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低产郁闭园树形改造试验】山楂树形

  摘要 2006-2011年对山楂低产郁闭园进行树形改造试验。结果表明,树形改造可明显提高产量,增加山楂果实的平均单果重和花序坐果量,减少果园管理用工;分2年完成树形改造,从调整后第2年开始,平均单株产量均高于或等于对照树(常规修剪),6年平均株产比对照增产10.1%以上,平均单果重增加36.5%以上,管理用工减少25.0%以上;当年一次完成树形结构调整,对调整后第1~3年的平均单株产量有一定影响,而且增加了前3年夏季除萌、摘心的工作量。建议盛果期山楂低产郁闭园进行树形改造时,应分2年去除各类不合理大枝。
  关键词 山楂 树形改造 产量 单果重 坐果 管理用工
  河北省兴隆县是我国北方山楂的主产区,全县山楂栽培面积1万hm2,总产量22万t,是兴隆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21世纪初,山楂滞销,果农对山楂园疏于管理,造成果园郁闭,树形结构紊乱,内膛空虚,大小年结果现象明显,果实小、色泽差、商品价值低。2006年开始,兴隆县大力推广山楂低产园树形改造配套措施,通过试验总结出低产山楂园树形改造的适宜方法。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在2个地点同时进行。
  (1)寿王坟林场东山果园 主栽品种为当地铁山楂,果园面积2hm2,行株距3.0m×3.0m,树龄26年生,树高5.0~7.0m,大枝结构紊乱,树冠郁闭严重,树势弱,内膛空虚,大小年结果现象明显。山地果园,坡度13°,石灰岩母质,黄黏土,土层厚度50cm,海拔580m,无霜期140~160天,绝对最低气温-24℃,年降水量约600mm,没有灌溉条件。
  (2)六道河镇前苇塘村西果园 主栽品种为当地铁山楂,果园面积15hm2,行株距3.0m×3.0m,树龄28年生,树高5.0~7.0m,大枝结构紊乱,树冠郁闭严重,树势弱,内膛空虚,大小年结果现象明显。石灰岩母质,山前平地,土层厚度60cm,海拔510m,气象条件同寿王坟林场东山果园,有灌溉条件。
  1.2试验设计
  山楂低产园树形改造以改善树形光照条件为核心,在树高3.0~3.5m处落头,基部主枝开张角度小于50°的采用自然开心形,每株保留主枝3-4个,每个主枝各留2个侧枝;基部主枝开张角度大于50°的采用小冠疏散分层形,第1层留3个主枝,第2层留2个主枝,主枝层内距20~30cm,层间距100~130cm,第1层每个主枝留2个侧枝,第2层主枝不留侧枝,层间适当安排小型结果枝组,严格控制第2层主枝的长度,使其不超过第1层主枝长度的1/2。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为分2年完成树形结构调整,第1年去除调整大枝量的60%左右,第2年去除剩余的40%左右;处理2为1年去除多余大枝,当年完成树形结构调整;处理3为对照,不去除大枝,只对结果枝组进行常规修剪。2个处理结果枝组的常规修剪方法与对照相同。试验在2006年早春冬剪时开始实施。
  在每个果园中随机选择干周、树冠、树势基本一致的15株树为试验材料,单株小区,5次重复。2006-2011年连续6年调查试验结果,每年6月中下旬(花后4周)调查花序坐果数,果实采收期调查单果重、平均单株产量,随时记录修剪、打药、采收等田间管理用工量。
  1.3配套技术措施
  (1)冬季常规修剪 修剪在春节前后至果树萌芽前进行,疏除交叉枝、重叠枝、并生枝,极重回缩直立徒长枝,衰弱枝、冗长枝在有良好分枝的3~4年生部位回缩,确保枝枝见光;只要两侧枝量够用,一般不留背上枝组,需要选留背上枝组的,高度不超过25cm,粗度不超过主枝的1/3;结果枝组上花芽量大时直接剪留到距骨干枝最近的花芽处,培养内膛结果枝组,防止结果部位外移;留枝量5万~6万条/667m2,其中结果母枝占30%~40%。
