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在美国的位置 [“芝加哥”――平民主义诗歌的力作]

  卡尔・桑德伯格(1874-1967)的第一部诗集《芝加哥诗集》(chieago Poems)(1916)甫一问世,就让他声名鹊起。惠特曼式的长句和对底层大众生活苦难的生动描绘在冲击习惯了优雅华丽诗章的耳朵的同时,也为他赢得了不少诗人的赞许。桑德伯格终生笔耕不缀,出版的诗集为他赢得了各种文学奖项,包括1950年的普利策大奖。这位在世时声名显赫的诗人逝世后文学声誉渐微,研究他的学术专著寥寥。文学声名的起落受诸多因素影响,但最终还是取决于作品的主题和艺术风格。桑德伯格诗作有着鲜明的地域性和时间性,无论在主题还是诗歌技巧及语言运用上都扎根于当地民众,可以说平民主义(populism)是他诗歌的最大特征。平民主义与精英主义(elitism)相对,并非指独立的艺术或者哲学流派,而是代表一种创作的理念,其精髓可用美国平民总统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中的名言“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来概括,即用大众的语言歌颂大众生活鼓舞大众意志。本文将以诗作“芝加哥”为例阐释桑德伯格诗歌中的平民主义风格。
  
  1、人民诗人
  
  “芝加哥”(Chicago)发表于1914年的文学刊物《诗歌》(Po-etry),并收录于卡尔・桑德伯格的第一本诗集《芝加哥诗集》(1916)。这首诗为他赢得了第一个文学奖项,让他走进了读者和评价家的视野,同时也标志着他诗歌创作走向成熟。从主题到创作手法,这首诗都开启了桑德伯格后来几十年的创作路径,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风格,是我们解读其诗作的最佳切入点。
  这首诗意象丰富,富有冲击力。诗歌第一段罗列(catalog)了一组劳动者的群像,对这个城市做了拟人化的处理。“屠夫”,“工具匠”,“小麦商”,“铁路的运动家”,“民族的运输工”,这些名词不加任何修饰,不受押韵和音节的限制,看似名词的无序拼贴,却以其石雕一般坚实厚重的质感,呈现出一组工人劳作的画面。这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的城市是这些默默无闻,辛勤劳作的人创造的,还有什么别的形象更能表现这个城市的精神和气质?当然,诗人选择劳动人民作为讴歌的对象跟他的世界观和诗歌创作理念密不可分。桑德伯格出身于一个贫穷的移民家庭。由于家境窘困,他从少年时代就开始打零工并四处游历。“这些工作和几次青年时期搭火车兼步行在国内的流浪拓宽了他的经历,帮助他形成了平民主义的世界观。”平民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自然决定了诗人的创作观。在他看来,诗歌应该源于大众生活,表现大众情感。底层民众的生活和他们不屈不挠的努力始终是桑德伯格诗歌的主题。他几部诗集的名称充分体现了主题上的倾向:《剥玉米壳的人》(Cornhusker,1918),《早安,美国》(Good Morning,America,1928),《人民。是的》(The People,Yes,1936),《丰收集》(Harvest Poem,1950)o
  如果说“芝加哥”第一段是中国山水画中的泼墨写意,勾勒出城市的粗略剪影,第二段则是工笔白描,对城市生活做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诗人采用全视视角,将表现城市生活残酷,粗暴和堕落的街头妓女、职业杀手和挨饿的妇孺等形象与作为城市精神气质象征的劳动着、高唱着、欢笑着的劳动者形象做比照,在阴沉晦暗的底色上,涂抹出一副昂扬向上的动人图画。不同于第一段的凝练,第二段旬势奔涌,仿佛诗人在做激情演讲。
  人家告诉我你太卑劣,我相信:我看到你的女人涂脂抹粉在煤气灯下勾引乡下小伙子。
  人家告诉我你太邪恶,我回答:是的,的确我见到凶手杀人逍遥法外又去行凶。
  人家告诉我你太残忍,我同意:在妇女和孩子的脸上我见到饥饿肆虐的印痕。
  我这样回答过后,转过身,用嘲笑回敬那些嘲笑我的城市的人,我说:
  好吧,给我看有哪个城,也这样高昂起头,骄傲地歌,如此活泼,粗犷,强壮而机灵。
  他把工作堆叠起来时,抛出带磁性的咒骂,在那些矮小孱弱的城市中间,他是一个高大勇猛的拳击手,
  凶狠如一只狗,舔着舌头,准备进攻,机敏有如跟莽原搏斗的野蛮人;
  光着头,
  挥着锹,
  毁灭,计划,
  建造,破坏,再建造,
  在浓烟下,满嘴的灰,露出白牙大笑,
  在命运可怕的重负下,像个青年人一样大笑,
  大笑,像个从未输过一回合的愚鲁的斗士自夸,大笑,他腕下脉搏在跳,肋骨下人民的心在跳,大笑!
  第二段的前三行采用的是对话体,在问答中对城市的阴暗面做了客观细致的描述。诗人并不为自己钟爱的城市护短,他坦然承认别人对城市的批评,并通过几个突出的形象表现城市生活的罪恶。城市仿佛是个大染缸,让单纯的乡村少年失去纯真,让凶残的杀手肆意妄为,让孱弱的妇女儿童在贫穷饥饿中奄奄一息。但城市的罪恶不能掩盖那些诚实的劳动者的不屈努力,相反更衬托出他们奋斗不息的精神。第四行由对话过渡到独自,诗人热情讴歌城市底层人民在苦难生活面前的的坚强和乐观。与第一段罗列名词不同,第二段大量使用动词,尤其是现在分词形式。在第九到十二行,诗人连用六个动词表现劳动的场景。对行动和当下的强调,凸显了劳动人民作为历史缔造者的伟大地位,也反映出他们在严酷现实前不消沉不气馁,努力改变现实状况的积极态度。城市生活肮脏而悲惨,但这不能消沉人民的热情,他们始终保持希望和欢笑。“在浓烟下”“在命运可怕的重负下”我们仍然看到欢笑。“笑”是整首诗里出现最多的动词,共计七次,它象征了人民的力量和决心。“笑”让整首诗摆脱了阴暗的底色,而带有乐观向上的精神,也反映出桑德伯格的人生信念,“那些相信人类命运的人,那些对人类未来保持一份多于事实的信任的人,他们会创造未来塑造命运。”
  
