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竹在万年县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雷竹栽培技术

  摘要 通过在万年县退耕还林营造雷竹的引种和栽培实践,总结出在万年县种植雷竹的主要栽培措施和丰产经营技术,以为生产中种植雷竹提供参考。  关键词 雷竹;引种;栽培技术;江西万年
  中图分类号 S79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210-02
  万年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畔,乐安河下游,地理位置为北纬28°30′~28°54′,东经116°46′~117°15′,总面积11.35万hm2。全县水网稠密,纵横交错,境内有长江一级支流乐安河水系和信江水系。属亚热带委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7 ℃,年平均降雨量为1 766.9 mm,无霜期达261 d,有利于雷竹生产,现有林地面积7万hm2,用材林活立木蓄积量148万m3,毛竹560万根,森林覆盖率达64.2%。
  雷竹(PhyIIostachys praecox)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是一种笋竹两用经济竹种,具有繁殖快、出笋早、发笋时间长、产量高、笋味鲜美、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深受人们的青睐。在我国浙江、福建等地广泛栽种。自2001年在万年县引种栽植以来,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现将雷竹在该县的种植表现及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引种表现
  1.1  生长特性
  雷竹性文雅,质脆弱,喜肥沃,怕积水,鞭细根少。3月初开始出笋,4月底结束,5月新竹生长,抽枝 展叶,6月开始地下鞭生长,8月开始笋芽分化,10—11月有部分秋笋出土。雷竹以1年为一个周期,年年出笋。在年平均温度15.3 ℃,年降水量1 400 mm以上的地区,生长良好,在出笋期与笋芽分化期要求充足的降水。雷竹能忍耐-13.1 ℃的低温,但大雪往往对雷竹造成很大的危害,主要是雷竹杆壁薄性脆,易遭雪压。雷竹要求疏松的砂质壤土,pH值微酸至中性。普通红壤与黄壤也适宜栽培。雷竹要求纯林栽培,集约经营,精细管理,不宜将其与高节竹等其他竹类混栽。近几年来,雷竹经常开花,大部分发生在新竹,其开花率可达20%,很少有种子。雷竹的竹笋产量一般为22.5~45.0 t/hm2。
  1.2 产量和收益
  雷竹笋一般长40 cm,单笋重达200 g左右。如2006年种植,1年后长笋,留新竹1 500株/hm2,产雷笋1 200 kg/hm2, 2008年留新竹2 250株/hm2,产雷笋21 t/hm2,按现在市场价14元/kg计算,产值达29.4万元/hm2,同时还可销售竹苗1 500~3 000株/hm2,效益相当可观。万年县于2004年前将雷竹作为退耕还林主推树种,现在已经将其作为一个林业主导产业来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发展雷竹0.25万hm2,主要分布在大源镇、湖云乡、石镇镇、齐埠乡等地。
  2 引种栽培技术
  2.1 园地选择
  园地要求土层深厚疏松、湿润、肥沃、微酸性或中性砂质壤土,坡度不超过15°、海拔250 m以下的山坡地、河边滩地滩涂地或房前屋后空地。在种植前要全面翻土,挖定植穴900~1 050个/hm2,种植穴规格为80 cm×50 cm×40 cm。同时进行劈草,清除树桩、杂竹根等[1]。
  2.2 品种选择
  雷竹有宽叶和细叶2个品种,生产中以细叶雷竹栽培较多。因为细叶雷竹出笋期比宽叶雷竹早,且产量高、笋口感甜嫩、经济效益好。
  2.3 种植时间
  一年四季均可栽植,以早春2月和秋冬季9—11月栽种为佳。
  2.4 栽植
  应选用一至二年生、没有病虫害、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胸径较粗、生长健壮、侧芽数量多且饱满的优良竹株作母竹。栽植前穴施与园土混合均匀的腐熟有机肥15~20 kg,然后填土10 cm,再把母竹放入穴中浅栽,注意使竹鞭平直舒展,然后将土分层压实,保持下紧上松,浇足定根水,覆草以防止水分蒸发[1-2]。雷竹栽植密度为750~1 200株/hm2。
  2.5 栽植后管理
  2.5.1 及时补植。造林当年及时补植枯死母竹。
  2.5.2 除草松土。为促进竹笋生长,可通过除草松土,清除杂草对水肥的竞争,改善土壤性能。笋园每年须结合施肥进行除草松土2~3次,注竟近蔸浅、远蔸深[3]。5—6月第1次除草,深翻25 cm,挖去老竹鞭,注意保护新竹鞭和壮鞭;9—10月第2次除草。松土15 cm,翌年2—3月第3次除草浅锄。雷竹成林地每年要深翻1次,连续覆盖雷竹林,每隔3年要加土1次,加客土后再结合深翻将客土翻到下面。
