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汇北京地址 [裁员的场内场外]

  【编者按】  随着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的进程推进,摩托罗拉移动宣布将在全球范围裁员4000人,预计在中国将会裁掉1000人,主要涉及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天津五个大区。其中北京裁员700人成重灾区,摩托罗拉大规模裁员引发北京南京等地员工集体抗议。本文旨在全面盘点此次中国区裁员的情况,在全球经济的背景下分析裁员的可能措施。
  8月13日,摩托罗拉宣布了全球裁员计划,全球裁员人数达到4000人,约占其职员总数的20%,同时关闭全球94个分支部门中的1/3。次日,摩托罗拉移动中国区的裁员便悄然开始。
  中国区裁员的人数将占到全球总裁员人数的近1/4,可能超过1000人,研发部门成了“重灾区”。从地域上看,裁员涉及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天津、成都多个地区。从职能来看,软件开发部门裁员人数最多,超过70%。仅北京和南京两地的研发中心,裁员人数分别超过了600人和500人。南京软件中心甚至面临重组,或将关闭,这是面临亏损的中国摩托罗拉少数盈利的部门。其次是少数硬件人员,其中大部分主要是从事智能手机方面的研发,一部分是从事相关生产的人员,如摩托罗拉手机天津的生产工厂和杭州的机顶盒工厂。其他职能部门如销售等也有少量的裁员。但目前,摩托罗拉官方仍未给出最终详细数字。
  摩托罗拉移动中国公司给予被裁员工的补偿为:工资全部发到9月20日,然后再加上“N+2”倍的平均月工资,未到期的期权则全部折现。其中N为员工服务年限,平均月工资的计算方式为过去12个月的收入总和的平均值。尽管听起来补偿颇丰,但公司员工表示事实上并非如此,包括员工工作年限补偿、年假和额外公积金福利问题等规定,公司丝毫没有提及。公司在裁员一事上态度极为强硬,不与员工做任何协商,如果不在劳动合同协议上签字,公司就视员工为“违约”,并自动解除合同。员工从接到被裁通知到签字的期限仅为一天。在此之前公司和员工之间没有任何沟通,裁员的衡量标准及依据是什么,员工一无所知。很多被裁员工拒绝在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上签字,双方进入了僵持阶段。
  而随后几天,约百名被裁员工分别在南京、北京两地软件中心打出了抗议横幅,要求公司提高补偿。此次裁员的争议点主要在两方面:
  抗议发生后,摩托罗拉全球及中国区高管随即赶赴多地,当面与员工沟通并宣布裁员事宜,并作出“让步”,修改了赔偿方案,给每位此次中国地区的离职人员增加了一笔钱:截至最后工作日的住房公积金将全额发放;同时针对员工未休完的法定年假,公司将按照员工小时工资数的3倍支付现金补偿,并且已签约离职的员工也同等待遇。随着公司方面的让步和赔偿标准的提高,北京摩托罗拉的裁员谈判已经于8月21日基本结束,被裁员工基本都接受了离职协议。
  与北京的情况不同,摩托罗拉移动南京研发中心的员工面对更为优厚的离职补偿,仍然抱团拒绝在离职协议上签字。 “南京的员工要比北京团结得多,他们选出了一些代表,单独和公司达成协议的情况很少出现。”这种员工的团结也让摩托罗拉移动在国内其他地区裁员基本结束的情况下出现唯一的例外。摩托罗拉移动南京员工之所以对裁员的反抗较其他地区激烈,是因为他们认为南京相比北京等地,再就业的机会较少,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补偿,或者能够延长一年的服务期,以错开找工作的高峰。不过,摩托罗拉移动在这方面没有继续让步,表示在裁员补偿上,全国必须遵循一个相同的标准,不可能差别对待。
  僵局一直持续到两周后才出现了破冰的迹象。被裁员工在情绪和心理上做好了准备,开始寻找其他工作机会,而不是“耗下去”,有部分员工率先在离职协议上签字。而摩托罗拉移动公司对南京研发中心裁员一事上也做出了最大的让步,公司已决定取消9月27日最后通牒期限,延长南京员工最后工作日至2012年11月20日。为期一个多月的摩托罗拉裁员风波逐渐平静了下去。
  摩托罗拉的大裁员之所以引发的大规模的抗议进而转化成“风波”很大程度是“员工关怀”的缺位。欧美企业的裁员一般是以“快刀”方式进行,在经济补偿方面考虑得较多,较少的涉及情感因素。考虑到企业的商业机密、技术机密以及给工作可能造成的影响考虑,裁员企业往往采取立即通知立即走人的方式,处理方式相对比较“激烈”。那些在企业工作多年的员工,对企业有很深的感情,因此,心理上很难接受被企业“遗弃”的现实。因此,企业在裁员过程中,与员工的充分沟通,除了符合法律规定的经济补偿外,更应在“情感”方面增加人文关怀。“公司统一的补偿是‘N+2’倍的平均月工资(N是工作年限),未到期的期权则全部折现。如果24小时内不签,公司将单方面解约。”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摩托罗拉员工收到的是这样措辞冷漠的裁员通知。这个将“尊重个人”作为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公司现在却令大家感到寒心。一个摩托罗拉员工说,“没有一个窗口可以让双方进行沟通”,公司的冷漠让不少员工相当困惑。伴随着来自员工内部和外界的舆论压力,摩托罗拉虽然做出了让步,但姿态仍旧强势。作为工人代表的郑女士说:“摩托罗拉对我们来说,曾经是一个有高度集体认同感的家园。但在此次裁员中,摩托罗拉公司表现出的‘不与协商’态度,让我们感觉公司企业文化中‘尊重不渝’的精神严重缺失。”尽管从法律上来看,员工若不签离职协议,摩托罗拉确实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单方面解除合同,而且将直接导致员工只能拿到N倍平均工资这一法律规定的最低赔偿标准。但正是这种用冷冰冰的法律“威胁”员工的做法,让一向习惯外企宽松氛围的摩托罗拉员工难以接受。而这种做法本可以更人性化,更细致些。
