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经典这片森林]守住自己的心经典句子

  摘 要:经典作品犹如棵棵大树,繁盛的树叶过滤着浮躁、平庸、虚无的沙尘,深茂的根系汲取着宏大、开阔的精神营养,这些伟大作品所展现的精神境界可以帮助抵抗丑恶,改造贫乏,远离轻浮,同时也获得对于古典美、传统美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去创造自我,创造世界。今天阅读传统经典作品,不仅为了获取知识,也是为一个悠久文化的传承发展,它同时也是寻求一个完善独立的自我与品格的最好途径。
  关键词:经典作品;阅读;文化传承;完美自我
  
  提到森林,我们容易想到有关环境保护的话题。现在西部很多地方正在实施退耕还林规划,因为森林可以固土、防沙、净化空气,这是在保护我们的生命和家园。如果要保护我们精神的家园,现在有一个词组经常用,那就是“守望精神的家园。”怎样守护?著名作家王安忆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养育精神的最好途径是文学艺术。”有些东西看起来也许并没有广大的消费市场,但是有它和无它是大不一样的,就像森林,也许你一辈子都不会看到,但是它们却在改善着你的呼吸。这就是经典阅读的作用。我们只有通过对古今中外众多经典作品的广泛阅读,才能陶冶自己的情操,不断地获得生活的智慧与思想,更有勇气来平衡这个日渐喧嚣与倾斜的充满了物欲的世界。经典作品犹如棵棵大树,繁盛的树叶过滤着浮躁、平庸、虚无的沙尘,深茂的根系汲取着宏大、开阔的精神营养,这些伟大作品所展现的精神境界可以帮助抵抗丑恶,改造贫乏,远离轻浮,同时也获得对于古典美、传统美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去创造自我,创造世界。世界其实并不浩大,一本书便可以将它容纳,世界其实也并不复杂,一个词,一段文字,就能解释它存在的理由。
  一、经典的含义
  关于经典的释义,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首先,应该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是时间的长河中涤荡冲刷后沉积下来的精华;其次,它具有普遍意义,表达的是对人类生存境遇的种种思考,不仅指向现实,还指向了未知的将来,这就是它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不是由什么机构或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共同认定的。
  经典的范围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即精神,指作用于人类心灵那一方面;二是美学,即贡献于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先进的思想文化的精华,凝聚在那些政治的经济的文学艺术的经典作品中。这些作品中流淌着的是人类不息涌动的情感,凝结着一代代人最宝贵的生命体验。他们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被阅读,更在于反复吟咏,阐释和回味的过程中,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美化着我们的现实人生。这些作品是我们每一代人都应该好好珍惜,并把他们一代代传递下去的。
  二、经典阅读的现状
  长期以来,阅读一直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是否必要,似乎并不成为问题,但是今天,进入科技和声讯网络时代之后,传统书斋生活的平静与安稳已被打破,书香馥郁的图书馆,已不再是莘莘学子们唯一流连忘返的地方。随着互联网对传统生活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声讯和光影将会逐渐取代语言文字,网络将成为所有纸制品出版物的终结者,人们将进入一个彻底的读图时代。
  20年前,书柜还是城市居民家中最主要的摆设,那时没有电视,更没有热热闹闹的电视剧,业余时间就用来读书,现在无论老少吃过晚饭都会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各自感兴趣的节目,它不但比这些书上的白纸黑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而且轻松自在,很符合现代人紧张工作之余放松一下的心态。
  声讯时代,大多数人追求的是流行阅读,快餐式阅读。这种大众消费文化削弱了青少年对文本阅读的兴趣,电视、广播、互联网挟带着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还直接作用于我们的听觉、视觉,给我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刺激,相比之下,白纸黑字是如此的枯燥而乏味,于是中外名著虽然印装越来越精美,可是能坐下来,认真读两本的人越来越少。在这个喧闹的世界上,五光十色的新媒体吸引着青年人的心,使他们很少静下心来从经典阅读中获取生命的养料,于是我们怅然地发现,当年读《红楼梦》时无比激动的心情,已经被风化成一页褪色的老照片。那么老祖宗们读了几千年的书,到我们这辈儿真要放弃了吗?它带给我们的将是什么?现在国内外已有报告敲了警钟,说由于有了电脑,我们的记忆力正在减退和丧失。电视看多了,人们的思维没有系统,言语表达困难,还有思想,文学精神上的损失更大。
  因为大众消费文化是一种一次性的文化快餐,是可以模拟,拼凑,无限复制的,一经消费就成了过眼云烟,没人再去思考品位,读者的感官比头脑更重要,感觉代替了思想,《泰坦尼克号》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运用先进手段,带给我们感官上的冲击,满足,除此之外,有关生命,爱情的思考则显得微不足道,流行歌手好像在诉说着她们刻骨铭心的爱恨,实际是在玩着语言的游戏,我们的年轻人消费着这样的文化一天天长大。消费的平面,也培养了一批平面化的消费者,他们缺少崇高感和批评意识,拒绝高雅,拒绝经典,只要时尚。书包里常装着卡通漫画,时尚杂志,;流行歌带,游戏软件。大众浪费文化使学生语言感受能力日益退化。印刷的文本能给人以充分的时间边读边思考,给你留下广阔的创造,阐释空间,而音像文化稍纵即逝,许多人再也体会不到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他们只能读形象文字,不会读抽象思辩的文章。他们会被《还珠格格》的通俗表演迷得神魂颠倒,却不会被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的独白所打动。可以将《三国演义》的电脑游戏玩的昏天黑地,却不知道赤壁之战的始末。
  所以这种快餐式阅读只能让我们获得一种“生命之不能承受之轻。”生存在网络时代的我们正面临一场危机,所以我们要重返经典阅读之乡,重读经典,守住经典这片森林。
  三、重返经典的故乡
  亲近书籍仍然是必须的,读书的时候,知识和智慧指引我们识别美丑、善恶,使我们的生命一次次的向前拓展。哲人的思想涤荡着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心灵变得辽阔而宽广,坚韧而顽强。读书也使我们获得一个温馨宁静的内心世界,以消除尘世的喧哗与浮躁。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伟大的导师交谈。一个人只有一次人生,阅读能接触自己以外几百几千人的人生,还能和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对话。更重要的是,加深我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丰富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我们自己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受,我们的一些现实的困惑,在阅读中被激发、被宣泄,在阅读中得以明晰、得以解决。这才是经典最大的魅力,也是经典存在的真正意义。
  今天阅读传统经典作品,不仅为了获取知识,也是为一个悠久文化的传承发展,它同时也是寻求一个完善独立的自我与品格的最好途径。不能不读经典,就像朱光潜说的那样,“这些被称为经典的东西恰如无边暗夜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着我们未知的前途。”
  参考文献:
  [1]王余光著《论阅读传统经典》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第一版
  [2]王余光著《名著的选择》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3]林永希《 人文素质 人格 人类精神》《黄风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9 期
  [4]郑国民《美国阅读挑战及其启示》 《学科教育》1999年10期
  [5]刘翔平《阅读的时代与阅读障碍》《语文教学与通讯》2004年7-8期
  [6]王富仁《读什么?怎么读》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20日
  [7]蒋德新《不是我不想读》中国教育报2001年3月8日
  [8]王瑞连《品评经典的醇香》中国教育报2002年3月12日
  [9]《与作家王安忆对话》中国教育报2002年4月2日
  [10]《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第四卷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推荐访问:这片 守住 森林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