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耕地质量现状及改善建议】吉林市张小沛最新消息

  摘要 分析了近年来吉林市耕地地力现状,并对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进行探讨,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耕地质量保护的措施,以为今后有效保护吉林市耕地、促进吉林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耕地质量;现状;建议;吉林吉林
  中图分类号 S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290-01
  耕地是农业的载体,稳定的耕地面积和良好的耕地质量,关系粮食总产量的稳定增长,对农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吉林市地处长白山和松嫩平原过渡带,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分为山区、低山丘陵区和沿江平原区3个大地貌类型。山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东部,由长白山余脉和张广才岭组成,是吉林市林业主产区。低山丘陵区分布在山区同松辽平原过渡带,是全市重要的农业区。沿江平原区主要分布在第二松花江中游和饮马河、拉林河、呼兰河等流域,该区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是吉林市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
  历史上,吉林地区土壤长期被森林覆盖,土壤形成过程以淋溶为主,伴随腐殖质的积累、沼泽、泥炭化过程,形成不同形态的各种土壤。吉林市耕地土壤就是在这些不同形态的土壤上垦殖而成的,主要土壤类型有灰棕壤、白浆土(岗地、山地)、草甸土(岗川、山川)、冲积土、黑土和各种水稻土(冲积型、草甸型、白浆型、冷浆型)等。近年来,土壤退化进程加快,严重威胁农业持续高产、稳产。因此,掌握土壤退化状况,采取相应的改良、培肥措施,是确保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1 耕地地力现状
  (1)耕层有机质含量下降。20世纪50年代吉林市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为6.6%,到80年代降至3.3%,目前在2%左右。吉林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正在逐渐下降,肥力减退。
  (2)土壤侵蚀较为严重,肥地变瘦。据调查,坡度15°以上的地块平均年流失表土3~6 mm。土壤腐殖质层变薄,耕层土壤颜色变浅。
  (3)伴随表土侵蚀和有机质含量的减少,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表现为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减少。20世纪50—60年代吉林市主要耕地容重为0.9~1.0 g/cm3,孔隙度为60%~64%,目前的容重为1.0~1.4 g/cm3,孔隙度为45%~60%。可见,土壤日渐板结,耕性不良,宜耕期短。
  (4)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不高。从近2年的土壤测试结果看,全市土壤普遍缺氮,缺磷、钾地块有所增加。90%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小于200 mg/kg,碱解氮的平均值为165 mg/kg,而第2次土壤普查时碱解氮的平均值为246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96 mg/kg,比第2次土壤普查时的124 mg/kg减少28 mg/kg;速效磷含量略有增加,平均值为26.8 mg/kg,比第2次土壤普查时的23.6 mg/kg高3. 2mg/kg。氮、磷、钾比例为1∶0.16∶0.58,与农作物吸收氮、磷、钾比例(1∶0.5∶1)相差较大。
  2 耕地质量下降原因
  (1)森林覆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养分消耗过大。
  (2)大型机械缺乏,机耕深度浅,使耕作层变浅,犁底层变厚、实。目前,吉林市耕层厚度超过20 cm的耕地不到20%,60%的耕地耕层厚度在10~15 cm,土层紧实,通透性差。自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以来,由于一家一户的分散自主经营,耕作条件受到限制,大型农机设备逐渐被小型的农机设备所代替[2]。据悉,当地大型农机具的田间作业次数大幅减少,绝大部分土壤已有20余年未进行过秋翻整地。由于小型农机具在田间行走次数增加,对土壤的压实作用明显高于以畜力为主的耕作方式。现行的耕作措施对土壤剖面构型和土壤物理性状影响很大。
  (3)土壤养分失调。由于长时间重施化肥、轻施有机肥,造成土壤理化性状变差,有机质含量急剧减少,土壤板结,保水保肥能力降低。
  (4)土壤重用轻养,地力亏损严重。有机肥施用量逐年减少,化肥施用量及配比不科学。
  (5)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工业“三废”污染水源及土壤。
  3 耕地质量保护措施
  耕地质量是确保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根本,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3]。保护耕地不仅有一个量的问题,还有一个质的问题。具体应从以下几点展开。
  (1)提高对保护耕地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各级领导特别是主管农业的领导,要认识保护耕地质量的重要意义,要以《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为依据,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以适应农业生产形势飞跃发展的需要。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耕地质量调查纳入工作计划,依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实际情况,以10年为跨度开展1次全面耕地质量调查,切实指导耕地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质量。
  (2)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加有机肥源。如果施有机肥30 t/hm2,相当于耕地增加有机质1 500 kg/hm2,这个数量不仅能满足土壤有机质的自然消耗,还能使土壤有机质有所积累和更新。
  (3)科学施肥,提倡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施肥可以平衡土壤养分,提高作物产量。实现“科学施肥—作物产量高—有机物质积累多—地力提高”的过程。对化肥的使用,除了要坚持有机无机相结合,还应避免盲目施肥[4]。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平均可增产粮食427.5 kg/hm2,节约肥料53.25 kg/hm2,提高肥料利用率3个百分点左右。
  (4)改土和治理坡耕地。应杜绝毁林开荒现象,25°以上的坡耕地应退耕还林、还草,山区丘陵陡坡种植豆科绿肥作物,防止水土流失,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同时注重在土壤侵蚀地段营造水土保护林,在道路两侧营造护路林;在村屯周围营造护屯林;在连片农田中营造农田防护林等;改善境内的农田小气候条件。
  (5)建立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耕作轮作制度。在耕作制度上推广深松和免耕法;建立粮豆轮作制度,合理提高地力[5]。
  (6)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增加有机质。秸秆直接还田不仅省工、省时、节约成本、便于推广,而且还可以增加土壤新鲜腐殖质含量,促进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
  (7)对于土壤障碍因素较多的耕地,如黏、湿、漏、瘦、酸、冷等,客土改良措施是改良土壤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6]。白浆土的酸性可施用石灰性物质(废石灰、矿渣等)加以改良,从而改善土壤结构。针对冷浆型水稻土,可采用适当掺砂、掺炉灰等措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地温,促进土壤中养分的释放。
  (8)进一步加大农田的整理力度、实现大型农机具深翻。农地整理可以把现有一些畸零、狭小、高低不平、不便于耕作的田块合并成初具规模的标准田块,扩大直接耕种的面积。
  4 参考文献
  [1] 刘永贤.广西耕地质量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6):629-631.
  [2] 张玉奎,方春艳,王兴会.梨树县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及改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278.
  [3] 李继明,范业宽.河南省耕地质量存在问题与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2):88-91.
  [4] 张清华,史琢,韩翠萍,等.扎兰屯市耕地质量现状与改良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4):89-90.
  [5] 陈红英.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的对策与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33-134.
  [6] 周丽芳,石训文,祝剑真,等.上饶市农田土壤改良措施探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19(11):59-60,104.

推荐访问:吉林市 耕地 现状及 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