  这不禁让人想起摩托罗拉的老对手——诺基亚。同样是经济性裁员,两者所表现的“员工关怀”却大相径庭。一向主张“科技以人为本”的诺基亚,在裁员时体现了更多的人性化,并未尽最大的努力为被裁员工提供了再就业服务。请来人力资源培训机构,为员工提供商务课程等强化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提升就业能力。不仅如此,诺基亚还提供了一项专门针对离职员工创业的孵化器计划,为离职员工的创业计划提供扶持资金。同时公司还找来第三方的创业评估机构,为员工对创业方向进行把关。员工在裁员同时就可以提出申请,并能在以后一段时间内与公司就自己的创业项目详细沟通。尽管,摩托罗拉也为被裁员工提供了所谓的再就业服务。8月20日,摩托罗拉南京公司组织一场“遣散员工”招聘会,主动邀请同类型企业、猎头公司等前来为500多名员工寻找到下家。但在刚被遗弃的摩托罗拉员工看来这更像是个笑话。被伤了心的员工制作了一张海报,上面写:“摩托罗拉贻笑大方,尚未达成休妻协议,夫做媒婆帮妻相亲!”   大规模的裁员无疑是企业的一次大动荡。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裁员是冒着非常大的风险的,可能会造成企业员工动荡、企业内外部运转不灵、企业人员结构突然改变等问题,这一系列风险的直接体现就是被裁员工的“抗议”。从摩托罗拉的经验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大规模裁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在裁员决策制定前,应该充分确认企业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裁员的举证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其次,具体的裁员人数也应该依据相关的法律条文制定,裁员的启动程序也要合理施行,如果需要裁减的人数未达到法定标准,建议用人单位HR尽可能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操作以更好地避免风险。再次,对于裁退员工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到公司未来发展和感情因素,以下三类员工最好予以留用:
  最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要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文对裁退员工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这样无论是对被裁员工还是对留用员工,都是公司负责任的表现,有助于稳定留用员工的情绪。
  尽管在这场风波中,摩托罗拉表现出的简单粗暴是引起员工不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恐怕还有其他的原因——从未想过离大规模的裁员这么近。过去20年,跨国公司在中国鲜有裁员消息传出。但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这种传递性不断加强。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跨国公司在中国一直处于扩张状态,很少听到裁员的声音。以至于很多人忽视了潜在的失业风险,把跨国公司的工作当成了“铁饭碗”,自己可以主动跳槽离开,但不存在“被开掉”的可能。但是,跨国公司的战线是全球性的,一旦开展战略收缩,不可能只针对某些特定区域。尽管中国是最大的消费市场,但是一切都是为了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服务的。被谷歌收购后的摩托罗拉从“机海”战术转向了高端市场,相应的需要进行员工结构的调整。这仅仅是经济全球化对个体的影响效应日渐凸显的结果。这种影响却长期被跨国公司的员工忽视。尽管这次被裁比例最高的南京摩托罗拉研发中心本是中国摩托罗拉少数几个盈利部门,但是与其全球发展战略相悖,而逃不过裁员的命运。这一点,对于习惯了朝九晚五的南摩员工来说,心理上是很难接受的。
  摩托罗拉在裁员的同时,一场争抢摩托罗拉工程师的争夺战又开始打响。网易、小米等互联网公司都借机挖掘摩托罗拉的工程师。与之相反的是,被裁的工程师却没有表示出特别浓厚的兴趣。“工程师找工作需要非常对口,这一点比较麻烦。目前,小米南京提供的这些职位,同事不太感冒。大部分南摩的人做的许多也不是小米南京需要的岗位。”一位在摩托罗拉南京研发中心工作超过3年的员工吐露了心声。互联网行业的技术进步速度是爆发式的,如果工程师不关注市场最新的技术趋势,就很容易被潮流抛下。同时,工作岗位的细分也使得工程师专业方向收窄,在寻找其他工作机会时很难找到直接对口的岗位。然而,放眼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会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对每个个体的影响也会不断增强。因而可以预期,跨国公司根据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和自身业务状况适时在中国区进行裁员,会成为一个正常的经济现象。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被裁员离我们没有那么远。这一现实是残酷的,它却提醒着每个人时时刻刻保持对被裁风险的敏感性,摒弃骨子里的“铁饭碗”思想,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增强自身竞争力。同时,也要逐步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推荐访问:场内 裁员 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