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革命挑战下的探索|什么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

  最近出版的由青年经济学工作者朱嘉明编著的《国民经济结构学浅说》,是国内正式提出国民经济结构学这一学科概念并予以系统研究的第一部专著。   国民经济不仅仅是一个比例和速度的问题,实际上它是物质构造(或结构)本身的问题。因此,关键是结构。只有研究经济构造本身,才有可能较为深化地研究机制和外壳。而国民经济结构的运动和发展,又确实有其规律性和客观性,因而可以肯定,建立和发展国民经济结构学,对于人们科学地认识国民经济的构造和运动规律,从而协调地组织社会再生产的全部过程即社会经济生活,自觉地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使其合理化,都有着不容忽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合理的经济结构是相对于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而言的。对于我国来说,要建立的经济结构应当是一个能够比较充分和有效地利用我国的人力、物力、自然资源,使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特别是农轻重能够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经济活动良性循环的经济结构。因此,《浅说》认为,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出发,要把社会生产适应消费需要作为改善我国经济结构的出发点和总目标。为了使我国现有的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化,作者认为必须认真做好如下工作:(1)全面发展农业;(2)加快轻工业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消费资料;(3)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4)调整重工业结构,充分发挥机械工业在技术改造中的作用;(5)加强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联系,发展新产品,提高产品加工深度,改善产品结构;(6)建立合理的地区结构,发挥各地经济优势;(7)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8)改革价格结构。上述工作无疑是十分艰巨的,而改革现存的经济管理体制则是做好上述工作的必然前提。
  中国正面临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而新技术革命正酝酿着产业结构的一次重大质变:国民经济结构中将出现和形成第四产业,即信息产业;原有的第二、第三次产业的结构势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换言之,知识(技术)密集的产业比重将大大提高,甚至超过原有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次产业。为着适应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加快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必须实行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是使我国在中长期内,也即从现在起的半个世纪左右,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新的发展目标,必然对国民经济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在当前情况下,作者认为,可以考虑通过如下途径,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新的调整和转换:(1)全面输入国际科技资源,大规模地开展技术贸易,改造传统产业,扶植新兴产业。在近中期内,把传统产业的技术和效率水平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中长期内则把重点逐步转向新兴产业。(2)调整现有的投资政策,在近中期内,把投资重点从自然资源开发逐步转向传统产业的改造。(3)把改造好的传统产业投入国际竞争,换取外汇收入,用以支持科技资源的引进费用和补偿国际性贷款的还债。(4)通过传统产业的效益的提高和实际积累水平的增长,支持新产业的开发,使新兴产业在中长期内逐步达到国际竞争水平。(5)当中长期新兴产业发展起来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就可以从主要依赖于传统产业,过渡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重,为长期主要依靠新兴产业进而成为科技大国奠定稳固的基础。
  《国民经济结构学浅说》在上述方面所作出的成功探索是十分可贵的。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于我们研究和探讨新技术革命挑战下我们应取的对策,都将产生有益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当然,我们无法苛求作者在这样一部卷帙不繁的著作中,把一门新兴学科所涉及到的所有问题都阐述无遗。许多问题确实尚待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这些问题主要有:(1)如何把握国民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机制两者之间的关系?(2)国民经济结构运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究竟是什么?(3)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究竟如何?等等。前不久,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已经就这本书发表了重要的意见(见《百科知识》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可以期待,在我国学术界以及各方面的集体耕耘和共同浇灌下,国民经济结构学必将在我国经济学的百花园中,开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奇葩。
  
  (《国民经济结构学浅说》,朱嘉明编著,知识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一月第一版,0.80元)

推荐访问:探索 挑战 新技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