法联络协调机制。面对南海的复杂化态势,两岸可以建立“两岸南海事务性合作”机制,开展海上执法,打击海盗、处理渔业纠纷等合作。大陆渔政、海监部门与台湾“海巡署”可探讨开展联合巡逻。充分发挥海峡两岸在南海所占岛礁地理位置的优势,联手在美济礁、太平岛、东沙岛建立南海航道监测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共同维护南海航道安全。还要加强两岸在南海海上救捞方面的合作,统合两岸在南海水域的航船安全信息,将两岸24小时海难通联扩展至南海海域,发挥相互支援救难的作用。陈海波:深化合作共识,拓展合作领域
  7月11日,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海波在会见前来参加“第十届海峡两岸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的两岸南海问题专家学者时表示,此次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学术界在南海合作问题上达成诸多共识,接下来琼台两地会继续在课题研究、科学考察、渔业救助等方面开展学术合作,深化合作共识,拓展合作领域。
  近年来,琼台两地在农业、旅游、少数民族交流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交流品牌。据海南省台办统计,迄今为止,台商在海南投资的企业累计达到1600多家,投资金额近26亿美元。目前,台资企业在海南的投资涉及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其中,农业是台商在海南的主要投资领域,台资农业企业600多家,承租土地22万亩,形成了一批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农业生产基地。
  据海南省旅游委统计,琼台旅游合作开展以来,琼台直飞航线发展到每周34班次,来海南的台湾游客已从2010年5万多人次,上升到2011年的10万人次,预计今年会突破20万人次,海南与台湾两地的经贸、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
  陈海波表示,海南省对台工作确定以保亭“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澄迈“琼台交流合作基地”为重点,推动海南与台湾各界、各领域、各层次的大交流、大合作,琼台两地今后可在海上旅游、海洋捕捞加工、深海养殖、油气勘探、信息科技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合作。
  海南省台办主任刘耿表示,对于两岸在南海问题的合作,台湾企业界和民间呼声很大。海南和台湾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交流也十分频繁。海南将把已形成规模的琼台农业、旅游合作从陆地扩大到海洋,推动两岸在南海渔业、旅游、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交流。
  海峡两岸南海问题民间学术论坛自2002年创立以来,中国南海研究院与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分别作为两岸牵头单位,已在琼台两地轮流主办了九届学术研讨会。本届研讨会参会人员规格、规模前所未有,预示着两岸南海问题学术交流与合作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据主办方介绍,参加本届研讨会的大陆方面专家来自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南海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等,台湾方面有14位专家参会,来自“中研院”、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南华大学等。

推荐访问:海口 南海 海峡两岸 第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