  2.5.3 覆盖雷竹林要及时去净覆盖物。每年2月底至3月底初及时用铁锄铲除不能利用的谷壳和稻草,堆到竹地边让其腐烂,或者晒干加土烧成焦泥灰土。不能将剩余覆盖物留在竹林,否则无法深翻,造成竹林表层不是土壤而是谷壳、稻草腐烂物,使竹林土壤变酸,土壤结构、N、P、K和微量元素比例不当,变成有害土壤。这部分剩余物不仅危害土壤安全,还造成竹鞭向上,竹根大部分生长在土壤上面,竹子头重脚轻根底浅,遇大风天气容易倒伏。
  2.5.4 定期对雷竹林开展土壤测试,了解覆盖物竹林土壤变化。①掌握好覆盖物腐熟热条件,提高增温效果。万年县1月20 cm深处的土温为6.5 ℃,2月20 cm深处的土温为6.8 ℃,而在自然状态下,3月上旬温度10 ℃时雷笋出土[4]。因此,要把雷笋出土时间提早至1—2月,就必须采取增温保温措施,提高土壤温度[3]。在冬季,采用覆盖物进行林地覆盖能有效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微生物分解的条件:一是水分含量适宜。底层覆盖物含水量以60%为好,覆盖物过湿,细菌难以进行有氧呼吸,不利于好气分解,无法产生热量;覆盖物过干,有机物腐烂过于缓慢,产生热量不能满足雷笋出土的条件[4]。覆盖物干湿度的掌握要因时、因地制宜。天气少雨宜湿些,坡地可稍湿,平地要稍干,上层要干,下层稍湿,可延长腐熟放热过程,以保持覆盖物较长时间的增温、保温能力。二是为保证气性细菌有氧呼吸顺畅,覆盖物必须要疏松通气、不积水。竹叶、谷壳等都具备上述条件。因为木屑、整把稻草不利于好气细菌活动,所以覆盖效果不佳。三是酸碱度(pH值)适宜。大部分微生物适合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活动。可以在覆盖物中加少量石灰调节pH值,如50 kg稻草中加生石灰1.0~1.5 kg。四是碳氮比(C/N)适宜。一般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适宜的碳氮比是25∶1,而干稻草的碳氮比是67∶1。为调节碳氮比,可在覆盖物中掺入人粪尿、栏肥等含氮物,以利于有机物的分解、放热。②覆盖方法。以竹叶覆盖效果最好,也可采用谷壳加稻草双层覆盖,其厚度为谷壳15~20 cm,稻草10~15 cm。③覆盖时间。为保证雷笋经济效益,必须在1—2月前后成批量出笋,因而可在11月下旬、12上中旬进行覆盖。   2.5.5 新竹截梢。当年留养的新竹生长幼嫩,为增强新竹对严冬和冷春霜冻、雪压的防御能力,促进新竹木质化,应在7—9月截除竹梢1/4~1/3,留枝12~15盘[3]。
  2.5.6 护笋养竹。种植后第3年所留养新竹必须离原母竹100 cm左右,留养新竹与母竹之间比例为1∶1.5,来自同一条竹鞭的新竹间距也必须在50 cm左右,以确保留养新竹均匀分布。第2年所留养新竹必须离原母竹50 cm左右,留养新竹与母竹之间的比例为1∶2,来自同一条竹鞭的新竹间距也必须在50 cm左右。在留养新竹时,为确保新竹的质量,防止养分消耗,应选择壮笋、大笋留养,其余雷笋不论其出笋迟早、大小,均应及时掘去[1-3]。
  2.5.7 竹林密度控制。竹园中四年生以上的老竹要在5—6月及时进行砍伐,竹林密度保持在2 250~3 000株/hm2。为促进新鞭生长孕笋,出壮笋、大笋,砍伐后结合第2次除草松土,去掉老竹蔸、老竹鞭,以提高经济效益[1-2]。同时建议进行雷竹与马尾松等的混交,研究表明,雷竹与马尾松混交林比雷竹纯林的产竹量、产笋量分别高22.95%~40.20%,纯收入盈利率比纯林高20.54%~69.26%。
  2.5.8 病虫害防治。雷竹的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竹小蜂、竹介壳虫、竹丛枝病和煤烟病等。防治方法:①竹介壳虫。在若虫期用吡虫啉果1 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1 000~2 000倍液)+扑虱灵800倍液喷洒或人工抹除。②竹小蜂。5月用乐果或甲胺磷对水2~4倍进行竹腔注射,新竹每株0.5~1.0 mL,老竹每株2 mL。受害严重的竹株要及时砍伐,并将枝叶清园烧毁。③竹煤污病。及时防治竹介壳虫,并清除杂木、杂草,合理留竹,使竹林通风透光,降低竹园湿度。④竹蚜虫。发生时用乐果或蚜虱消1 000倍液喷施2~3次。⑤竹丛枝病。及时清除病枝病株,集中烧毁,或用粉锈宁250倍液喷施竹叶[1-2]。
  3 参考文献
  [1] 魏子清,范渠森.雷竹在政和县的种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6(3):39-40.
  [2] 魏子清,范渠森.雷竹速生丰产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6(3):51-52.
  [3] 严雪金,柳冬英.雷竹速生丰产栽培技术[J].温州农业科技,2005(3):41-42.
  [4] 何德汀,陈建华,相国祥,等.雷竹覆盖栽培失败原因浅析[J].世界竹藤通讯,2007,5(1):20-22.

推荐访问:万年县 引种 栽培技术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