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课堂优缺点

  内容摘要:对于语文学科来讲,使用多媒体手段来化难为易、解释疑点很重要,它可以呈现精美画面(包括文字),播放悦耳音乐,来提高学生欣赏美和享受美的能力,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其情感,展示电脑的奇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欲望。说到底,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语文 语境
  一.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充分认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智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受到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影响,他们的学习绝不会是理性的、自觉的、有目的的,而完全是一种单纯的凭兴趣进行的快乐行为。教师平和、友善的心态能够消除他们内心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的语言更能让学生敞开胸怀,他们的听课兴趣也就在这不经意间被带动起来了。
  其次,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立足于知识点,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做好课堂提问及课堂预设。我们知道一节课中如果有一个或是几个精彩的提问,往往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的思维,同时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设置好问题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学习的过程就像爬楼梯,如果没有下面的楼梯做铺垫、打基础,那么谁都不可能一步爬到最高处。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亦如此。学生获取新知识必须通过过去的知识积累或现实的感性经验做基础,而学生平时在课堂中获得的知识积累却又是非自觉的,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时往往处于混乱的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学习的过程中,调动他们的感情,勾起他们的回忆,辅助学生游离在想象的空间里。这种情与境的合二为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具有趣味性的情境创设,更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记得有一次给学生讲绘本故事《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我以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苹果”为切入点。当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时,我问他们:“想不想尝尝树上的苹果呀?”孩子们微笑着给了我肯定的回答。于是我又抛出问题:“可我们怎样才能摘到这些红红的苹果呢?”此时,孩子们仿佛是置身于苹果树下的鼠小弟,冥思苦想后就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有的说找个梯子,爬到树上;有的说找根竹竿把苹果打下来;还有的说学着小猴爬到树顶摘苹果……“就在刚才我们想办法摘苹果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快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在新的情境创设中,学生入情入境,课堂教学也开始真正走进故事。
  三.学生自主+教师引导
  新课改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原来沉默苦闷的“一言堂”演变成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相互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新型课堂。然而慢慢地我们发现,教学方式的改变令我们的课堂教学开始放任自流,过多的“互动”遮掩了学生真正的思考;开发课堂资源的我们,有时也将课堂探究与课外延伸本末倒置了……所以,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合作的舞台!在教师的正确点拨与引导下,学生才可以把自己的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践检验,否则很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回首过去的教学,自己就曾吸取过这样的教训。以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我常常放手让学生随心所欲,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欢的方式去读,也正因此学生的朗读水平得不到提高。通过反思我看到了“问题”的根源,于是我改变过去“大撒把”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以《荷花》一文为例,伴着柔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教师先范读课文一遍,把“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活生生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之后在反复的点拨与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中,适时地指导他们的朗读,就这样孩子们的朗读也开始有声有色了。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师必须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功利思想,避免华而不实,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学习。不断潜心研究与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巧,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贾玲丽,教师,现居浙江义乌。

推荐访问:语文课 多媒体技术 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