  2、自由体诗歌
  
  “惠特曼诗歌传人中,卡尔・桑德伯格的诗最像惠特曼。他的诗‘芝加哥’在1914年发表时,看起来好像是惠特曼复活了。”作为一首惠特曼式的自由体诗歌,“芝加哥”没有规则的韵脚,但诗人巧妙地运用排比和重复使全诗节奏分明,结构井然。许多评论家批评桑德伯格的诗像散文,缺乏诗味。这样的评论依据的是传统诗歌严谨的形式,对诗行音步韵脚的明确的要求。惠特曼说“一个诗行里音节的数目,一个诗段里诗行的多少,押韵合仄及按要求分布,对热爱自由体诗歌的人来说所有这些似乎都是束缚,有着自由思想的人都不再能忍受。”从形式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自由体诗歌更能吸收日常话语,也更适合于表现日常生活和情感。从而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成为大众喜闻乐读的文学形式。惠特曼即用自由体诗歌热情为美国人民而歌。
  惠特曼的主张得到桑德伯格的热烈回应,他说:“有的诗只是形式完美,就像‘身着盛装却无处可去。’音节的数目,规定的重音数,如若需要还有押韵――这些做起来就像做字谜游戏。然而活力和意旨上却还不如‘月光里的死鲭鱼。’”桑德伯格选择自由体是为了不因形损言,对他来说诗歌内容重于形式,这也就是诗的“活 力和意旨”所在。自由体将诗歌从形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也并非就混同了诗歌与散文的界限。自由诗强调节奏,而其区别与散文节奏就在于“它重复自我,产生期待,如产生不了期待,至少也要有回应。”综观“芝加哥”的第二段,排比一处接着一处,形成几个自然的意群。前三行句型相同,都是并列句,上半句均以“Theytell me”开启点出城市的特点(wicked,crooked,brutal),下半句则为诗人对其城市卑鄙,邪恶,凶残所做的直接描绘。三行句型一致,但在整齐中含有变化,如下半句为避免节奏单调和用词重复而分别是I bel ieve them,I answer,my reply is。在第五行,诗人并列用了四个形容词“alive and coarse and strong and can-ning",强调了诗人对城市的赞颂。第七行用了两个相同的形容词词组“fierce as”和“cunning as”。八至十一行都是单个词构成一行,用了三个分词shoveling,wrecking,planning,十二行则连用三个分词building,breaking,rebuilding,语气连贯,一气呵成。排比和重复之外,头韵随处可见。第二段第一行的lamps和luring,第二行的gunman和go,第三行的women和wanton,第四行的so,sneer,city和say,第五行的come,coarse和cunning及city,sin-ging,so和strong。这些修辞手法使得全诗节奏分明,气势磅礴,产生一种交响诗般的音韵美。
  传统诗歌强调用词典雅优美,现代诗歌破除了诗歌语言和日常语言的界限,昵语俗语皆可入诗。作为现代派平民诗人的桑德伯格直接用大众日常用语写诗。避免华丽的辞藻和过多的修饰。他认为真正有生命的诗句应该是“动词带着生命的悸动,名词能赋予色彩和回应。”“芝加哥”第一段列举了六组名词,第二段第九到第十二行连用六个动词,这些动词展现了劳动的场景,赋予整首诗强劲的活力。
  
  3、结 语
  
  “芝加哥”作为一首为人民而歌的平民主义作品仍然广为阅读,入选了各种诗歌选集,享受着经典的地位。但整体而言,桑德伯格诗作已逐渐淡出诗论者的视线。有论者认为造成桑德伯格文学声誉衰微的主要原因正是其平民主义的创作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桑德伯格注重内容多于形式,常常把诗歌作为政治理念的发声筒,使得诗作缺乏个性深度,难以深入个体人物内心世界去表达共通的情感和思考。毕竟,“诗歌艺术本质上是要从深刻的个人层面来为人类言说。”因缺乏个性深度,桑德伯格笔下的“人民”始终模糊而抽象,没有让人可触可感的思想和情感。他诗作的政治性也被批评为“政治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鼓吹”,成为其创作瑕疵的一个明证。而当“新批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文学批评界一统天下,技巧、结构、用词、语调等诗歌形式成为判定诗作价值的标尺,以大众语言表现大众生活情感的平民主义诗歌便不为推崇。在这种文学大环境下桑德伯格诗作影响式微就在所难免了。

推荐访问:芝加哥 力作 平民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