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培养责任意识_试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途径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责任意识无疑是当代大学生的一项核心素质。然而,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从责任意识的概念入题,索源于中西文化中的责任思想,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现状及原因,提出家庭、学校、社会及大学生自身四方合力的途径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途径
  责任意识则是在明确责任的内涵基础上自觉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参加社会活动,从而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托尔斯泰曾这样说过:“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与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道德的冷漠和责任的丧失已经危及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谐发展。大学阶段是人生之路的抉择和顺利地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大学生遇到了诸多的新问题、新情况。其中责任意识的缺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变得刻不容缓。
  一、中西文化中的责任思想光芒
  在西方所有思想家中,论述责任最多、最推崇责任的要算是康德了。他第一次把责任置于伦理学的核心地位,开了义务伦理学的先河。康德认为,“每个有道德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没有任何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件”。
  在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宝库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责任思想。比如:孔子的“当仁不让”、孟子的“舍我其谁”、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等,无不显示着对国事民生的崇高责任感。在中国近代史上,也不乏有关责任与担当的名句,如,李大钊教授的“铁肩担道义”,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无不体现个人的责任感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责任思想。
  二、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现状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关注时事,热爱祖国,迫切希望祖国欣欣向荣,有强烈的求知欲,思想活跃,求新意识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然而,部分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我责任意识缺失。有些大学生一心追求金钱物质利益,从而忽视了精神境界的提高。还有大学生盲目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造成集体主义意识削弱等。我国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当代大学生。然而,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缺失却令人担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生命责任意识缺乏
  大学生是成年人,应该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可实际上,大学生伤害他人生命和自己生命的事件屡有发生。漠视他人和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因为一次的考试失败、感情失意、毕业压力而选择放弃生命,同时也放弃了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二)社会责任意识缺乏
  社会责任意识是社会前进的精神支撑力之一,是先进阶层实现自己的社会历史使命的必要条件。然而有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却没有因为主体意识的增强而增强,反而呈现出缺乏社会责任的倾向,价值取向存在偏差。过分注重物质利益,缺乏精神追求。大学生应该是以爱护他人,关怀他人为高尚的责任,以奉献社会为最大的快乐,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不是考虑发挥自己的专长,而是特别注重单位的经济效益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三)家庭责任意识缺乏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则是从他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开始成长的。一些大学生总是认为父母的关心与呵护是理所当然的;一些大学生不能主动与家长沟通,动不动就用代沟来应付家长;不做家务,不体谅家长,只知道向家长要钱,且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得感恩和回报。
  (四)恋爱责任意识缺失
  随着大学校园恋爱现象的明朗化,恋爱过程中的责任意识缺乏现象也更加明显。恋爱的目的发生扭曲。有的大学生恋情已被物化,出于功利目的而找社会上的大款。恋爱观念过于开放,责任意识淡薄。有的大学生对三角恋和婚前性行为无所顾忌,把恋爱当做一种感情游戏。
  三、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途径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8岁-23岁之间,身心发育均已成熟,他们的成人意识,主体意识增强。因此,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应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对其责任意识的培养途径应集家庭、学校等三方合力而为。
  (一)家庭是责任意识培养的基础
  家庭是大学生接受责任教育的起点。家庭成员的责任意识对大学生责任行为的养成有着巨大的影响。首先,家长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其次,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家长应擅长以适当的方式与子女进行沟通,以平等的姿态进行学习与交流。还要让子女适当参与家庭生活决策,让孩子感觉到一种家庭的责任感和家庭的民主氛围。
  (二)学校是责任意识培养的核心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现代大学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成就学生文化造诣,知识结构和身心全面发展的精神和文化殿堂。因此,高校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是义不容辞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责任意识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将德育渗透到其他学科中,渗透在专业教育和基础理论课教育中,共同挖掘自身的德育潜力。
  2、其次改变教育方法。德育课程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方法,注重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双向交流式教学,在充分肯定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向他们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人生责任,使其深刻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把外部的责任要求化为内在的责任情感。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责任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有关责任教育为主题的系列讲座。
  4、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校风和学风是学校的软环境,对学生有巨大的感召力和规范影响。校风和学风作为校园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言行和责任意识。
  5、发挥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明确自己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责任。教育者自身的人格魅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言行举止及各方面的素质。
  (三)社会是责任意识培养的必要环境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与社会环境的优化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尽职尽责的社会氛围,使人们的责任意识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在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中,利益因素对于履行责任的态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个体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大多数大学生会自愿地履行社会责任。只有把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利益关系相融合,才能使人们自愿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义务,使责任教育得到良好的发展。
  创设良好的社会责任氛围。“要在全社会营造人人负责任的良好风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适时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加强社会舆论和监督的力量。以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传媒方式,以生动的社会示范来引导并督促大学生的责任行为,强化责任意识。
  四、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的栋梁。因此更应该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要求他们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也要对未来负责。要做到这些方面就必须集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合力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品质和强烈的责任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 方婷;李兆波: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及对策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康德,苗力田译: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代序[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6.
  [3]比儿.约翰逊著,李雁冰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9.
  [4][春秋]孔丘原著刘强编著:论语[M],蓝天出版社,2006,8.71.

推荐访问:试论 责任意识 当代大学生 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