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会读乐读 乐怎么读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的要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在阅读教学中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培养和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爱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在阅读教学中,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爱读书。
  1.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通过解题、巧设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先板书“狼”,问学生狼是怎样一种动物;再板书“小羊”,让学生说说小羊又是怎样一种动物;然后在“狼”与“小羊”之间板书“和”,并巧设疑问说:“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善良的小羊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怎样?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读完了课文,大家就会明白的。”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学生不论是听课文录音,还是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讨论课文内容的兴趣都非常浓厚。
  2.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吸引力
  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现教材情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我在教学《春到梅花山》一课时,从网上搜集了一些有关梅花山的图片,做成了幻灯片,并配上课文朗读录音。教学时,我一边放映幻灯片,一边讲解,把学生带到了梅花山。学生又看又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
  3.利用表演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
  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演,教学童话一类的课文我常常让学生扮角色表演。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在学生学习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我先让同桌两人分别表演狐狸和乌鸦,然后,让学生找一个好朋友进行合作表演,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让学生在表演中掌握了课文内容,体会了狐狸和乌鸦当时的心态。
  二、教给方法,培养能力,使学生会读
  在阅读教学中,我不仅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爱读书,还想方设法地教学生会读书,指导他们有目的、有步骤地读书,学会读书的方法。我是这样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
  (1)读课题,讲课题,想想课文会告诉我们什么。
  (2)借助拼音轻声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粗知课文大意。
  (3)学习生字词,可利用字典,运用拼音识字的一系列方法学习生字,记忆生字,找出不懂的词句和问题。
  (4)带着问题读课文,理解内容。
  (5)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6)练习默读课文。
  三、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学生乐读
  注重情感体验,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1.进行反复朗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速的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哀愁中感受和体验,才能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例如,我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分进行自由品读,学生很高兴,然后交流共同欣赏,学生都用心去读,都读出了自己对老师的爱,很精彩。对于学生来说,读书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一件乐事。
  2.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
  在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乐读书的基础上,我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一年级教过拼音之后,我利用拼音教学生诵读古诗,一星期学一首,每上语文课都抽出几分钟指导他们朗读和背诵;教学课文以后,我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
  (作者单位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推荐访问:爱读会读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