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周国平的评价 [周国平:说说幸福]

  主讲:周国平   地点:醒狮国学院   整理:本刊编辑部      读真正的好书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独立自主地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和老师,是他的思想和文化发展上最重要的事。
  以下文章是根据周国平先生2010年11月8日在醒狮国学院的讲课内容整理而成。先生用生动朴素的语言,从生死观、财富观、幸福观角度深入浅出地畅谈了人生哲学,从哲学的角度解读人生,领会人生,关注人生,关怀人生。
  从混沌走向澄明
  我学哲学学了一辈子,时时刻刻处在一种悟生死、考虑人生的状态中,这样的思考可以帮助人从混沌走向澄明。
  简单地说,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思考,也可以说是世界观与人生观。
  哲学有两大块,一是对世界的看法,二是对人生的看法。
  关于人生,第一个要谈的是生与死的问题;另外,人是一种精神动物,有比肉体幸福更高的幸福,人活得怎样,生活怎样,人和世俗的意义,这是个幸福问题;还有一个就是人生的境界问题,怎样的境界是高的,这就是道德问题,这样划分之后,人生的大问题就可以分为三个问题:生死的问题、幸福问题、道德信仰问题。
  从物质走向精神
  人人都愿意幸福,但是怎样才能幸福?这没有一个标准。大家都是把自己的愿望作为标准,但愿望是因人而异的,是人比人比出来的,以前猪肉定量,觉得天天吃肉是幸福,现在天天都吃,谁又感到幸福了?
  在西方哲学上有这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快乐就是幸福,还有一种是完善,认为只有精神道德上完善了你才会幸福。那么什么是快乐呢?只有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了,他才会快乐。人的需要最基本重要的有两种:生命本身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
  
  生命本身的需要得到满足,这是一种大快乐,是人生的一大幸福,如健康,身体的无痛苦与灵魂的无干扰、安宁,它与物质的欲望是两回事。因为物质欲望是社会刺激出来的,与生命本身需要是两回事。中国道家就认为是这样,生命本身的享受比如天伦之乐,是古老的、永恒的,而现代人却往往放到了对财富、名利的享受上。
  人的一生中有几个幸福的时间段,比如青春期,他们认为世界是最幸福的,什么都是好的,再有就是初为人父、人母的时候是最幸福的,没有孩子之前,与有了孩子之后的是不一样的,这些都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另一种快乐是精神的。这是最大的快乐,像读书、听音乐、思考等等。英国哲学家约翰姆说过,人的快乐是有高低之分的,只有这两种快乐都体验过了,你才会有比较,才会知道哪种快乐更强烈些。他曾经说过一句话:“不满足的人比满足的猪快乐,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要比满足的傻瓜还快乐”,意思是,虽然大家都快乐,但精神上的快乐是最快乐的快乐,只有体会过了,才知什么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快乐。
  我个人对幸福的看法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做自己的事,并且把它做好,最好还能靠它维持生活,这是一个大前提;另外,就是能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让她也感到快乐。
  幸福才是最大的财富
  财富是现在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首先我们说财富是好东西,但不是最好的。财富多的、少的,都不是很幸福。这就应该反思了。钱是好东西,但不是最好的东西,对没有钱的人来说,钱是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活命钱,但对钱多的人说,就不是这样了。
  一定的程度上,财富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它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我认为是小康水平,超过这个限度,则对生命本身影响越来越小。
  往往你得到了快乐,并不是因为你得到了很多,而在于你的期待得到了满足。我有个朋友,他们夫妇现在法国巴黎,房子越来越大,最近又换了新的,我朋友告诉我:在住房的问题上,他感到最幸福的一次是在国内,当时两口子在中央团校工作,每个人都是住集体宿舍,后来单位分了一居室,感觉非常幸福,以后再大的房子也没有那时候幸福,这是个精神问题。美国的卡纳基,他说金钱给他的最大快乐是哪一次呢?他14岁回美国后,开始时做邮差,工资是11美元,后来因为干得好,老板给他加了两美元,周末,他回到家,他先把11美元拿出来,然后又拿出那两美元,这时候他的父母眼中露出了惊奇的目光,他说,我再大的成功,我的财富再给我带来快乐都比不上这一次快乐。
  怎么样正确地对待财富?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威伯,写过一本书叫做《计较论与资本主义精神》,在财富的问题上我们以前都是抱一种谴责的态度,什么金钱是万恶之源,是祸乱之根等等,其实问题在于最爱金钱的那人的态度,资本主义精神对财富是肯定的,但是它把获得财富和使用财富分开了,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就是:只要你获得的财富的手段是正常的,你的财富就是光明的,按照西方文明来说,这是上帝的旨意,你去获得财富好了,财富越多,越光明。但是在使用财富的时候,它强调了获得财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不是为了享受,财富可能会导致贪欲,但并不是必然。
  对财富的正确态度我归纳了几条:一是获取财富手段的正当性,不义之财不要;二是得到财富后,要保持距离,不要用占有的心态,要有超脱的心态,要不然,就成了财富的奴隶,如果能超脱,就是财富的主人;三是有了钱,还能过相对俭朴的生活;四是把财富看作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的工具,在这个基础上,多出来的财富你可以用它来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美国的卡耐基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是幸运的,上帝给了我们机会赚了钱,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些财富看作是穷人兄弟委托我们管理的基金,我们要很好地管理这些基金,生前,很好地安排好这些财产;死后还拥有巨资的人是可耻的,要做好安排,否则是不负责任的。”卡耐基一生捐助给美国教育事业的金钱高过了整个联邦政府。全球第二富豪芭菲特在他太太去世后,宣布把他80%的财产在他死后捐助给盖茨,他认为盖茨在慈善方面做得很好。有些人前半生赚了钱,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比如王石,常常探险,三大山他都到过,下一步可能是航海……他们都是为理想而快乐;而有些人,财富一多,却培养出了纨绔之气,是对财富的不负责任。(本文根据周国平先生在醒狮国学院讲座编辑整理,未经主讲人审阅)
  
  编辑/林青雨
  
  专家简介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偶尔远行》;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诗集《忧伤的情欲》《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

推荐访问:幸福 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