  (2)生长季修剪 在花序分离期及早进行花前复剪,本着去远留近、去弱留强的原则疏除多余花序,一般每15~20cm留1个健壮花序。由于冬剪去除大枝,会刺激隐芽萌发徒长枝,没有生长空间的要及时疏除,有生长空间的可每隔20~30cm选留1个,尽量留两侧枝,当徒长枝长到15~20cm时摘心,去除顶端2片幼叶促其分枝,培养成紧凑的结果枝组。秋季及时疏除树冠内部多余枝条和外围辫子枝条,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进一步提高花芽质量。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树形改造方法处理的产量
  试验结果表明,2个试验园的2种树形改造方法处理在调整树形结构当年,平均株产均低于对照树(常规修剪),寿王坟林场、六道河镇试验园分2年完成树形结构调整处理的减产幅度分别为12.3%和20.0%,而当年完成树形结构调整处理的减产幅度较大,分别为30.3%和31.9%。从试验第2年开始,2个试验园分2年完成树形结构调整处理平均单株产量均高于或等于对照树(常规修剪),6年平均株产分别为15.9、17.5kg,比对照增产17.8%和10.1%。2个试验园当年完成树形结构调整处理从试验的第4年开始,平均单株产量稳定高于对照常规修剪树(图版2),且后3年平均单株产量与分2年完成树形结构调整处理差别不大,6年平均株产分别为14.4、16.3kg,比对照增产6.7%和2.5%。分2年完成树形结构调整处理的增产效果明显高于当年完成树形结构调整处理(表1)。
  2.2不同树形改造方法处理的平均单果重
  试验结果表明,2006-2011年,2个试验园的2种树形改造方法处理平均单果重均明显高于对照,而2个处理历年的平均单果重则无明显差别(表2)。
  2.3不同树形改造方法处理的花序坐果量
  山楂的结果母枝粗度与花序坐果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即结果母枝越粗壮,花序坐果量越大。据观察,山楂低产树经落头处理后,树形光照条件明显改善,基部直径0.45cm以上的结果母枝比率明显提高,2个试验园的2种树形改造方法处理的花序坐果量明显高于对照。而2个处理历年的平均花序坐果量则无明显差异(表3)。
  2.4不同树形改造方法处理的管理用工
  为明确盛果期山楂低产郁闭园树体落头后的管理用工情况,我们根据2个试验园不同处理的实际管理用工量计算出每667m2历年的用工数。调查结果表明,分2年完成树形结构调整处理6年平均每667m2用工量比不落头树(对照)减少25.0%~27.2%;当年完成树形结构调整处理,因一次性去除大枝较多,刺激大量隐芽萌发,增加了前3年夏季除萌、摘心的工作量,6年平均每667m2用工量比2年完成树形改造多,但比不落头树(对照)减少20.4%~21.9%(表4)。2种树形改造方法处理比对照(常规修剪)省工集中体现在修剪和采收环节。
  3 小结与讨论
  6年试验结果表明,对盛果期山楂低产郁闭园进行合理的树形结构调整,可以明显提高产量,增加山楂果实的平均单果重和花序坐果量,减少果园管理用工。树形改造分2年完成处理,从调整后第2年开始,平均单株产量均高于或等于对照树(常规修剪),6年平均株产比对照增产10.1%以上,平均单果重增加36.5%以上,花序坐果量增加68.8%以上,管理用工减少25.0%以上。树形改造当年一次完成处理,对调整后第1~3年的平均单株产量有一定影响,而且因一次性去除大枝较多,刺激大量隐芽萌发,增加了前3年夏季除萌、摘心的工作量,6年平均每667m2用工量比不落头树(对照)减少20.4%~21.9%。建议盛果期山楂低产郁闭园进行树形改造时,应分2年去除各类不合理大枝。本试验对去除大枝后新萌生的大量徒长枝条处理偏于简化,如何快速促进这类枝条形成花芽有待进一步研究。

推荐访问:郁闭 低产 山楂 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