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噶尔县的婚俗记忆】阿里噶尔县

  只有在阿里噶尔,还保存着那样完整的婚俗,从有700年历史的古格王朝时期,延续到现在,没有变味,没有更改,新人的婚姻依然由父母做主,熬茶定亲,对歌迎亲,一周甚至更长时问的宴请宾客。
  玛巴和娜玛在结婚的头一天相互都是不认识的,他们的婚姻仍是父母之命,他们相信婚姻大事应该由父母做主。
  熬茶定亲
  当玛巴成年之时,玛巴的父母就四处打听哪家的女儿,与他们家不是同一个姓氏骨系,而且是在七代之外,这样的女孩就会进入他们的视线列入挑选的对象。玛巴的父母希望他们的儿媳,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要是挤奶的一把好手,是织衣物织帐篷的高手,人品、习性也属上乘。于是,他们四下托人打听到有一个叫娜玛的女孩,符合他们的条件。
  于是玛巴的爸爸、叔叔带上两条哈达,带上300元钱,去向娜玛的父母提亲,同时向她的父母讲述玛巴的情况:“玛巴非常擅长骑马,刀根武艺都非常了得,对待家里的老人也是彬彬有礼……”娜玛的父母听到玛巴的情况,非常满意地频频点头,看来他们是非常喜欢这位未来的女婿的。当然娜玛的父母也完全可以选择不接受玛巴的彩礼,这样玛巴的爸爸就得去为玛巴另寻媳妇了。
  那天,娜玛的父母收下了玛巴的父亲带来的哈达,然后他们双方订好一个“熬茶”的时间,在娜玛的家里,玛巴家请娜玛的家人和亲戚喝酒吃饭,所有的费用由玛巴家出。然后熬茶那一天,女孩的亲戚也要向男方的亲戚继续打听玛巴的情况,如果男孩子各方面都让他们满意,双方再请算卦的先生测算良辰吉日定下结婚的时间。
  玛巴的家人回家以后,还要在“熬茶”前,准备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便是决定结婚那天,谁去迎娶新娘。在阿里噶尔婚俗中,这是最特别的地方,迎亲的队伍中,没有新郎,没有新郎的父母,也并不是新郎的亲戚作为迎亲的主要成员,而要寻一个这个村庄里最会唱婚歌,且父母健康双全的人,去迎娶新娘。如果挑选的人不能唱300~400首婚歌,在与新娘队伍的对歌中败下阵来,那么新娘子就不可能娶回家了。
  最后他们选定了村里最会唱歌的聂卧担任玛巴新婚对歌团的团长,由他再指定其他歌手担任他的副手。
  “熬茶”那天,娜玛家的爷爷、父亲、叔叔等男士坐在帐篷的北面,娜玛的奶奶、母亲、姑姑等女士坐在帐篷的南面,双方的亲戚按照严格的长幼顺序,坐在不同的坐垫上,用不同的酒杯来喝酒。家里最年长的人,坐的可能是虎皮、豹皮,接下来是牛皮、绵羊皮、山羊皮做成的坐垫,喝酒的酒杯也是从金杯、玻璃杯、瓷器杯、木杯、石头杯来体现尊卑长幼。
  那天,聂卧在娜玛家唱了许多歌,给不同的人唱不同的歌,大家都围着火炉团坐,不能轻易离开,即使上厕所也需要向团长请假,得到允许方能离开,以示仪式的庄重。唱歌一直要持续到晚上大家就寝前,唱歌团长唱了“休息歌”,大家才能离开座位去休息。第二天,也要听到团长的“起床歌”,大家才能起床。受邀的客人,会在熬茶那天,由主人向来客在其左肩上贴一个白色的布条,以示向他们发出正式的婚礼邀请,来客也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婚礼前的一切就这样定了下来。接下来,玛巴家要给新娘准备的嫁妆就很多了,从新娘的鞋、袜、裤子、藏装到帽子、邦典,都要全新定做。同时还要为新娘子准备各种玉石、绿松石、金银护身符等饰品,再为新娘的母亲准备一些绿松石项链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80个石头碑倒下,新人才能顺利相见
  9月,丰收的季节,娜玛与玛巴选择在9月15日这天举行婚礼。
  当第一缕阳光刚刚照到玛巴家的羊毛帐篷时,迎亲的队伍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在离新娘家帐篷不远的地方,会有80块石头碑阻拦迎亲队伍前进,这时候唱歌团的团长就要开始应对来自新娘家唱歌团的“问答题”了,比如新娘家会问来人“你们来做什么?”、“你们带来了什么好东西?”、“你们凭什么来娶新娘?”,双方在一问一答中,逐渐拉近距离,对上一首歌,就搬开隔在中间的一块石头,前进到下一块石碑,这样一首首歌对下来,当80个石头碑都移开时,天也已经黑了,甚至有些马也累得趴了下去。可是迎亲的队伍仍然非常精神地为会面的那一刻感到兴奋。当天晚上,玛巴的迎亲队伍就在新娘家住了下来。
  第二天,给娜玛换上新衣服,给新娘插上从玛巴家里带来的彩箭,新娘也带上自家准备的彩箭准备上路。从帐篷里出来,娜玛骑上了一匹白色的母马,按照当地的习俗,最好这匹母马还是有身孕的母马更好。出门前,先做一些仪式仪轨,为防止娜玛将家里的财气带走。娜玛一直娇羞地低着头,依依不舍地离开家。
  娜玛的哥哥和弟弟陪着新娘子一起去玛巴家,在路上遇到各个村庄的人都要为他们奉献哈达,敬献美酒,以示同贺。
  当娜玛到达玛巴家时,下马的地方铺着用青稞粒写着万字结的垫子,娜玛的脚一定要踏在这块垫子上,代表着夫妻的感情永恒不变。这时,玛巴的母亲拿着一罐牛奶迎了出来,请新娘用牛奶洗手,代表百业兴旺发达,再拴一些牛、羊毛在新娘身上,希望新娘自此后能织布擅家务,也预示着家人可以丰衣足食。
  下马时,唱歌的团长照例要唱歌,当新娘带来的彩箭与新郎的彩箭一起拴在男孩家里时,这一对新人算是真正走到了一起,新娘和新郎此时也才真正见上了一面,坐到一起。
  当宴请开始时,司仪大声地念诵尊敬长辈,爱护家人之类的诗歌,以教化新人尊老爱幼。对来宾的献礼,司仪也要当场拆开大声地告知大家。这些礼物中可能是500元人民币,可能是几条哈达,可能是金项链,或是十块砖茶,50只牛羊,100棵青稞,30块酥油,或是20颗绿松石。这些献礼都统统交给现场婚礼的管家,以帮助新人成家立业。
  一周之内,不断有亲戚过来朝贺新人,家里也就不断地宴请。一周之后,新郎随新娘回娘家,同样的婚庆礼仪宴请又再在新娘家再来一次。
  在西藏婚俗的演变史中,各地方的婚俗都正在慢慢简化,而在阿里噶尔县仍延续着古格时期的婚俗,不能不说这确实是一个奇迹。
  当玛巴与娜玛牵手的那一刻,这对牧区的孩子延续了古老的梦,也牵手了一生的命运。

推荐访问:噶尔县 婚俗 阿里 记忆