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法国作家左拉是 [从小说作品中窥见一个劳伦斯]

  摘要:劳伦斯是20世纪前半叶最具独创性的英国作家,多位女性影响了他的创作生涯,他的作品反映了作家在创作期间的生活遭遇和情感经历。本文将从作家中前期的作品着眼,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一个青年时代的劳伦斯。
  关键词:劳伦斯 《儿子与情人》 《虹》 生活遭遇
  中图分类号:I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
  戴·赫·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出生在一个矿工之家,这使得他对于工人阶级和底层人民的生活具有与生俱来的熟悉感和发自内心的同情,同时,他受过教育且具有强烈占有欲的母亲又使得他最终脱离了他所在的阶级。青年时代的女友吉西·钱伯斯助他登上文坛,而弗丽达的出现更是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的创作轨迹,最终促成了劳伦斯的杰作《儿子与情人》(1913)、《虹》(1915)和《恋爱中的女人》(1920)的诞生。
  一、 心灵的故乡——伊斯特伍德
  1908年劳伦斯获得教师资格,开始在伦敦南郊的戴维森路中学教书,在此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英国的诺丁汉郡。他的故乡伊斯特伍德是一座位于诺丁汉郡西北部的煤矿小镇,附近风景优美,水草丰盛。那时他常常到中学时代的女友吉西·钱伯斯家里玩,在她家院子的外面就可以看到费利磨坊的红屋顶和银光闪烁、碧波荡漾的摩尔格林水库。这两处风景后来成为劳伦斯的第一部小说《白孔雀》(1911)中的斯特利磨坊和内瑟梅尔湖。“我创作的有关诺丁汉——德比郡小说的背景全部以伊斯特伍德为中心,那里是我的出生地。”这其中包括《白孔雀》中全部的景物描写,《儿子与情人》中米丽安家的农场以及《虹》中主要背景的一部分。故乡的美景滋养了少年劳伦斯的心灵世界,他对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异常敏感,常常几笔下来就可以描绘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同时他又赋予景物以象征含义,使得它们具有灵性,成为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伊斯特伍德作为工业小镇其煤矿的开采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作家在其作品中多次描写了矿区的画面,而类似的景象在其成名作《儿子与情人》一书中有大量的描写。在这部多少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劳伦斯童年的生活环境和矿井对于大自然的破坏,“在麦田和草地中弄出一座座奇形怪状的土堆和一小片一小片黑色的地面。”劳伦斯在众多作品中都试图探索自然世界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批判工业文明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破坏,而对于这些工业文明破坏自然风光的场景无不以其故乡作为背景来创作。伊斯特伍德是他心灵的故乡,无论他走到哪里,故乡都是其创作的源泉。
  二、女性的影响——母亲、吉西、弗丽达
  作家对于矿区的生活非常熟悉,亲身经历过矿井事故,这些场景均可在《儿子与情人》一书和他1911年发表的短篇小说《菊花的幽香》中发现。劳伦斯对于矿工是怀有深刻的同情的,但他又无法融入到他们的世界中去,这与他受父母的双重影响是不无关系的。在《儿子与情人》一书中可以看到母亲莫雷尔太太对于矿工这一职业是怀有偏见的,她重视孩子们的教育,不许儿子们下井,而父亲则在繁重的劳作和生活的压迫下成为十足的酒徒,从酒馆回家后还常对妻子拳脚相加。久而久之,莫雷尔太太将注意力完全转移到对孩子们的爱上,对儿子保罗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她选择儿子们作为她的情人,首先是大儿子,然后是第二个儿子,两个儿子都嫉妒和痛恨他们的父亲。
  劳伦斯与其母亲病态的母子关系,使得他的几次恋爱都无果而终,这种情况直到他的母亲1910年罹患癌症去世才结束。劳伦斯对其母亲怀有深厚的情感,在他母亲病重的日子里作家不忍她继续受折磨,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希望妈妈今天夜里能够死去。”而在《儿子与情人》一书里保罗在其母亲的牛奶中加入过量的吗啡、促使其死亡的行为,劳伦斯是否做了同样的事情已无从考证。
