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创新和激情从哪里来

  百度正在因为当年失去了谷歌这个对手而吃苦头。因为这个最重要、最强劲的对手的退出,它们过了几年舒服日子,但是一旦新入场的竞争者发起攻势的时候,就像经典商学院案例所表现的那样,百度遭遇了麻烦。我们这期的封面故事开始于几个月前奇虎360进入搜索领域之时:我们很惊诧于这样一个领先公司为什么会在一个并不成熟的竞争产品的冲击下迅速丢掉10%的市场份额。我们这个选题想探讨的也是,在缺少竞争的情形下,一个领先的大公司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对它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缺少竞争的后果不仅仅是传统市场份额的不稳定,更有移动互联领域里的乏力感。这也是李彦宏最近内部邮件里提出鼓励“狼性”与杜绝“小资”的原因。创新实在是一个很艰难的事,尤其是对于领先企业来说。从这个意义上说,百度正视“狼性”问题,是正视自己的一种方式,一个企业拥有自省精神永远是一件好事。有趣之处在于,在这个邮件公开之后,引发了新一轮的批评。百度相关部门开始了一轮“灭火”行动—可以自我批评,但别人最好不要批评,这在我们的文化当中是一个从上到下非常突出的一个现象,说它是基因可能都不算夸大其辞。
  如果每个人都有机会反观自身,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时候可能也不少,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处理方式都是寄希望于“自己有能力悄悄解决掉”……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更多的可能是,虽然对于很多聪明而且自省的企业领导者来说,他终究会意识到问题存在,但实际上可能在他自我感知到之前,早就已经有人注意到了。对于百度的批评实际上从来没有间断过,这其中不乏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实际上这些是被忽略或者耽误掉了。等到李彦宏指出的时候,可能已经有点晚了。
  而另外一个传递出来的信息则是,外界批评当然会有善意和恶意的区别,但对于企业经营者—或者其它所有被批评者来说,实在没有必要对善意和恶意的动机过分纠结。更多的时候,批评者的善意或者恶意实际上来自于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不同。
  媒体经常扮演批评者的角色,以我的理解,如果拿商业媒体举例,它更多的时候是从读者角度出发看待一个公司的行为,或者是从用户或潜在用户的需求出发来看待问题,简言之,它会尽可能从公众利益角度去扮演一个媒体应该扮演的角色,而非从被报道公司的利益出发。
  这也是我们的记者在与被采访公司之间经常对某个事件产生不同理解之处。对于我们来说,需要有更细致深入的采访、更广阔的视野、对商业逻辑和商业规律有更深刻地理解—这毕竟是我们的专业能力的体现;另外一方面则希望促成一个更健康的批评环境,以形成更开放的心态,不论是公司、社会还是公共管理。
  正视批评,无论善意和恶意;保持竞争与开放,这会有助于公司更有活力,社会更加健康,而我们从这其中收获的,可能就是李彦宏所希望的创新和激情。而且,我还特别相信一点,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而让百度如李彦宏所期望的那样,一定需要更多的督促者,需要更多的角度、立场,更多的力量来观察、分析、批评。这就是竞争心态和开放胸怀所蕴含的真正价值。

推荐访问:激情 创新 从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