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不全是为了享福_人活着就是享福的

  张者问杨绛:“你们那一代知识分子1949年完全可以离开大陆,为什么留下来了?”杨绛说:“很奇怪,现在的人连这一点都不理解。因为我们爱我们的祖国。当时离开大陆有三个选择,一个是去台湾,第二个是去香港,第三种选择去国外。我们当然不肯和一个不争气的统治者去台湾;香港是个商业码头,我们是文化人,不愿去。”张者问:“为什么不出国呢?”杨绛说:“我们的国家当时是弱国,受尽强国的欺凌,去外国做二等公民我们当然不愿意。共产党来了我们没有恐惧感,因为我们只是普通的老百姓,没有奢望。”张者问:“当时外国聘请你们,你们都拒绝了?”杨绛说:“很多外国人不理解我们,认为爱国是政客的口号。政客的口号和我们老百姓的爱国心是两回事。我们爱中国的文化,我们是文化人。”
  不奇怪。我想我是可以理解杨先生这番话的。1950年我在南洋读小学二年级,学校来了几个1949年跟过国民党退到台湾去的军人,他们满身是抗日战争的弹痕,满脸是西山苍茫的落日,“蒋介石”三个字成了他们伤口上的盐巴:他们不愿意和一个不争气的统治者留在台湾,跟钱锺书和杨绛一样。
  政客的爱国口号跟老百姓的爱国心不一样,杨先生说得对极了:
  我们爱的是中国的文化。1949年到现在,香港这个商业码头早已经不是只顾招财进宝的浅薄之都了,香港这六年来统治不灵,商机尽失,生财无路,老百姓和平集会和平游行表达一下他们爱香港的一点诉求,说什么也不能等同“文化大革命”。
  做了官得了便宜别再卖乖,中国老百姓其实大都像杨绛先生那么温顺了。张者问杨先生,国内历来的政治运动让你们吃了不少苦,现在后悔吗?杨先生说:“没有什么后悔的,人活着不一定全是为了享福。”这才是人话。
  张者这篇访谈我是在《深圳商报》上看到的,文末说明“摘自《东方》杂志”。我刚读完杨先生的《我们仨》,看了这篇访谈心更不舒服。杨先生90岁了,最近在忙什么?“我不忙什么了。钱先生去了,女儿钱瑗也去了,留下我打扫现场。”她说。她心上并不舒坦,却不能不往舒坦想——杨绛先生写的每一本书都给我这样的感觉。
  她写得真好,比钱锺书先生还要好。
  【邓卉卉荐自《白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推荐访问:享福 不全 是为了 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