  吉西·钱伯斯是除去劳伦斯母亲之外,第二位对其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女性。1909年6月正是吉西将作家的几首诗作寄给《英国评论》杂志,这直接促成了劳伦斯文学生涯的开端。在作家早年生活中,他与吉西来往密切,在《白孔雀》和《儿子与情人》中均可看到吉西的影子,《白孔雀》中的埃米莉和《儿子与情人》中米丽安的形象都是以吉西作为原型来塑造的,米丽安蔑视男性情欲,只向往精神及灵魂上的爱与占有,这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吉西的某些性格侧面,这些个性与主张无疑是不能与青年劳伦斯达成一致的,最终他们以分手结束了长达六年的恋人关系。
  作家一生都在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男人与女人的平衡关系的探索始终贯穿于劳伦斯的文学创作中,这一主题在《白孔雀》中首次提出,但并未找到答案。在《儿子与情人》一书中,作家以一种凶暴的风格和激动人心的场面刻画了自己青年时代的一个侧面,同时也结束了对他与“母亲”和“米丽安”的这种病态关系的探索。从此,劳伦斯结束了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进入了一种崭新的风格。在此期间,劳伦斯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中的两性平衡,他与威克利教授的夫人弗丽达私奔,途径德国暂时定居在意大利,在意大利作家继续修改《儿子与情人》,并开始了《虹》的创作。弗丽达对于劳伦斯的创作和人生轨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是第一个将弗洛伊德的理论介绍给劳伦斯的人,这直接改变了作家对于原书的创作理念,也使《保罗·莫雷尔》最终定稿为《儿子与情人》。
  在小说《虹》里对于安娜的描写中有弗丽达生活中的影子,“她把茶水泼到枕头上,只是随便用手绢一擦,翻过枕头继续睡。”在弗丽达的回忆录《不是我,而是风》中记录了她与劳伦斯私奔在德国期间发生的同一场景。在《恋爱中的女人》一书中作家曾描写古德伦在伦敦坐渡船的情景,“船上有钱的男人看到他们走进那腐臭的烂泥中,便哈哈大笑,偶尔投给他们半个便士。”这一场景与弗丽达、劳伦斯二人回英国结婚的当天,在伦敦渡船上的所见完全一致。作家在给朋友的信中提及结婚的事情:“我并不感到我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但我猜想我已起了变化。”而事实上的确是发生了变化,从此,他的人生便紧紧地与弗丽达联系在一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弗丽达对生活的热情、不屈不挠的精神、充满活力的智慧和尝试新事物的个性激发了劳伦斯的灵感,成就了作家笔下一系列新型女性的形象。
  劳伦斯在三十五岁之前共发表了《白孔雀》、《逾矩的罪人》、《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和《迷途的姑娘》六部长篇小说,这些作品是作家前半生坎坷经历的生动写照,《虹》与《恋爱中的女人》更是劳伦斯小说艺术的高峰,作家将他所目睹的和所感受到的世界毫无保留地融入到他的作品之中,而通过这些作品也让读者得以看到一个直面生活的、敏感多情的、执着的、勇敢的、极赋创造力的青年时代的劳伦斯。
  参考文献
  [1]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儿子与情人[M]. 陈良廷, 刘文澜译,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
  [2]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虹[M]. 杨德译,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01: 218.
  [3]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恋爱中的女人[M]. 郑达华译,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5: 182.
  [4]吉西·钱伯斯, 弗丽达·劳伦斯. 一份私人档案:劳伦斯与两个女人[M]. 叶兴国, 张建译, 上海: 知识出版社, 1991: 409-410.
  [5]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劳伦斯书信集[M]. 哈里·莫尔编, 刘宪之, 乔长森译, 哈尔滨: 北方文艺出版社, 1999: 502-516.

推荐访问:劳伦斯 窥见 小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