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筹资模式创新探讨]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对于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规模,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明显不够,高校不得不寻求非财政渠道筹集资金,这就促使了我国高校筹资模式由单一筹资模式逐渐向多元化筹资模式转变,多元化的筹资体系正在初步形成。但多数高校在筹资方法、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高校在筹资渠道方面不再单独依靠政府财政拨款,通过市场筹集资金的意识正在逐渐加强。目前,政府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同时其他筹资方式(学费收入、捐赠收入、校产收入等)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在国家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合理、高效地筹集资金,实现我国高校的多元化筹资模式,防止高校出现财务风险,已成为我国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对高校筹资模式进行研究,探索适合高校快速发展的筹资模式已迫在眉睫。
  一、高校筹资模式现状分析
  (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偏低 公办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主体地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也应该是高校教育支出的主体。目前我国国家财政性拨款总额呈上升的趋势,但是财政拨款比例下降,增长速度缓慢。依照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发布的报告,200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为3.59%,比上年的3.33%增加了0.26个百分点。这是目前为止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最接近4%的一年。这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连续第四年增长,但仍未达到国务院所规定的4%的比例。因此,在国家财政拨款占主体地位的情况下,由于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偏低,许多高校的发展经费不足也成为必然结果。
  (二)高校教育收费状况混乱 高等教育具有私人属性,因此教育成本应该由国家、社会和个人来共同分担。因此,学生学费成为高校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学费收入是指学生个人交纳的学费和杂费,包括委托培养学生和自费生缴纳的经费和基建费。在一定程度减轻了国家的财政压力、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并在提高教职工待遇、调动高校办学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根据教育部1996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学费标准根据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校的学费收费标准可以有所区别。”但高校教育培养成本如何确定至今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学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例和不同类别学校之间学费的差别也一直无从确定。教育成本核算模糊,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造成目前在一些高校中存在乱收费,收高费的现象。
  (三)社会捐赠机制不完善 社会捐赠是指社会各界对高校的捐赠赞助资金。教育基金是指允许政府、社会各界、外资等在高校建立各种形式的教育发展基金、奖贷基金、勤工俭学基金、科研基金等指定用途或非指定用途的基金,如高校利用校庆活动或侨乡会等形式,向海外华侨、校友、企业募集经费设立的基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捐资助学现象也开始在我国出现,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筹资中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部分高校产业效益低下 产业收入是指高校自身从事生产经营所得以及举办各种研修班、培训班等的所得。政府为鼓励高校发展校办企业,对校办企业实行减免税政策和政策性低息贷款。这种筹资模式增加了高校资金来源、减少了高校的支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高校校办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许多高校都成立了校办企业、校产公司或校产集团,比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等一批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高校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得到高校在科技、人才和知识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弥补学校经费不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校产企业作为高校筹资的渠道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之后,也出现一系列问题。目前高校产业普遍存在数量多、规模小,效益低下等问题,在经济上不仅没有给学校做出贡献,有些还成了学校的负担,甚至出现大量违法违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校办企业定位存在问题,有些高校、只关心短期经济效益,缺乏长远规划,使得校办企业难以充分发挥所在学校的自身优势。另外,有些校办企业责权不明确、管理不规范,使企业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也是造成校办企业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
  二、高校筹资模式创新发展趋势
  (一)发行教育彩票 为了支持体育和残疾事业,我国相应发行了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为了支持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使之获取足够的资金,也可以相应发行教育彩票。发行教育彩票是将社会资金积聚起来,形成一定规模,为教育事业充分利用。为此,可以对其使用途径进行限制:作为政府对高校支持的后备资金,实行有偿支持,如成立高校专项贷款、高校专项发展基金等,以解决部分高校的筹资需要。发行教育彩票,首先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发行教育彩票的程序、原则、投注、摇奖、中奖、收益的使用及监督等方面做出严格的制度规定,待时机成熟逐渐形成有关教育彩票方面的法律。其次,在发行教育彩票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指定或者委托相关机构具体操作,并主动接受社会和法律的监督。最后,高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彩票收入的使用管理,坚决杜绝随意使用和浪费现象。
  (二)加强银行与高校信贷合作 我国应尽快完善有关银校合作的相关政策,建立完善规范的规章制度及执行程序,并运用市场调节手段制止银行间在与高校合作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银行间的不规范竞争不仅损害了银行的利益,也会使高校的利益受到损害。此外,银行还应该针对高校尽快制定一套完善的评估方法,健全银行信贷制度。从银行方面看,高校作为事业性单位无法担保和抵押,是贷款无法顺利落实的最大障碍。而高校方面则认为,银行在担保问题上还放不开,往往会造成急需的项目资金无法及时到位。基于此,一方面,银行应协助高校确定合理的贷款规模,使之在能保持持续发展的情况下,还能如期还款;另一方面,政府对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高等教育应给予资金支持,减轻高校还贷的压力,比如政府对公立高校的银行贷款给予部分贴息等。此外,银行与高校之间在具体操作上也存在一些分歧。高校抱怨银行程序太繁琐,但银行信贷员按规定办事,个人无权违背规定。因此,教育系统有待进一步加强对金融实际操作知识的了解,银行在具体操作时,在保证资产安全的前提下,也应该不断研究简化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发展国际市场,扩大留学生规模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主席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鼓舞我国高等学校开拓进取,使我国高等学校充分认识到,当今世界,高水平的留学生教育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高校应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对外开发,增强教育实力,积极培植、开发、抢占国际教育市场,扩大宣传,进一步发挥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吸引海外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扩大招收外国自费留学生的比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国高校的国际知名度,而且还可以增加高等学校的经费收入。
  (四)其他渠道 加强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企业集团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行各方面的合作和人才、经验交流,也可以成为我国高校的筹资渠道;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多样化以及金融创新,股份制、债券越来越多的进入高校筹资领域,为高校筹资带来了更多、潜在的选择渠道;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密切联系,鼓励学校将更多的知识产权转化为经济优势,获得经济利润,这是高校获得社会资金的另一途径;增强自身教育科研水平,创建国际一流高校,以学校声誉吸引更多的资金。
  参考文献:
  [1]陈昭方、滕家国:《谈我国大学教育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及未来发展》,《教育财会研究》2010年第5期。
  [2]徐光宇:《高校筹资渠道分析》,《教育财会研究》2010年第2期。
  [3]朱洁义:《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结构现状与高校社会捐赠》,《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第1期。
  (编辑 代娟)

推荐访问:筹资 探讨 高校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